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至30日,学院路街道联动辖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推出「探·高校打卡漫游日」与「聚·科技体验开放日」两大主题活动。
3月29日至30日,学院路街道联动辖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推出「探·高校打卡漫游日」与「聚·科技体验开放日」两大主题活动。
作为“智汇校城·新质领航”2025学院路科技创新节“1+6”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本次活动以“打卡漫游+科技开放”为核心,限时开放10余处重点实验室、博物馆、校史馆等重要场馆,并精选30处校园文化打卡点位,以一场“科技实力”与“人文魅力”交织的沉浸式盛宴,吸引500多名居民、学生走进6大高校,零距离感受学院路的创新担当与文化底蕴,提升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实验室向市民敞开:触摸大国重器的创新脉搏
29日上午,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听完科普讲解后,三年级学生张晓(化名)说:“原来地铁隧道是这样挖出来的!”他的惊叹引发现场一片笑声。这座承载“大国重器”研发使命的实验室,旨在重点攻克隧道工程关键科学问题,首次与学院路街道联合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本次活动打造6条主题打卡线路,共动员160余名高校志愿者。市民参与热情高涨,预约系统开放4小时名额即被抢空。
30处人文打卡点:解码半城书香的基因密码
与实验室的硬核体验形成呼应,30处校园文化地标在春日中绽放人文魅力。30日下午,在中国农业大学水塔栈道,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市民说,“这些打卡点藏着高校的文化基因。”
漫步六大主题路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金石坪的矿石标本记载着亿万年的地质史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好学力行”校训石碑陈述着一代代矿大精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礼品展呈现72国文化印记,北京科技大学校史馆展现七十多年来一代代北科人求实奋进的精神烙印,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珍稀标本揭示生态密码,中国农业大学攀岩墙彰显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向上精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图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图集
北京科技大学图集
北京语言大学图集
北京林业大学图集
中国农业大学图集
校城融合新范式:从资源开放到创新雨林
在3月28日下午举行的2025第四届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上,一组数据引发关注:学院路地区集聚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教育部直属高校6家,科研院所11家,近80名院士,800余名专家,万名留学生和外国学者,数十万青年学者、博士硕士、大学生,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9.6%孕育诞生于这片充满拼搏奋斗、原始创新的区域。
“此次打卡漫游和科技开放活动,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大众生活,构建全民科普新场景,让学院路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可触摸、可参与,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助力构建学院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校城融合发展新生态。”学院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期待通过这样的实践,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学院路智慧。”
这里既有仰望星空的科学家,也有脚踩泥土的播种者。学院路,正以“半城实验室半城书香”的独特气质证明,科技与人文从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据了解,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自2021年创办以来,不断推动校友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深度对接。2025学院路科技创新节由海淀区委、区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学院路街道主办,氪星创服承办,创新性采用“1+6”模式深化校地协同,其中“1”指年度品牌活动——第四届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6”则涵盖“启·清华同方项目路演”“新·科普志愿服务”“探·高校打卡漫游日”“聚·科技体验开放日”“和·耕读田园开耕节”“汇·科技羽毛球赛”6场丰富的系列活动,吸引地区青少年、企业人员、社区居民等参与,营造浓厚的创新节日氛围。
来源:牛魔王大板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