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遵义市播州区聚焦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大核心要素,以整建制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为抓手,加大农业科技集成应用,推动玉米生产从传统零散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转型,切实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近年来,遵义市播州区聚焦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大核心要素,以整建制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为抓手,加大农业科技集成应用,推动玉米生产从传统零散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转型,切实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在播州区马蹄镇平海村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一幅现代化秋收图景正生动展开:联合收割机轰鸣穿梭,将一排排挺拔的玉米秆整齐 “吞入”,金灿灿的玉米粒随即如瀑布般涌入运输车,粉碎后的秸秆则均匀撒回田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机械收割太高效了,一亩地连收割、脱粒带包装,10分钟就能完成,要是人工来做,5个人忙一天都未必能收完。”农机手王朋的感慨,道出了机械化作业带来的显著改变。
这样的高效场景,正是播州区玉米整建制生产模式的缩影。该模式打破传统种植局限,构建起“从种到收”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让种植户切实享受到科技红利。种植大户李代发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家9亩多玉米地,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最终收获,全程依托机械化作业与专业服务,不仅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还实现了产量提升,真正尝到了“降本增效”的甜头。
截至目前,播州区已建成集中连片、技术集成的绿色高产高效玉米示范区3万余亩,覆盖20个乡镇(街道)。9月4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大学、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专家,对马蹄镇净作玉米百亩高产示范地进行验收,结果显示该区域玉米平均亩产达906.56公斤,较传统种植模式下的550公斤/亩增产64.8%,产量表现远超预期。
除了产量提升,成本节约同样亮眼。通过推广玉米“一增五改”配套技术,统一落实“种子、机耕机播、种肥同播、飞防、机收”全流程标准化管理,项目区内每亩玉米生产成本较传统种植节约约280元,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效”的双重目标。“按今年3万亩玉米示范区预计平均亩产700公斤、市场价2.4元/公斤计算,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带来了增收。”播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德珍说。
如今,播州区玉米种植正加速向规模化、智能化、高效化迈进。下一步,该区将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积极引进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玉米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来源:遵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