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不慎得罪纪检干部,是否会遭打击报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01:46 1

摘要:但是站在被留置的干部、商人等的家属角度来分析,纪监委实行留置所提供给他们的所谓线索真的“无懈可击”、让他们“十分信服”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纪委是否会报复得罪自己的人?

有的小伙伴问:纪委有的干部也贪污违法,存在灯下黑现象,那么我不小心把纪委的干部得罪了,会不会被纪委的人收拾报复?

答:不可以,正如纪检宣传干部制作的普法短片所言——线索分级管理机制确保“无明确证据不启动程序”。

纪监委留置线索的“可信度”

但是站在被留置的干部、商人等的家属角度来分析,纪监委实行留置所提供给他们的所谓线索真的“无懈可击”、让他们“十分信服”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按照监察法的规定,初核有线索就可以留置。接触过几个纪委宣传口的同志,看过他们拍的宣传视频,其大意就是说,线索分为好几类,但是没有明确的线索,纪委不会随意留置干部。

所以不用担心你在工作餐中没向纪委领导敬酒啦什么的得罪之举整天担心受怕,公是公,私是私,纪委的同志那么忙,谁会整天盯着你,一有机会就打击你?

但是,纪委某些同志又说,匿名的线索也是线索,这里听得懂的人自然听得懂,听不懂的人也不解释。

举报需理性,勿滥用权利

回到举报线索上来,现在网络时代,各种媒介很发达,大力反腐这么多年,人们的监督反腐意识提高了很多,有很多人动不动就喜欢举报,在举报这事上举报上瘾了。

有些人喜欢动用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只要干部让其有丁点不舒服,立马举起手机摄像头站在受害人角度上开始直播曝光,结果耗费了大量精力,到最后查明确实是老百姓违法违纪了,干部顶多是处理事情的方法有问题,但是在关键节点的举报,却可能对干部晋升提拔造成搁置,对干部干事的热情、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产生极大打击。

举报上瘾这事,例如有的公务员通过媒体公开举报自己的局长,组织也做出了自己的处罚,将局长降为正科级,但是举报人还是不解气,认为处罚力度太小,又接着继续举报,结果最后自己的工作也干不下去了,辞职下海直播卖货去了。

有的时候,举报后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组织做出了处理,就不要再一直利用人民群众的踊跃支持,煽动网络情绪。我们一定要相信组织,相信党会做出公平、让人最终满意的结果,有时候达到最终结果并不一定要“立刻马上”,很可能会“螺旋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组织有耐心、有信心。

纪委线索众多,查案压力大

另一个,现在举报线索太多了,不是说谁举报谁才有线索,你以为纪委那里没有你举报的那个领导得线索吗?可能在你之前已有多人举报过了。按照中纪委的公报,几百万条线索还算是线索吗,而且在这些线索中,大部分都是县处级干部这一重点群体。

我们纪委的同志现在开足马力干活,三年到十年的线索都能查得了,而且现在大数据反腐这么厉害,真想查一个干部,什么信息找不到,什么信息挖不出?

图:李佩霞举报县委书记毛奇,没多久就被县纪委带走,可知纪委并不缺线索。

能查的线索太多,根本不存在零线索办案。也就是说,如果纪委给每个实权正处级领导干部建个档案,把他所有的举报线索都归在一起,那线索纸张早就堆积如山了。用不着谁举报,只是纪委忙不过来,留置一个干部或商人老板,留置期内得调查、搜查、做笔录等等,事情多的办不完。

勿存侥幸,反腐无死角

所以,有的贪污官员如果看到这篇文章,还抱着侥幸心理,说自己贪了那么多钱,纪委还没查到自己,纪委也不过如此嘛!别闹了,还没到查你的时候,或者说组织或形势所迫、工作忙,还没查到你或者暂时还要用你,“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要彻底的报销!”

所以你问,我举报了这个人,怎么纪委的还不查死这个鳖孙,等不及看他下台了,会不会官官相护啊,这么久了没动静?要知道,留置一个官员的成本一天一两万,平均一个案件一二百万成本,如果每个人匿名举报的的那点小线索,都用留置方式去处理,那成本太高了,财力无法承担。

留置还要讲究安全,24小时监控、12个看护轮流排班,成本很高、条件不够、人手不够,不是说现在线索不够,纪委整天喝茶看报,现在是线索过剩,纪委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为什么纪委的喜欢从公安等部门抽调人员办案,那是真缺人啊!如果你说纪委副科岗位多,想提拔晋升去纪委还情有可原,如果说图轻松去纪委,那纪委的同志100%会骂你脑子抽风了。

结尾:那些尚未被查处的违纪者,不过是反腐长队中的待查对象。纪检系统从公安借调人手的常态化,印证着"不是不查,时候未查"的客观规律。正如反腐工作者常言:"线索储备库里,每个问题干部都有专属档案袋。"

敬告所有党员领导干部:

为官一任,常怀造福百姓初心

权利再大位置再高,还有天道;

当官别想发财,想发财别做官;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来源:五饼二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