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娃衣经济”迎风生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9 09:25 2

摘要:巴掌大小的衣服,缀着比纽扣还小的珍珠,领口处的一圈荷叶边增添了灵动气韵——这不是被施了缩小魔法的衣服,而是专门为玩偶定制的迷你服饰,也被称为“娃衣”。

巴掌大小的衣服,缀着比纽扣还小的珍珠,领口处的一圈荷叶边增添了灵动气韵——这不是被施了缩小魔法的衣服,而是专门为玩偶定制的迷你服饰,也被称为“娃衣”。

随着潮玩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容,“娃衣”早已从小众爱好衍生为“养娃”刚需,不仅让嘉兴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尝到转型甜头,更催生出一片蓬勃生长的“娃衣经济”新蓝海。

(一)

“娃衣”的风靡,离不开生产制造端的快速响应,更给长期深耕传统赛道的纺织服装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窗。

9月8日上午,在位于嘉兴桐乡市梧桐街道的某时装有限公司文创展示厅里,毛线团在设计师指间翻飞,一戳一勾间,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娃衣”。企业文创部经理沈悦拿起展示架上的一件红色“娃衣”介绍:“伴随潮玩热度攀升,我们从6月底开始手工制作、销售‘娃衣’,目前已经研发了近30个款式。”

这家深耕针织服装领域20余年的外贸企业,于今年初进军针织文创领域,进一步延长产业链,目前产品包括帽子、围巾、玩偶、挂件等10余种类别超300个款式。而“娃衣”这一细分品类的火爆“出圈”,更成为企业转型的“加速器”,让其传统针织业务焕发新活力。

“娃衣”的价值突破,首先体现在高附加值带来的增长空间上。

原本普通的毛线,经设计师的创意设计与手工制作,摇身变为造型独特的“娃衣”,单件制作耗时2小时至半天不等,售价达到80至160元,较传统针织单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据企业预测,今年仅玩偶及“娃衣”品类,全年出货量将突破8000件。

不止于产品本身的升级,多样化活动更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自7月起,企业推出手作课程,这种“以体验带销售、以互动促黏性”的模式,不仅能直接拉动产品销量,更能为企业沉淀一批“忠实粉丝”。正如从嘉兴市区赶来体验的谢女士所说:“我自己很感兴趣,已经参加了三次课程,下次准备学做‘娃衣’。”

事实上,“娃衣”热潮对传统纺织服装企业的意义,远不止是“新增一个产品品类”。从更深层次看,它更像是一个“突破口”,让企业看到了“文创赋能”“价值升级”的可能性。

“娃衣”的火爆,也成为中华文化展示的鲜活载体。

位于海宁市长安镇的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宋锦、罗等非遗面料的纺织企业,近段时间凭借非遗面料“娃衣”成功跨界。企业总经理胡鸣一表示,将传统面料与玩偶潮流相结合,既能借“娃衣”热度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面料,也能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巧的服饰,让传统文化在潮玩中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企业计划9月将非遗面料“娃衣”送去参加日本大阪国际生活用品展。当“娃衣”走出国门,其所承载的意义将远超产品本身,不仅标志着产业的崛起,更成为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学的重要窗口。

“娃衣”热卖之外,还蕴含着产业升级的广阔天地。当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碰撞,非遗面料的生产效率与创新潜力被再次激活。以罗面料为例,企业将面料织造与高速剑杆机结合,生产效率提升近10倍。企业还将AI技术应用于缎面料生产,通过预设指令,可实现每米布呈现不同花色的效果。

传统与现代交融,嘉兴“娃衣经济”,大有可为。

(二)

数据显示,2024年“娃衣”在淘宝天猫平台的销售额环比增长超117.08%。进入2025年,热度持续攀升,5月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持续攀升的曲线,勾勒出新兴市场的崛起轨迹。

“娃衣”,其实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许多女孩的童年记忆里,都有给芭比娃娃换装的片段。如今,消费者为玩偶打造“百变衣橱”,看似是童年爱好的延续,实则折射出消费需求的深层转变——从“功能性”转向“情感性”。

从外因来看,潮玩文化的破圈传播和社交媒体的催化不可忽视。社交媒体的持续种草和算法的精准推送,不断将款式各异的“娃衣”推向潜在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刷到很多好看的‘娃衣’,不知不觉就下单了。”嘉兴“娃衣”爱好者周佳怡的感受,道出了小众市场走向大众的关键。

从内因分析,“娃衣”火爆体现了情绪价值的作用。胡鸣一说:“为玩偶购置服饰,也是消费者解压的方式之一。”在被城市快节奏裹挟的当下,释放压力、休闲娱乐的现实需求不可少,而“娃衣”恰好是一种“低成本悦己”的自我疗愈方式。花费不多的成本,为玩偶搭配心仪的服饰,这种情绪上的满足感,是吸引消费者的魅力所在。同时,为玩偶购买“娃衣”,不仅仅是简单的装扮行为,也是一种身份认同和社交方式。

企业持续的设计创新,更让这股热潮有了延续的动力。

嘉兴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也成了这股浪潮的推动者。数据显示,2024年,嘉兴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747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嘉兴传统纺织服装业向‘娃衣经济’转型,既有基础,也有意愿。”嘉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孙俊成教授表示,嘉兴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大量的技术工人,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转向高附加值、小批量、快时尚的“娃衣”赛道,成为许多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理想选择。

(三)

小小“娃衣”,蕴藏着不容小觑的市场潜力。

数据显示,全球玩偶服装市场预计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规模不断扩大。

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嘉兴“娃衣经济”提供了巨大机遇,但如何飞得更高、更远,“世界工厂”义乌的破局尝试,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

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与供应链优势,义乌“娃衣”企业加速出海,以“小时级响应”,颠覆了传统小商品“批量生产、库存积压”的模式。同时,义乌企业通过智能化产线改造,实现高频次上新,而供应链的精细化还延伸到跨境物流方面,为“娃衣”出海提供了保障。

从义乌的实践可以看到,其“娃衣”产业凭借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以及持续的创新活力,成为“换道超车”的生动样本。

嘉兴“娃衣经济”的前行之路也正面临着挑战,亟待实现从代工到打造品牌的转型突破。同时,知识产权风险也如影随形,在设计、展示中若模仿或使用受保护元素,极易侵犯著作权中的“复制权”与“衍生品权”。

那么,嘉兴如何才能用好“娃衣经济”这股活水?孙俊成给出了方向——

锚定“价值升级”,强化原创设计与自有IP培育,例如将嘉兴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国风系列,让产品承载更多情感与文化内涵;

筑牢“保护屏障”,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生态,可以联合电商平台建立快速维权通道,为原创企业保驾护航;

夯实“产业根基”,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与标准化建设,以技术赋能提升品质,增强市场认可度。

小“娃衣”,承载的是嘉兴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的希望,也是新兴消费市场的未来。我们期待,待嘉兴南湖机场张开腾飞之翼、架起联通各地的桥梁之时,这片“小而美”的产业,焕发出更别样的光芒。

吴晓慧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