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王宁点赞!楚雄彝绣产业借民营力量 “狂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3:06 1

摘要:在楚雄彝绣产业发展进程中,民营企业当仁不让地 “唱主角”。以往,彝绣大多是零散的家庭式手工制作,虽然饱含着民族韵味,却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民营企业的加入,犹如一场及时雨,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广阔的市场渠道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

4月2日

《经济日报》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权威访谈”栏目

刊发了

访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的文章

《让民营企业在云南扎下根来茁壮成长》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访谈全文

省委书记王宁在访谈中提到

↓↓↓

楚雄的彝绣产业

产值突破13亿元

带动5万多名绣娘在家门口就业

挣钱顾家两不误

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在“唱主角”

近年来

民营企业是如何助力

楚雄彝绣产业飞速发展的?

一起来看

↓↓↓

在楚雄彝绣产业发展进程中,民营企业当仁不让地 “唱主角”。以往,彝绣大多是零散的家庭式手工制作,虽然饱含着民族韵味,却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民营企业的加入,犹如一场及时雨,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广阔的市场渠道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

这些民营企业,有的深入挖掘彝族传统文化,与绣娘们携手,将古老的彝绣图案与现代时尚元素巧妙融合,设计出一系列既具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服装、饰品等产品。从传统的彝族服饰改良成时尚礼服,到小巧精致的彝绣手机壳、包包挂件,每一件都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有的则积极搭建电商平台,让楚雄彝绣突破地域限制,从滇中大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通过直播带货、线上展销等方式,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也能轻松选购到心仪的彝绣产品。

就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创立的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来说,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团队,深入楚雄各个村落,与绣娘们交流合作。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对传统彝绣图案进行创新设计,推出了一系列以彝绣为主题的文创产品。

同时,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为绣娘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她们的刺绣水平,使得绣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在销售方面,企业通过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以及参加国内外各类文化展会,将楚雄彝绣推广到世界各地。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带动2028名农村妇女和残疾人就业,创造生产性收入3168.2万元,绣娘人均月收入突破4000元,真正实现“守着娃、绣着花、养好家”的愿景。

正是这些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创新,让楚雄彝绣产业从 “小打小闹” 走向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5万多名绣娘在民营企业搭建的平台上,用她们灵巧的双手,飞针走线,绣出了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卷。她们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为家庭增加了收入,还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省委书记王宁的关注,无疑是对楚雄彝绣产业的极大肯定,更是为民营企业注入了一剂 “强心剂”。相信在未来,楚雄彝绣产业将在民营企业的带领下,继续乘风破浪,创造更多辉煌,带动更多绣娘就业,让楚雄彝绣这张民族文化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耀眼夺目。让我们一起期待,楚雄彝绣在民营企业的推动下,开启下一轮的 “产业传奇”!

编辑丨杨芬 整合

图片来源丨楚雄州融媒体中心、“南华文旅”微信公众号、“楚雄统战”微信公众号

一审丨杨芬

二审丨农耀

三审丨符文华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来源:云南楚雄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