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由佛山市教育局主办的佛山市中小学基本实验条件保障工作会议暨中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现场会及分学科培训会在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举行。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24组牵头城市,佛山通过本次现场会展示了其在落实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
4月1日,由佛山市教育局主办的佛山市中小学基本实验条件保障工作会议暨中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现场会及分学科培训会在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举行。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24组牵头城市,佛山通过本次现场会展示了其在落实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学教育的创新成果。
会议组织全市约200名教育工作者线下参会。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面向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24协作组和佛山市对口帮扶和协作城市地区等中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负责人和理化生学科骨干教师同步直播。
聚焦数智技术
打造科学教育新生态
会上,佛山市教育局电化教育站站长区建峰发布了多项数智驱动科学教育的新举措,包括推出“智慧+”教育智能体支持实验操作考试相关的信息交互、探索实验操作考试的人工智能测评、推广数字化探究(DIS)+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增强现实(AR)融合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结合全市首个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创新实验室的应用,探索选配类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建设标准;面向中小学征集“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案例,涵盖实验实践、空间场景、社会协同三大类型,进一步推动区域科学教育特色发展。
会上,区建峰面向全市中小学基本实验条件保障工作暨初中实验操作考试推进工作进行了任务部署:一是落实中小学基本实验各项条件保障工作。二是持续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三是组织普及性的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四是推进高中和小学实验教学改革,增加数智驱动的探究实践内容。五是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优秀案例。六是开展基于创新创造应用实践导向的科学教育课题申报。七是探索科学特色高中和区域性科学共享中心建设与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VR/AR+教育”实验室主任、教授蔡苏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增强现实(AR)赋能智慧课堂》为主题作报告,结合自主研发的课堂案例,深入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增强现实(AR)技术融合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分享了自主研发且落地实施的课堂AR+AIGC教学实践案例。报告提出以“AR+AIGC”技术为支撑,构建覆盖多学科、多场景的智慧课堂创新内容资源,推动从单一知识传授向能实不虚、虚实交互的“智慧教育”模式转型,为参会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数智技术赋能实验课堂变革的可行路径,助力“未来科学教育”生态的构建与高质量发展。
课例展示与师资培养
“两手抓”
现场会上,高明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赵建初和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校长李鑫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学以及多学科融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经验。与会代表参观了东逸湾实验学校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考场以及东逸湾实验学校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创新实验室,并现场观摩了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初中物理学实验操作考试模拟考和考点标准化验收样例展示,现场体验了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AI智能测评。
期间该校罗银芳、李勇两位教师分别以《探究光合作用原料、条件和产物》《解码AI之瞳——探索人脸识别背后的奥秘》为题,呈现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的示范课例,北师大博导、副教授蔡苏和佛山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李新晖分别作了精彩的点评。
会议现场,发布了2025年佛山市中小学“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案例征集的文件。从2023年开始,佛山市在全省率先倡导中小学“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构筑区域科学教育特色,厚植科创人才成长的“沃土”,这成为佛山打造“大科学”教育和“大实践”教学品牌的一大亮点,走在全省前列。
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三级调研员王颖表示,要以“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为突破推动“大实验”教学改革,以“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为契机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新质人才培养的“沃土”中凝聚实验操作考试的社会共识。希望佛山能够抓住“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新机遇,通过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应用,在全省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佛山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市招生办主任邓锐昌表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中小学基本实验的条件保障工作;统筹协调,全力做好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完善机制,不断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他希望,能够通过完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和实验教师成长机制,结合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评比、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示、优秀自制教学具评选、优秀创客教育空间建设等交流平台,培育一支能胜任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的“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
会议还公布了2025年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文件,对外发布了2025年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相关问答。当日下午,物理学科培训会由佛山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李新晖作了考点条件保障工作的解读、佛山市第六中学物理科组长余月婵作了物理实验考试评分标准的解读,相关研发单位代表就考试信息化管理等进行了专题培训。大会还分为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学工具、央馆虚拟实验(VR)和增强现实(AR)应用以及数字化探究(DIS)应用邀请了北师大副教授蔡苏、佛山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王玉龙、央馆虚拟实验培训组和上海市数字化实验研发中心讲师作了针对性的上机专业培训。
【相关资讯】👉2025年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的相关问答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