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5年3月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四川省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政协书画院人物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成都市美协人物画专委会副会长,乐山嘉州画院副院长,乐山市政协书
杨循是当代中国画坛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画家,他在书画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杨循
1955年3月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四川省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政协书画院人物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成都市美协人物画专委会副会长,乐山嘉州画院副院长,乐山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入展第十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全国第六和第七届工笔画大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全国书画展(获优秀奖)、首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获金奖)、全国第二次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获铜奖)、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获优秀奖)。作品联展于中国美术馆、香港、泰国、缅甸、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
曾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巴蜀文艺奖、众多作品被中外团体机构和爱家收藏。出版有《中国美术学院教学范本》,《杨循国画作品集》。
川剧座唱茶园 96×88cm 1992年
艺术传承
传统技法的继承:杨循对传统笔墨的研究颇深,他从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格调到唐代周昉的华美艳丽,从宋代李公麟的骨法用笔到梁楷的泼墨写意,从明代陈老莲的奇崛刚正到近现代任伯年的色墨,甚至从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中吸取灵感。他通过多年的临摹与探究,掌握了传统人物绘画语言的精髓,其工笔人物画线条精致,色彩丰富,对人物刻画入微;写意人物画则笔墨酣畅,气韵生动。
童年的歌谣 139×137cm 1987年
课堂写生·小罗 90×68cm 1992年
地域画派的传承:杨循是嘉州画派的佼佼者之一。嘉州画派自30年前由国画大师李琼久创办以来,形成一个笔法生辣,融合南宗、北宗各自特点的画派。杨循继承了嘉州画派的风格特点,其作品既具有传统中国画的韵味,又融入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课堂写生·同学 68×46cm 1992年
抚琴图 70×138cm 1997年
艺术创新
题材的拓展:杨循的创作题材广泛,既有对古代题材的描绘,如《竹林七贤》等,充满传统中国文化之精神;又有对现实生活题材的呈现,如彝族风情等,向人们展示出鲜活而生动的生活画卷。此外,他还偶尔创作山水作品,同样别有一番情趣。
弯弯的月亮 68×68cm 1994年
风格的融合:他将传统与现代、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秋光先到野人家 124×82cm 2014年
秋月 60×82cm 1996年
艺术传播
举办展览:杨循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如2024年的“艺途行吟——杨循人物画作品展”,通过展览的形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他的艺术。
金秋 85×80cm 1997年
老店 78×84cm 1996年
作品出版: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美展,并被中外团体机构和爱家收藏。此外,他还出版了《杨循国画作品集》,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资料。
老树 124×84cm 2010年
悠悠故园情 132x66cm 2012年
对后辈的影响
艺术教育:杨循作为乐山工笔画学会会长,积极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画家。他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后辈,为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凉山凉山 34×34cm 1997年
暮 124×120cm 2003年
艺术理念的传播:他强调“拿起笔你就是天下第一,放下笔你就要虚心当学生”的艺术理念,这种理念对后辈画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既要自信,又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
凉山踏歌 198×178cm 2004年
故园今夜月 183×104cm 2010年
凉山踏歌 189×124cm 2003年
芭蕉听雨竹听风 138×70cm 2006年
伴羊图 34×34cm 2007年
伴羊图 34×34cm 2007年
独坐幽篁里 69×69cm 2006年
清秋寻游图 138×70cm 2008年
龙女牧羊图 70×68cm 2008年
玉人何处教吹箫 70×68cm 2008年
凉山踏歌 205×123cm 2009年
凉山踏歌 180×180cm 2009年
幽兰图 66×66cm 2010年
清风入怀图 69×136cm 2010年
来源:墨真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