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1日,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在平顶山市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宣传工作推进会暨新媒体创作沙龙。会议聚焦新媒体时代检察宣传工作创新实践,通过经验分享、作品展播、专题授课等形式,以理念破冰推动行动突围,为检察宣传队伍注入新动能。会后,各级检察院宣传骨干带着创新思路返
3月21日,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在平顶山市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宣传工作推进会暨新媒体创作沙龙。会议聚焦新媒体时代检察宣传工作创新实践,通过经验分享、作品展播、专题授课等形式,以理念破冰推动行动突围,为检察宣传队伍注入新动能。会后,各级检察院宣传骨干带着创新思路返岗实践,既有破圈突围的锐气,更显守正创新的智慧。“河南检察” 特设【新媒体宣传创作谈】专栏,精选刊发优秀学习心得,期待全省检察宣传同仁在互学互鉴中凝聚共识,以更具创意的表达、更接地气的传播,共绘检察宣传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让检察故事“活”起来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检察院
三月春光好,学习正当时。3月21日,有幸参加省院新媒体创作沙龙,聆听10部优秀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相关领导的精彩授课,收获颇丰。
灵感源于观察思考
一直以来,如何从小切口讲述检察履职故事、寻找创作灵感,都是困扰我的难题。在这次沙龙中,我找到了答案:灵感无处不在,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热点、典型案例,乃至日常生活小事,都能成为灵感源泉。平顶山市院从《检察日报》的《最美“天青色” 一抹检察蓝》报道中孵化出《一梦千年》;洛阳市院巧借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热点打造出《检绘国风|踏上寻色之旅,国之瑰宝重现“盛装”》;许昌市院从办理的电信诈骗案中提炼出《戏中戏》;鹤壁市院依据办理的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创作出《尘埃落定》;新乡市院从家常花馍里引申出《从麦浪到馍香,解锁非遗花馍里的中国年味儿!》……可见,只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灵感才会源源不断。
以检察业务为核心
检察业务是检察宣传的根基。一方面,要找准与检察业务结合的小切口。从梁家花馍的非遗传承到守护种业创新成果,从豫剧艺术形式引入到助力老人防范电信诈骗,从汝瓷、甲骨文、柳子戏、桃符、皮影戏、泥泥狗等延伸到以检察履职守护文化遗产,这些切入点与检察工作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宣传与业务部门需深度协作。大家在分享中都提到,创作过程需要办案干警和宣传干警携手并肩、全程参与。像《当甲骨文遇到现代检察》创作团队本着“谁办案谁出镜”原则,真实还原履职场,在拍摄现场采纳检察官提出的“出席二审法庭,称谓是检察员而非公诉人”专业意见,将“公诉人”座位牌换成“检察员”,确保了作品的专业严谨。
以匠心打磨精品
神秘优雅的汝瓷少女、灵动俏皮的唐小俑、憨态可掬的泥泥狗等极具特色的IP形象,成为检察故事中的记忆闪光点。创作者不仅追求形式新颖,对内容也极为严谨。《当甲骨文遇到现代检察》的创作团队专程奔赴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实地勘景,每一个甲骨文的呈现都经过专家学者严格把关。《一梦千年》创作团队精心筹备,现场实拍汝窑匠人烧制瓷器画面,从服化道等各方面入手,力求原汁原味还原宋代风貌。《尘埃落定》创作团队多次前往企业现场勘景,反复斟酌,最终确定布满灰尘、摆放凌乱的档案室作为拍摄点,为故事增添真实感与代入感……从画面调色到特效制作,从音乐音效到剧情剪辑,从字体呈现到配音声效,每个环节每个画面都经过精雕细琢反复打磨,才诞生一部部“爆款”。
热情拥抱AI技术
信阳市院的《解锁拜年新方式 ——AI 检察官来啦!》,将非遗皮影戏艺术元素与AI技术相结合,搭配董寨古村落的实景画面生成图,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火花。惊叹于罗山县院的分享如此专业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实操技巧。比如使用Stable Diffusion人工智能绘画工具批量“抽卡”,反复琢磨英文提示词设置——正向提示词用来勾勒检察官形象、画面风格、场景氛围等核心要素,反向提示词则用来排除不相关的干扰元素,大大降低AI出图的随机性,以达到更好预期效果。
“办公室里出不了新闻,纸上谈兵出不了精品。”作为宣传干警,要多去业务部门跑跑,多和办案干警聊聊,多挖掘鲜活素材,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此次沙龙让我对新媒体创作有了全新认识,今后我会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让检察故事“活”起来,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见。
新乡市卫滨区检察院 崔丽颖
革新理念
重塑检察新媒体宣传价值认知
聆听各地市宣传同行的分享后,我深刻意识到检察新媒体宣传绝非传统检察宣传在网络平台的简单平移,它已然成为推动司法公开、提升检察公信力的关键力量。其构建起检察机关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打破检察工作往昔的神秘壁垒,让民众得以直观洞悉检察职能与工作详情。
这一理念的转变,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仅着眼于检察工作本身,更需深度思索如何借助新媒体,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之法,将专业检察知识与严肃工作成果传递给大众,吸引更多民众关注检察工作,踊跃投身法治建设进程。
精品导向
探寻爆款创作密码
此次沙龙集中展播了多家单位全国两会和春节期间的爆款视频,让我直观感受到优秀新媒体作品的魅力与影响力。从《一梦千年》对传统文化的唯美演绎,到《当甲骨文遇到现代检察》的创意碰撞,每一部作品都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将检察工作与大众兴趣点巧妙融合。在主创人员的分享中,我认识到爆款诞生并非偶然。内容是新媒体的核心,选题策划则是创作的灵魂,要善于从检察工作的海量信息中挖掘出兼具新闻价值与社会关注度的题材。
为提升检察新媒体内容质量,可从两方面着力:其一,深度挖掘检察工作亮点与特色,善于从日常办案、监督等工作中提炼新闻线索;其二,站在受众视角思考问题,聚焦群众关切热点,如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等。在创作时,要融入人文关怀,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案例故事,引发读者共鸣。这就要求我们检察新媒体工作者,既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也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
文化赋能
打造检察宣传新模式
新乡、驻马店等单位推出的《从麦浪到馍香,解锁非遗花馍里的中国年味儿!》《小桃符过大年》等作品,巧妙融合非遗与检察元素,借春节传统节日,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传递检察声音,实现文化传承与检察宣传双赢,为检察宣传开辟了新路径。
这些作品让我明白,传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将其融入检察宣传,不仅能丰富作品内涵,提升文化底蕴,又能拉近检察工作与群众的距离。在今后的创作中,我要深入挖掘本地化资源,找准传统文化与检察工作的契合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检察故事,让检察宣传更具温度与深度。
创新形式
顺应媒体发展潮流
鹤壁市院的《尘埃落定》与周口市院的《检察豫“泥”说》,展现河南检察新媒体宣传在形式创新与本土文化融合方面的探索成效。前者凭独特叙事手法与精良制作入选最高检“一周一品”十佳;后者将非遗泥塑与Rap 音乐结合,开创检察宣传新形式。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特征,单一的文字形式难再吸引受众目光。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 AI 创作、短视频、动漫、Rap 等多元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性与传播优势。同时,注重将本土文化融入作品,打造地域特色检察宣传品牌,提升检察宣传的辨识度与影响力。后续工作中,我将积极尝试运用这些新形式,结合检察工作内容,制作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新媒体作品,并依据不同平台特性,针对性地优化内容,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此次新媒体创作沙龙,是一场学习盛宴,更是激励行动的号角。期待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此类活动,与同行共同学习、携手进步,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开创检察宣传工作新局面。
校对:闫晴
来源:河南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