摘要:古田县素有“中国银耳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全县70%左右的劳动力、农业产值、农民的现金收入都与食用菌产业有关,每年数十万吨的食用菌从这里发往五湖四海。然而资金缺口却成为菇农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菌种、基料、温控设备,哪样不需要投入真金白银?
本报记者 陈衍水
春寒料峭的清晨,当晨雾还缠绕在翠屏山麓时,福建省古田县大桥村的菇棚里已跃动着点点灯火,成千上万的银耳长势喜人。
当地菇农曾起健轻轻掀起保温帘,望着满架“银牡丹”般舒展的银耳,开心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这批银耳争气得很,再有二十来天就可以上市啦!”
古田县素有“中国银耳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全县70%左右的劳动力、农业产值、农民的现金收入都与食用菌产业有关,每年数十万吨的食用菌从这里发往五湖四海。然而资金缺口却成为菇农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菌种、基料、温控设备,哪样不需要投入真金白银?
“农时误不得,可钱袋子实在紧巴巴。”曾起健摩挲着菌棒上的纹路,去年此时辗转难眠的焦虑至今仍记忆犹新。而今春,农行宁德古田支行的流动服务队为他带来了转机。客户经理带着移动PAD走村入户,在菇棚里架起“田间柜台”,依托大数据构建的信用模型,为曾起健精准匹配了30万元“菌农贷”。
农行宁德古田支行客户经理深入菇棚,了解菇农种植情况和金融需求 农行宁德古田支行供图
“手机点一点,钱就进了账户。”曾起健掏出贴着银耳贴纸的智能手机,屏幕上的数字让他心里踏实,“这可是免抵押的及时雨啊!”
据悉,农行宁德古田支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实行“整村推进”服务模式,通过严格产业准入、收集相关数据、科学设计授信模型,利用移动PAD工具作业,为广大农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
“让数据多跑腿、让农户少跑路,实现贷款简便、快速、批量发放,真正做到金融服务走出网点、走向田间地头。”农行宁德古田支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说。
截至今年2月末,农行宁德古田支行食用菌产业贷款余额为15.7亿元,较年初增加4500万元,护航7500多户菇农生产。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