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文化节 || 秦风激荡千年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06:30 1

摘要:春意盎然的3月,秦安县第四中学以历史为舟、文化为帆,成功举办首届历史学科文化节。从伏羲文化的寻根之旅到文物故事的沉浸聆听,从荧幕光影的千年回眸到丝路长卷的视觉震撼,为期一周的活动以“触摸千年文脉,寻根秦安大地”为主题,为全校师生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盛宴,让

秦安四中首届历史学科文化节侧记

引言:以历史之名,赴青春之约

春意盎然的3月,秦安县第四中学以历史为舟、文化为帆,成功举办首届历史学科文化节。从伏羲文化的寻根之旅到文物故事的沉浸聆听,从荧幕光影的千年回眸到丝路长卷的视觉震撼,为期一周的活动以“触摸千年文脉,寻根秦安大地”为主题,为全校师生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盛宴,让历史学科的魅力在青春校园中焕发新生。

关键词:研学实践·文化寻根3月23日早上,由包组领导、副校长宋举带领,历史教研组部分教师及高一级学生共50多人赴天水进行研学活动。在巍峨的伏羲庙古建筑群前,学生们通过青铜卦盘推演先天八卦,在千年古柏下聆听伏羲创世传说。“原来八卦不仅是符号,更是先民对宇宙规律的探索”,高一A5班王怡同学在研学手记中写道。当日下午,队伍转战天水古城,青砖黛瓦的街巷间,明清商号的匾额、雕花门楼上的瑞兽,都成为活态教材;博物馆中的彩陶人面瓶、青铜器纹饰,则让课本中的“仰韶文化”“青铜时代”变得触手可及,电子展板上,学生用手指拼接文物纹样,指尖流淌着跨越千年的对话。归程大巴上,学生争相传看研学手记,墨迹未干的感悟里写满文化认同。

第二章:思维的碰撞——竞技场上的历史之光

关键词:知识竞答·智慧交锋 同一日晚,高二年级历史趣味知识竞赛在报告厅开场。从选择题的甲骨文辨识延伸到秦安剪纸纹样寓意解析,从《史记》名句接龙到秦安民俗解密,题目设计巧妙融入党史、校史和地方史特色。“最后一题最难!”高二(14)班刘文琦回忆道,“要求应用身边事例来解读‘秦安精神’的内涵,我写下‘交流’‘传承’和‘创新’。”60分钟的笔试中,150份试卷上,笔尖沙沙声与蹙眉沉思的身影,诠释着“思维的碰撞无需言语”。

关键词:文物进校·古今对话 3月26日的“文物进校园”活动,因学生志愿者的参与讲解而别样生机。秦安四中历史文化社的段奥鑫手持文物卡片娓娓道来:“这件双耳彩陶壶的漩涡纹,正是先民对葫芦河波涛的艺术升华”,志愿者们的精彩讲解,不时赢得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当博物馆讲解员展示大地湾遗址的六个“中国之最”时,围观同学发出阵阵惊叹。

关键词:影像叙事·文化解码 连续两晚的报告厅化身历史影院。《中国影像方志·秦安卷》全景式扫描了秦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航拍镜头掠过凤山飞扬灵动的蓬莱阁,特写定格在草编工艺人的指尖飞舞,引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热议;《大地湾的密码》则用显微摄影展现了8000年前黍粒的碳化痕迹,让“华夏农业起源”不再抽象。观影后的分享会上,高一A6班杨阳同学感慨:“看到大地湾F901宫殿遗址的复原动画,突然理解'宫殿雏形'四个字承载的文明飞跃。”现场自发形成的讨论小组,直到离场铃响仍意犹未尽。关键词:视觉叙事·文化图谱 教学楼大厅内,100余幅图片构筑起立体文化长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秦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展区中,五营大地湾墓葬群的考古现场照片与明代文庙飞檐的仰拍视角形成时空对话;在“古韵流芳”板块里,手工非遗和美食特产交相辉映;“红色记忆”板块中,红军长征过秦安的路线图旁,陈列着学生临摹的抗战宣传画手抄报。最吸睛的“旧影拾遗”区,整齐排列着18组秦安城区的新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中,最早的拍摄于清末,而18副新照片都是我们实地探访,在当年同一地点拍摄的,为此我们教研组成员寻遍了秦安的大街小巷”,历史教研组组长伏建林自豪地告诉大家。通过“新旧同款”,来记录时代的变迁,引发师生关于时代变迁的热烈讨论。

结语:历史之光照亮成长之路当最后一批观展学生离开文化展示大厅,首届历史学科文化节在星光中落下帷幕。历史组教师翻开学生提交的127份活动感悟,字里行间跃动着“震撼”、“自豪”、“传承”的关键词。这场融合研学、竞技、体验、观影的多元文化实践,不仅让典籍中的文字化作学生可触摸的历史知识,更在年轻心灵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正如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春静所说:当孩子们能对着文物说出自己的解读,能在试卷上写出文化的当代价值,便是教育最美的回响。期待下一届历史文化节,继续书写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教育诗篇。

来源:云乐茶乐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