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国家标准出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0:04 1

摘要: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公告。新《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本报综合报道 楼市重磅——“好房子”标准公布!


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公告。新《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那么,新《规范》有哪些亮点?对房地产市场将有哪些影响?


近年来,中央及各部委多次提到“好房子”建设导向,今年“好房子”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好房子建设提速有助于住宅产品迭代升级,以优质供给促进市场止跌回稳。


早在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此前2019-2022年,住建部曾先后三次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此次《规范》正式发布,对住宅项目提出底线要求,有助于以更高标准推动住宅品质全面升级。


此次新《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并应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在建设要求方面,《规范》提出,住宅项目应满足无障碍设计原则。住宅建筑应满足居住所需的通风日照、采光、隔声、防水、防潮、保温、隔热等性能要求。住宅建筑外窗、外墙装饰、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应安装牢固,不应脱落、坠落。


在建筑空间方面,《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不应低于3.00m;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0m;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规范》还要求,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兼起居室的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m2;卧室短边净宽不应小于1.80m。


在公共空间方面,《规范》要求,四层及四层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2台电梯。《规范》还要求,住宅建筑的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能够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


在室内环境方面,《规范》提高了卧室起居室分户墙和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此外,对建筑设备传播至卧室、起居室的结构噪声、卫生间排水噪声等提出了噪声限值要求。


此外,《规范》从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个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表示,《规范》属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并在总则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地提出旨在“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这种“以强制性规范保基本”的定位,决定了新《规范》在推动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整个标准规范体系中,直接指向的是广大居民家庭对“好房子”的共性、基础性需要,核心作用是兜住底线、补足短板。


与目前执行的2005版《住宅建筑规范》和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相比,新《规范》着眼住宅项目整体的系统观点,以及在增加层高、控制密度、细化适老要求、强化噪音限制、提升热环境要求等多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可圈可点,在长期维度上对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另外,此次新《规范》亮点颇多。


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


新《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


其中,“住宅层高将调至3米”的技术标准,住建部在此前两会期间已有所披露。根据最新《规范》,住宅层高由现行版本规定的宜为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卧室/起居室净高由不低于2.4米提升至不低于2.6米。


电梯设置方面,新版《规范》降低了电梯设置的楼层要求,从原规定“七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调整为“四层及以上需设电梯”。


业内认为,这一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性,解决低层住宅(如多层、小高层)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通行问题。此外,2011版规范虽然要求设置担架电梯,但未明确担架电梯的尺寸,且各地城市的标准也不相同,2025年新规统一了电梯轿厢尺寸,一方面便于电梯的设计、生产与维护,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确保担架等救援设施进入电梯,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让居住更加安全。另外,对于12层及以上住宅的电梯数量,也由原版“每栋楼不少于两台”调整为“每个住宅单元不少于两台”。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新标准的发布,最大的影响就是激发大家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换房需求。


2023年以来,新建商品房市场已经是改善型需求主导了,但符合改善需求的房源比较少。现在新的标准发布以后,相当于把住房消费的底线标准拉高了,好产品供给出来以后,会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换房,包括本不打算换房的人群,也因为看到了综合品质更高,但价格更适宜的新房产品,从而驱动改善居住。同时,也让市场上的产品供给更加多元,可供大家选择。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新规将拉动“置换—二手房流转—新房去库存”链条。近两年,改善型需求占比明显提升,新规实施后,品质新房供给增加,推动“以旧换新”热潮。


多位受访分析师表示,这一《规范》意义重大,其为接下来的住宅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住房建设正式进入“品质时代”。


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政策不仅关乎建筑标准的提高,也将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开发逻辑和消费趋势。新规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明确规范,来推动房地产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品质竞争,从而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整体来看,2025版《住宅项目规范》不仅是住宅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也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指导,通过强制性规范+市场引导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该《规范》对开发商提出了新要求,房企需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目标,在成本管控、产品设计、技术适配、市场定位等环节提升自身能力,打造好房子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购房者而言,未来住宅的舒适度、健康性和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居住价值更加凸显。

来源:城市金融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