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读书会第20期:中国跨国公司公共外交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20:52 1

摘要:2025年3月30日下午,察哈尔读书会第20期在广东众爱健康集团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所选书目为广州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陈炜副教授著《中国跨国公司公共外交》。

2025年3月30日下午,察哈尔读书会第20期在广东众爱健康集团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所选书目为广州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陈炜副教授著《中国跨国公司公共外交》。

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柯银斌担任主持人,广州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陈炜副教授担任领读人,众爱健康集团董事长史水汉,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外事办原主任屈伸,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张庆园,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干部教育中心讲师黄明涛,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吉伟伟,《华为商业哲学》主编程东升,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秘书长、新华社广东分社高级记者、副总编辑詹奕嘉,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周勇进,广东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定刚,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徐欣欣担任与谈人。

本次读书会的讨论话题主要是:1.企业如何妥善应对全球化经营的各类非市场风险?2.如何确保民营企业发展与国家外交事业同向而行?3.世界知名跨国企业有哪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会议伊始,柯银斌主任组织与会人员进行个人介绍后,陈炜副教授就阅读书目进行了领读。

陈炜副教授首先分享了《中国跨国企业公共外交》这本书撰写的起源与构思。随后结合国际格局新形势,围绕“一个主体,两个问题”(即中国的跨国公司是谁?中国企业为什么要懂外交?中国外交为什么需要企业?)提出新的思考:十年来,中国企业经历了从全面走向世界到深度融入世界的第二次转型,一大批国企、民企已经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和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企业公共外交已成为一场精心策划的展示艺术,肩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责任,承载着促进国际合作的历史使命。新形势下中国跨国企业面临着多维挑战:全球安全问题与意识形态冲突问题;美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等打压中国企业生存空间;中国出海企业自身内功修炼不足。最后陈炜副教授提出政府应在政策入企服务、市场开拓服务、国际人才服务、跨境金融服务、权益保护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出海完善制度保障,企业自身也要有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积极主动作为,与政策相向而行,注重市场调研与适应性、完善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注重创新与绿色发展、尤其是企业本地化经营。

领读结束后,读书会进入嘉宾自由研讨环节。该环节由柯主任主持。

屈伸副会长结合自己涉外刑事审判经验,探讨了法院在海外融资和公民权益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强调了法律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性,尤其需要加强国际领域的斗争和中国法的域外适用。并提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要法律先行,了解东道国法律规则,尤其是劳务领域和数据领域的法律规范。

程东升主编结合自己在越南调研的经历,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信心不足,尤其对与政治风险相关联的公共外交活动产生担忧,企业走出去也面临人工成本过高,产能过剩等问题。此外程东升主编谈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在越南的行为,提出企业公共外交应尊重当地文化、利用当地资源和人脉,并实现本地化经营。

吉伟伟副教授聚焦于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外交的界定与实践方面展开讨论。提到90年代早期如何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带来的价值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导,民营企业与央企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差异性。同时吉伟伟副教授通过案例分析了地方媒体如何帮助日本企业在中国维权,以此说明公共外交的力量,并探讨了大学培养国际专业人才的路径。

詹奕嘉副主编主要提出了几个新问题供与会嘉宾进行新的思考。即逆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非本行业、非本专业的新风险?如何避免引发次生灾害?国家外交大剧如何更好地把民营企业纳入其中?在大国崛起中如何做好特殊企业和海外跨国公司在华的工作,避免其被民粹声音所影响?文化出海如何与公共外交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支持中国外交大局,满足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需求?

徐欣欣博士谈到跨国公司公共外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语言障碍。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小语种在特定区域和行业已成为刚需,多元化的语言需求对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平衡好英语的通用性与小语种的本地化优势。其次,通过“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援引CAI‘公平待遇’条款的法律外交”的案例分析,提出跨国企业有效的公共外交是多方博弈的过程,法律行动与公共外交联动解决冲突的“宁德模式”具有借鉴意义,法律条款是重要的谈判筹码,企业合规优势也可转化为外交优势,如何以法律外交方式破除西方制度性壁垒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陈定刚副会长结合自己多年服务外资企业的工作经历提出:跨国公司公共外交需要提高国家意识和国际意识。一是利用外语优势弥补信息差。二是加强企业面向国际科技前沿,企业和学术界,顶流期刊的情报获取能力。三是强调企业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周勇进副主任以一个中国建筑公司在利比亚班加西的项目因局势动荡而废弃的例子为引,指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其次,强调企业应构建全球视野和增强软实力,并以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为例,介绍了该奖项如何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同时,提出扬州设立运河历史文化国际组织的案例,是一次可借鉴的构建中国话语权的可行路径。

黄明涛老师提出中国企业出海风险更多的不是经营风险而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并举例说明了国有企业投资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和资金浪费问题。提倡对企业对外投资要进行严格的前期评估和监督。

张庆园副院长提出“精准公共外交”的理念,认为公共外交是一个系统,由多元主体构成,不能只研究企业一个主体,不同的企业价值定位不同,比如央企首先是国家任务,民企首先是经济发展。跨国企业公共外交也可定向发展,各个主体间的关系也遵循着“算法式”逻辑。

史水汉董事长从企业自身角度提出:其一企业公共外交也需要自我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其二“引进来”也是企业公共外交的可行路径。其三,中国企业公共外交应该首先是经济和文化外交,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形象最直接的方式。

会议尾声,柯银斌主任以“中国跨国企业公共外交”为题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并高度评价了所有与会人员的积极贡献。今后,察哈尔学会还将举办更多高质量的读书会活动,在阅读和研讨中促进观点的流动、激发思想的碰撞。

会后,史水汉董事长带领与会人员参观了“众爱集团”历史展和智慧医疗项目展,本场活动在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

来源:察哈尔学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