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在奉行着人道主义精神的解放军部队里,救治敌军俘虏或伤兵,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四十六年前,在越南高平八姑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动容的事。一名越军伤兵在得到我军担架队救治后,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中国军队,这个!”隔了一会,又伸出大拇指:“毛泽东,这个!”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战场之上,打的虽然是热火朝天,可人心却冷血如蛇。刀兵相见的两方恨不得斗个你死我活,当真会有人性温情的一面吗?
其实,在奉行着人道主义精神的解放军部队里,救治敌军俘虏或伤兵,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四十六年前,在越南高平八姑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动容的事。一名越军伤兵在得到我军担架队救治后,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中国军队,这个!”隔了一会,又伸出大拇指:“毛泽东,这个!”
一、血色高平
高平城,是越南北部的重要门户。拿下高平,对于许世友上将指挥的东线集团而言,势在必行。
为了顺利攻克这座坚城,许世友上将决心以第41军、第42军加第43军之129师,对高平形成钳形突击。
根据作战部署,第41军将从念井、平孟、孟麻、龙邦一线突破敌人阵地,主力沿通农、河安分别向高平实施纵深迂回穿插。以一部兵力歼灭河安独立营、通农独立营、851团3营、246团,然后向高平发展进攻,协同第42军歼灭高平地区之敌第346师主力。
第42军将从那花、布局、水口、洞桂突破,首先攻占东溪、复和,切断高平通往谅山、银山公路,防止敌人增援和逃跑,尔后集中军主力在5天内歼灭高平之敌。
然而,当战役发起后,解放军的钢铁洪流却在喀斯特迷宫和雾气茫茫的热带雨林中迷失了……
驻守高平的越军346师依据“一线坚守,一线取胜”的战术思想,决心以歼灭解放军确保高平安全为目的,依托有利地形与坚固工事,以持久作战为指导,适时运用多种作战手段与政治作战相配合,逐次消耗解放军战力,迟滞解放军行动,争取时间,等增援部队到达后,相机转移攻势,歼灭我解放军主力部队。
尽管越军346师压根没有吞下我41、42两个军的实力,可他们的坚守仍然给解放军的推进带来了不少困难。
越军在八姑岭、八达岭等几个主要阵地构筑成A字形工事、隐蔽部和各种暗堡,并与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前沿阵地及纵深还布设了地雷、陷阱、竹签、铁丝网等障碍物。主阵地更是配置有82、60毫米迫击炮以及无坐力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等火器,构成了明暗相辅,倒打侧射交叉的支撑点式的防御,并能得到831高地高射机枪火力和郭岗、弄东方向188炮团部分炮火支援。
高平地区守敌主要为越军第一军区第346师,除此外,还有地方军567、751团及独立123团与158、190炮兵团,以及县独立营,总计4万余人。尽管这四万人中的正规军部队只有1.5万左右,可越军地方部队顽强的战斗作风实在令人头痛。
在42军124师前往高平的途中,遭遇了数十场战斗,其中多数都是和越军民兵在交战,部队的推进速度大大延缓。因此,从2月17日战斗打响,到42军赶到高平城城外,用了将近四天时间。
2月21日夜间,42军趁着朦胧的夜色向高平城城南和城东发起了进攻,顺利夺下了几个战略要点,两天后,41军也艰难抵达高平城北部一线,完成了对高平地区的合围。
更惨烈的战斗在高平城内打响了。越军346师在高平一线布置了217个永备性地堡、挖掘了42公里长的地道通讯网络,死死地挡住了我军的进攻。
为此,我军先后又增派了第20军58师、第40军150师等部队继续投入战斗,前后参与进攻的部队达十一个师之多。这座被法国殖民者称为“东方凡尔登”的山城,又一次成了绞肉机一般的存在。
在硝烟与晨雾交织的阴霾中。解放军的59式坦克碾过布满弹坑的4号公路,车身上密布的弹痕显露着东溪穿插战的惨烈——42军126师以日均损失14辆坦克的代价,硬生生在越军346师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缺口。
2月24日,随着越军346师的节节败退,高平市市区基本为我军所占领。可是,在城北溶洞群,残存的越军特工仍在负隅顽抗。他们利用喀斯特地貌构筑的立体工事,让解放军付出了惊人代价:42军124师的一个步兵连在清剿仅300米长的隧道网时,竟耗时37小时,消耗炸药2.3吨。正是在这样地狱般的战场上,双方拼得你死我活。
二、越军战俘
2月25日起,南北集团执行许世友的拉网清剿战术,高平战役进入最后清剿阶段。南集团42军主力由南往北实施清剿,在进占高平后,立即按原定计划,将寻求歼灭敌346师有生力量作为主要战役目标,以124师为左翼,以126师为右翼向茶灵方向发展进攻。
越军守备部队也立即调整部署,向南组织防御。42军采取小包围、迂回战术,在楠略、茶灵地区先后歼灭敌346师训练营、851团、188炮团、677团大部或一部,并于3月3日2时攻占茶灵县城。
北集团41军121师则对纳隆地区守敌实施攻击,123师对位于河安那怀地区的346师师部实施围歼和清剿,并令368团重新向茶灵方向的八姑岭和八达岭再次发起进攻。
2月26日中午12时,368团重新组织对“两岭”实施进攻。团高射机枪连直接配置在金鸡炮台东北侧,以火力直接支援步兵进攻;配属的师炮团85加农炮兵阵地部署在排干公路上,用直瞄方式对守敌暗堡、火力点实施摧毁。
368团根据第一次作战的经验和各营对“两岭”各阵地地形的熟悉情况,决定主攻八姑岭任务仍由2营担任;3营仍为助攻,攻打八达岭。
2月27日晚,368团2、3营从东、北两侧进攻位于茶灵北侧的831高地,因守敌已撤出阵地而无果。进攻部队反被越军埋下的地雷、手榴弹炸死炸伤20多人。随后,368团少部兵力控制831高地及“两岭”阵地,大部兵力加入对茶灵南部山地搜剿残敌战斗。
27日下午6时,我军担架队和几名战士正在打扫战场,发现一名越南人民军伤兵躺在一个防空洞里呻吟,洞壁上用越南语写着“宁死不当俘虏”六个大字。那名越军伤兵一条腿被打断无法行动,见我方担架经过,完全无视了那六个大字,大喊救命。
在发现这名越军伤兵后,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我军战士先为他止血、包扎,又取出水和干粮喂他,把他扶上担架。越军伤兵脸上的痛楚渐渐消失了,伸出大拇指:“中国军队,这个!”隔了一会,又伸出大拇指:“毛泽东,这个!”我们的战士觉得很有意思,就通过翻译和他交谈。
那名越军伤兵交代:“他们团是去年从河内调来的,专门来对付塔山英雄团。他是个下士,所在的10连有140号官兵,两次战斗,被中国军队打死107人,还有一些人员了伤,整个连队基本被消灭殆尽。”
高平战役的惨烈,恰恰如显微镜一般放大了这个人性瞬间的珍贵。其实,当那名越军伤兵颤抖着竖起第一个大拇指时,他触碰的恰是中越关系最敏感的神经。这个动作绝非偶然。
三、友情余温
尽管中越双方在1979年选择了兵戎相见,但不可否认的是,此前双方曾有过一段亲如兄弟的关系蜜月期。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支援越南独立,支援越南抗击法国殖民和美国侵略,中国的军事教导团、援越医疗队、技术专家纷至沓来。在河内医科大学档案中,至今仍留存有1967年中国军医培训越南战地救护队的合影。
通过那条著名的“胡志明小道”,中国人民在自己都还没能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向越南输送了不计其数的粮食、弹药和医疗用品。据统计,光是在1965至1979这十四年间,我国就通过铁路向越南运输了三万余车皮的物资。就像两个曾相爱的恋人在分手后仍会思念纠缠那样,两个国家外交关系断裂后,仍有着藕断丝连的踪迹。
根据越南老兵口述披露,越军基层部队直到1978年仍在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被焚毁的越军346师政治部里,也残存着汉越双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手册,可见,中越双方曾经的革命兄弟关系在破裂后,仍存有意识形态的余温。于是,我们不难发现越军战俘竖起大拇指后那句生硬的“毛泽东,这个”,其实在历史长河上有着完整的注脚。
据统计,在我军管理下,越南战俘死亡率仅0.7%,同美军越战时期战俘高达23%死亡率相对比,便可以发现解放军在对待越军战俘时从未因他们的俘虏身份而有所歧视、虐待。
战场,既是杀戮场,又是手术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军医曾为抓获的越军受伤战俘实施过147例战地手术。
不单单是对越军俘虏,对待友好的越南普通百姓,我军也奉行着爱护群众的优良传统。在被炮火削平的山头上,我军战士甚至会用钢盔收集雨水送给平民,装甲部队在穿插途中,还曾专门派出工兵修复被毁的越南小学……细微之处见真章。以上种种事例,足见我军所具备的光辉的人道主义精神。
根据国际红十字会观察员记录显示,中国军队在高平战役期间保护了17处民用医疗设施,向战区民众发放12万剂疫苗,被俘越军日记里常见“他们不抢粮袋”的惊讶记述。
那名越军战俘竖起的大拇指,是残酷战场上人性温情的残留,是血色下高平最后的温情。此刻我们重提这个故事,不仅为铭记战场上的温情,更为铭记——曾经解放军展现的光辉纪律与人道主义精神,恰是大国崛起最珍贵的底色。当喀斯特山崖上的弹痕逐渐被藤蔓覆盖,唯有跨越硝烟的人性之光,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际线。
来源:正观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