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住宅新国标,让“好房子”不再遥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00:21 1

摘要: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5月起正式施行。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立足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注重提升居民居住体验。

媒体近日报道,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5月起正式施行。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立足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注重提升居民居住体验。

前不久,住建部门提出的“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的要求曾经引发关注。这一要求,其实就来自这份标准。除了层高,规范还要求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在住宅隔声和噪声指标方面,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提高了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要求,并规定了建筑设备,如电梯、水泵等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此外,规范还将电梯设置要求提升为4层及以上。

国标的出台,与舆论近期热议的“好房子”话题密切相关。尽管公众期待的好房子,不仅对住宅本身有要求,还与小区配套、社区基础设施等密切相关,但毫无疑问,住宅项目的标准足够高,是人们对好房子最起码的预期。如果融入了较高标准的住宅项目规范得以落实,显然离人们期待的好房子又进了一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住宅不再满足于栖身而已,而是追求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此次新国标出台正是对这种民意的回应。

层高提升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效果,强制要求每套住宅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保障了居民的基本健康权,隔声性能的硬要求则体现了对居民隐私和生活质量的尊重,而4层及以上设置电梯的规定,更是应对老龄化的未雨绸缪。

地产业牵涉广泛,预期新国标将带来深远影响。

就房企乃至行业而言,一方面,技术门槛的提高将加速行业洗牌,有技术实力、注重品质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标准统一也有助于减少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品质”这一抽象概念变得可衡量、可比较,从而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当然,新标准难免会带来建设成本的适度上升,但从全生命周期看,高品质住宅的维护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综合效益反而更高。正如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言:“好的建筑不仅满足当下需求,还能预见未来。”新国标正是在引导行业向这种长期主义转变。

在消费端,国标意味着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强化。

在预售制仍为主流的市场环境下,购房者往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现在,统一明确的国家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维权依据,使“货不对板”等纠纷有硬核标准可依。

更重要的是,国标可能逐步改变消费者的购房观念,从以往单纯关注面积、地段转向综合考量居住品质。有理由相信,愿意为“好房子”埋单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而这种需求端的变化又将促进供给侧的改革,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好标准关键在落实。国标要真正发挥效用,还需多环节协同发力。

推动国标深入人心,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新标准的意义,形成社会监督氛围。在监管环节,需要建立贯穿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在技术环节,行业协会应组织企业学习新标准,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公众从希望“有房住”迈到了期待“住好房”,这份国标的出台恰逢其时。住宅因应国标而生,它就不只是遮风挡雨的简单容器,而成为促进家庭幸福、个人发展的空间,由此出发,城市美好生活将清晰可感。

来源:袁哥说房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