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成(郕),Chéng,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周灭商后,大量敕封姬姓诸侯,将姬武(姬姓,名武,周文王姬昌第七子,郕国开国君王)移封在郕国(今山东宁阳、汶上、鄄城一带),又称郕叔武、成叔武。春秋时期,郕国被齐鲁所灭,归属齐国,后在鲁国的帮助下复国,为鲁国附庸国,终被齐国所灭,再次归属齐国,郕国灭亡后,国人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郕氏、成氏,尊成叔武为得姓始祖。
在今河南范县西濮城北,也有一个郕国,为周武王姬发(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之子,今陕西岐山人,西周开国国君。开创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封王族季戴所建,春秋时期,季戴郕国被卫国宣公姬晋(姬姓,卫氏,卫庄公卫扬之子,卫桓公卫完之弟,卫国第15位君王)所灭,族人有以先祖封邑为姓氏者,称郕氏、成氏,尊季戴为得姓始祖。
源于芈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若敖(楚若敖,芈姓,熊氏,名仪,楚熊咢之子,楚国第14位君王)后裔为若敖氏,楚成王芈熊恽时期,若敖氏后裔成得臣(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若敖之孙,斗伯比第三子)立下很多军功,为楚国令尹,后在晋楚城濮之战中败北,被赐死,其子成大心为楚穆王时期令尹,子孙后代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成氏,尊成得臣为得姓始祖。
成姓始祖:成得臣
源于子姓,以先祖谥号为氏。西周初期,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封殷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旧都今商丘,建立宋国。春秋时期,宋国传至第21位君王宋成公(子姓,宋氏,名王臣,今河南商丘人,宋襄公之子,宋国第21位君王),在位十七年,谥号“成”,在宋成公的庶支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成氏,尊宋成公为得姓始祖。
另有源于黄帝时期容成氏部落、春秋楚国大夫熊成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犨(食邑为苦地,今山西解县、安邑之间,又称苦成子、苦成叔、苦成叔子)封地后裔;匈奴族、满族、鲜卑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为成姓等。
得姓始祖:成叔武、季戴、成得臣、宋成公等
发源地:山东、河南、湖北等地
迁徙路线:
成氏来源众多,除以上来源外,还有如远古部落首领燧人氏时的名臣成博、颛顼时名臣成邑、三苗成驹,其后裔均有可能称成氏,但尚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附近、秦国(今陕西)、晋国(今山西)、齐国(今山东)、吴国(今江苏)、楚国(今湖北)等国记载史册的有成愆、成回、成差、成虫乔、成连、成太心等人,血统溯源各自独立,互不统属,此时成氏枝脉已然众多,分布广泛。
两汉时期,成氏族人见诸史册者多为仕宦者,其中以开陵侯成娩家族(匈奴介和王,降汉)最为显赫,其子孙袭爵,绵延福泽。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氏族人在今河北怀来、河南濮阳一带形成大的聚落,并最终昌盛为成氏上谷郡望和东郡郡望,不但族大人众、人丁兴旺,而且名人辈出、代有显达。除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广大省份外,且已有成氏族人进入甘肃、南下江东。如范阳人(今北京)成景儁为报杀父之仇而进入南朝梁,后得到梁皇帝的赏识而入仕,并定居今江苏南京。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成氏族人在南方已播迁至今江西、浙江、四川、湖南等地,并开始进入广东。
宋元时期,成氏族人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明朝初期,成氏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清朝中期开始,成氏族人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并始随闯关东风潮进入东北。
姓氏郡望:成姓主要郡望为东郡(今河南濮阳)、弘农郡(今河南灵宝)、上谷郡(今河北怀来)等,除以望立堂外,还有永敬堂(指春秋人物成回,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拜子路为师,成回处世接物时始终保持恭敬,子路称赞他为君子)等。
历史名人:春秋时期著名琴师成连(琴艺超群,伯牙便为其弟子之一)、唐朝著名道家学者成玄英(字子实,今河南灵宝人,精通道学经典,唐太宗李世民赐其号“西华法师”,著《周易流演》、《度人经注疏》、《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道德真经义疏》、《道德经注》、《庄子疏》等)、金朝医学家成无己(世医出身,今山东聊城茌平区人,靖康之耻后,由宋入金,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著《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药方论》等),残疾人射箭运动员成昌杰、著名艺人成奎安等,另近代成姓革命家、将军也众多。
金朝伤寒学派医学家:成无己
祠堂: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北大街成氏宗祠,俗称“成家家庙”,由清朝顺治时期首辅大臣成克巩建于康熙年间,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支成氏始系明朝初期山西洪洞迁民,先祖成兴占籍大名县旧治乡宋曲村,后世遂称大名人。祠堂内摆设有成氏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和成基命画像,宗祠两侧有两尊汉白玉石狮子,高约2米,呈坐姿状,雕刻精美,生动传神,可惜在文革时期遭到毁坏,宗祠曾作为大名镇城关供销社使用,现改建为居民房,原祠堂旧貌无存。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南岭口成氏宗祠,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当地进士成可贞提议兴建,历时8年修建而成,砖木结构,宗祠由前、中、后三大厅和左翼仓库、厨间两大部分组成,有正门、戏台、排楼、柴门、幽门等建筑。
成氏宗祠
家训家规:
《成氏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
悉本义芳,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
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
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
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
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
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
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
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成氏家训》(略):
敬祖宗 敦孝悌 睦宗族 端伦常
友昆仲 和夫妇 教子孙 尚勤俭
恤孤寡 戒唆讼 安生理 勿非为
忌毒染 慎嫁娶 勉诵读 重交游
谨丧祭 远酗酒 出异教 省自身
现分布:成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南、山西、江苏,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湖北、广东、河北、陕西、四川、河南、安徽、甘肃等地,其中湖南分布最多。
总人口:成姓约156万人,全国排名第156,在百家姓中位列第115。
成姓源于西周姬姓郕国、子姓宋国君王宋成公、芈姓楚国若敖氏后裔成得臣等后裔,王族,春秋战国时代便已遍布在众多诸侯国,来源众多。近代涌现出成冲霄、成少甫、成钧、成铁侠及成光耀、成慎、成炳荣、成恍、成维靖、成侁、成啸松、成瑶圃、成于念、成云鹏等众多军事将领。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
来源:千行百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