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外部因素对上市银行的财富管理乃至大资管业务具有显著影响。上半年,随着债市利率走低和“存款搬家”现象出现,理财产品尤其是固收类产品迎来增量资金流入。下半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带动权益市场走强,使得股票、基金和权益类理财产品成为热门标的,引发了一轮配
□记者 胡杨
2024年,外部因素对上市银行的财富管理乃至大资管业务具有显著影响。上半年,随着债市利率走低和“存款搬家”现象出现,理财产品尤其是固收类产品迎来增量资金流入。下半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带动权益市场走强,使得股票、基金和权益类理财产品成为热门标的,引发了一轮配置小高潮。与此同时,代销保险、基金、理财等产品的减费让利以及债市回调,为财富管理及资管业务带来一定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等机遇下,上市银行的财富管理和资管业务迎来更多可能:一方面通过创新产品设计、丰富资产布局,满足客户的多元投资需求,带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回暖向好;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将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边际改善
近年来,拓展非利息收入是银行业的转型方向,不少机构都取得显著成果。据中国银行研究院统计,2024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22.42%,同比提升2.49个百分点,已成为银行重要的收入增长极。但在资本市场波动、费率政策性下调等因素影响下,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普遍承压。
例如,建设银行2024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9亿元,同比降幅9.35%;兴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0.96亿元,同比下降13.18%。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边际向好也是行业的一个共性趋势。建设银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刘方根介绍,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全年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四季度当季降幅收窄至5%;受降费影响较大的代理类收入,四季度当季正增长。产品销售方面,9月一揽子宏观增量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权益型基金销售量自10月后,连续3个月实现较快增长,代理保险以量补价、优化结构,期缴销量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去年9月底以来宏观政策变化较大,整体有利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随着资本市场回暖及一系列措施出台,去年四季度,招商银行单季度AUM(管理客户总资产)环比增长超100%,金葵花及以上客户实现环比百分之几百的增长,为推动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如果今年资本市场整体企稳向上的势头能够确立,招商银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有信心企稳回升。
把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新机遇
正如上述判断,2024年9月24日以来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提振效果明显,带动了上市银行财富管理及大资管板块的收入回暖。同时,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也为上市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机遇。
例如,在呼吁耐心资本进场的科技创新领域,光大银行旗下的光大理财便在同业中率先开展认股权业务。具体来说,其通过“专精特新企业贷”联合认股权业务模式,服务企业融资需求,累计与230余家机构签署认股权业务,其中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占比近半数。同时,在产品设计中融合“科技金融”理念,配套发行“阳光紫鑫享”系列私募产品,将科技型企业认股权作为底层资产之一,既有效保障本金安全,也使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科创企业未来成长带来的超额收益。
可预见的是,在《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给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后,上市银行有望更多地参与长期投资、权益投资,为自身的财富管理和大资管业务打开更新的局面。
持续增强大资管业务发展韧性
总体而言,养老备老、低碳转型、科技创新是上市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现阶段谋新发力的主要方向。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加大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低碳转型、循环经济等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深化应用绿色分类管理和ESG风险全流程管理,用好债券、股票、基金、非标“工具箱”,此外,发挥托管业务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作用,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创新,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
农业银行则在产品端以“客户需求、农行特色、安全稳健、场景匹配”为导向,涵盖保险、理财、基金、存款、贵金属等,实现养老财富管理产品全品类供给,目前有728项产品可供选择。
在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看来,银行理财逐步向中长期限产品引流,是克服资金短期化难题、提升行业韧性和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高向阳建议,从银行理财参与养老体系建设着手,引入长期限增量资金;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理财参与资本市场相关税费政策;继续加强引导以社保基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耐心资本。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