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已突破1.5亿,其中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超4小时。这个曾被数字鸿沟阻隔的群体,如今正面临另一种数字化生存困境——不是被时代列车抛下,而是被算法漩涡卷入。当白发苍苍的父母比青少年更痴迷屏幕时,“银发网瘾
曾几何时
“拔网线”是中国家庭
常见的教育场景
时过境迁
“抢手机”却成为年轻子女的新困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已突破1.5亿,其中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超4小时。这个曾被数字鸿沟阻隔的群体,如今正面临另一种数字化生存困境——不是被时代列车抛下,而是被算法漩涡卷入。当白发苍苍的父母比青少年更痴迷屏幕时,“银发网瘾”问题早已超出家庭范畴,成为需要多方共治的公共议题。如何让老年人既能享受数字便利,又不被算法绑架,考验的是整个社会的智慧与责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元钱秒杀的日用品
9.9拿下的“宫廷秘方”
不够洗两根刘海的迷你洗发水
一次性从快递站打包取走20个快递……
老年人的网购成果有多惊悚,大概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懂。兢兢业业节省一辈子的他们,却在学会网购后成了超前消费的先驱。“说多了怕伤感情,不说又实在担心。”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子女的心声。拯救“网瘾老人”注定是道精细题,它既不能粗暴断网,让刚尝到甜头的老人瞬间“失联”,也不能放任算法把老人当“流量韭菜”。简单说教行不通,得换个法子,在“填平鸿沟”与“防范沉迷”间找平衡,而这就需要打好三路“组合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一拳,平台要掐掉“黑心流量”。
平台绝不能将老年人视作可随意收割的“流量韭菜”,应对面向老年群体的健康类信息加强审核,建立专业、严谨的审核机制,从源头杜绝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要优化算法设定,给深夜直播装上“银发护盾”;净化内容生态,为狗血剧集标注“虚构警示”;筑牢消费防线,让保健品链接亮出“认证徽章”;强化权益保障,替老年用户织密“数字防护网”。要是所有平台都能“长点心”,老人就能少掉坑。
第二拳,社会多开点“解瘾土方”。
社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如书法、舞蹈、摄影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此外,还可以开展数字素养、反诈骗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对网络世界的正确认知。例如,如今很多社区打造的“银发摄影班”,子女们陪退休父母扛着相机去公园拍花鸟、记录老街变迁,甚至举办家庭摄影展,给“银发生活”带来更多打开方式,让老人知道:放下手机,生活照样转得开。
第三拳,监管要扎紧“制度篱笆”。
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强网络治理,严惩违规行为,净化应用环境,同时设立24小时老年人网络投诉热线,畅通维权渠道。政策也要兜住“掉队的人”,配套完善保障性措施,保留公共服务领域线下办理通道,例如,在医院、银行、政务服务中心等场所,继续提供人工窗口服务,为不熟悉网络操作的老年人提供便利,避免将老年群体隔绝于移动支付壁垒之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的进程中,“管管网瘾爸妈”,实则并非仅仅是子女单方面的事情。真正的数字包容绝非简单粗暴地要求老人去适应那套冰冷的、缺乏温度的算法体系。而是要让充满人性化关怀的科技如同和煦的春风吹进他们的晚年生活,使老人在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时,内心感受到尊重、关爱与温暖。只有当技术进步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性温度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撑起老年人幸福的天空,让他们稳稳地享受这个数字时代的幸福生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 者:陈欣薇
编 辑:罗棋元 孔欣燃(实习)
值班审核:黄 越 王冬梅
监 制:何力 涂山懋
总监制:余 淼
主 办:永川区委宣传部 永川区政府新闻办
来源:永川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