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经济数据公布,本文关注外资的解读与后续关注点:1)总体超预期,主流机构上修全年GDP至4.5%~4.8%附近;2)认为出口是主要风险点,前期20%关税或影响全年GDP0.6~0.7个百分点,且关税担忧也已从美国扩展到非美经济体,从商品贸易扩展至非商品贸易;3)对消费看法稍有分歧,乐观者看到政策表态积极,谨慎者看到尚无实质性措施;4)地产,多认为近期是结构性、脉冲性修复,2025年将延续偏弱;5)对科技态度偏积极,虽然AI等硬科技投资的宏观意义有限,但或也足以驱动“动物精神”。摘要:开年经济数据公布,本文关注外资的解读与后续关注点:1)总体超预期,主流机构上修全年GDP至4.5%~4.8%附近;2)认为出口是主要风险点,前期20%关税或影响全年GDP0.6~0.7个百分点,且关税担忧也已从美国扩展到非美经济体,从商品贸易扩展至非商品贸易;
报告摘要
关注1:经济开门红,上调经济预测
多数外资认为,1-2月经济数据超预期,驱动力来自政策靠前发力。
结构上:工增超预期,主要受设备更新政策拉动(德银、大摩);服务业生产指数维持在5%以上,主要是受到科技、金融行业拉动(德银);消费品补贴政策下社零提速提升(德银、大摩);政策支持下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同样超预期(大摩),但,地产偏弱,且尚未看到反弹迹象(德银,瑞银);出口受关税影响低于预期(大摩,瑞银)。价格端,CPI受春节效应扰动,而PPI持续偏弱(瑞银)。
基于开年数据,外资上修经济预测、下修通胀预测,彭博对主要海外机构的调查显示,3月外资上调经济预测,例如一季度GDP从4.9%上调至5.0%,但将全年CPI的预测从0.7%下调至0.6%、PPI从-1.1%下调至-1.3%;具体机构预测,详见正文。
关注2:出口是主要风险
外资普遍认为出口是全年主要的风险点,前期20%的关税或影响GDP 0.6-0.7个百分点,而4月1日美国调查结束后关税可能再度升级,此外,对华加征关税担忧已经从美国扩散至其他国家、关税品类从商品扩展到非商品贸易:
例如瑞银,观点偏谨慎:认为前期10%+10%的关税可能拖累全年GDP约0.7个百分点,同时4月1日贸易审查结束后可能会加征更多的关税。此外,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对华加征关税,例如 “墨西哥提出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相匹配的关税,以避免自己被加征关税,而美国政府官员则呼吁加拿大效仿”。
关注3:消费仍有分歧
近期外资对消费有分歧,乐观者认为近期政策传递出积极态度,中性/谨慎者认为未看到实质性促消费举措,财政支持才是消费回升的关键。
偏乐观的,以汇丰为例:认为,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反映促消费政策更加有力与紧迫,文件聚焦增收与扩大社保范围,这有助于“更可持续”的消费修复,此外地方层面,如呼和浩特出台了生育补贴政策,预计后续有更多城市跟进。将全年社零预测从4.8%上调至5.8%。
偏中性的,以野村为例:认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内容基本符合预期,但目前尚未看到量化目标,财政资金支持是促消费的关键,目前尚未看到增量。
关注4:地产偏弱无异议
外资大多认为,近期地产改善主要是脉冲性、结构性,且近期已有一定退坡迹象,全面性、持续性改善尚未看到,全年可能延续偏弱态势。
关注5:科技偏积极
对于AI等硬科技行业,外资看法偏积极,虽然短期难以成为宏观的趋势性变量,但也足以驱动“动物精神”:
例如大摩认为,AI资本开支增加驱动了科技领域的动物精神,叠加近期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突破+财政预算中科技支出超1.2万亿&同比增速最高+民营经济座谈会传达出更稳定的监管环境,预计全年中国大型企业的AI资本开支达到3500-4000亿(2024年约2000亿),AI相关投资占固投比重也将从2024年的0.4%提升至0.6%~0.7%。
风险提示:观点更新不及时,解读偏差
报告目录
开年1-2月数据公布,本文关注外资如何解读以及后续有何关注点:
多数外资认为,1-2月经济数据超预期(例如大摩认为是“Strong start to the year”),驱动力来自政策靠前发力。
结构上:工增高于市场预期,主要受设备更新政策拉动(德银、大摩);服务业生产指数维持在5%以上,主要受到科技、金融拉动(德银);消费品补贴政策下社零提速提升(德银、大摩);政策支持下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同样超预期(大摩),但,地产偏弱,且尚未看到反弹迹象(德银,瑞银);出口受关税影响低于预期(大摩,瑞银)。价格端,CPI受春节效应扰动,而PPI持续偏弱(瑞银)。
基于开年数据,外资上修经济预测、下修通胀预测,彭博对主要海外机构的调查显示,3月外资上调经济预测,例如一季度GDP从4.9%上调至5.0%(全年GDP预测均值仍为4.5%),但将全年CPI的预测从0.7%下调至0.6%、对PPI的预测从-1.1%下调至-1.3%; OECD在其3月报告中将全年GDP预测从4.7%上修至4.8%、将CPI预测从1.1%下修至0.6%;具体公司层面,汇丰将2025年GDP预测从4.5%上调至4.8%、大摩从4%上调至4.5%、花旗银行从4.2%上调至4.7%。
关注2:出口是主要风险
外资普遍认为出口是全年主要的风险点,前期10%+10%的关税或影响GDP 0.6-0.7个百分点,而4月1日美国调查结束后关税可能再度升级,此外,对华加征关税担忧已经从美国扩散至其他国家、关税品类从商品扩展到非商品贸易:
Ø 大摩偏谨慎:认为由于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和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的降幅都大于海运。这表明,抢出口可能已经结束。
Ø 汇丰偏谨慎:前期已经落地的10%+10%的关税可能会导致GDP下滑0.6个百分点,而随着4月1日贸易审查结束,关税进一步升级“可能性很大”,但同时也认为中美存在谈判空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非美国经济体可能会对中国征收关税,即所谓的“关税连环效应”。
Ø 瑞银偏谨慎:认为前期10%+10%的关税可能拖累全年GDP约0.7个百分点,同时4月1日贸易审查结束后可能会加征更多的关税。此外,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对华加征关税,例如 “墨西哥提出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相匹配的关税,以避免自己被加征关税,而美国政府官员则呼吁加拿大效仿”。
Ø OECD偏谨慎:OECD在3月报告中担心,关税进一步扩围到非商品贸易领域。并通过模拟表明,如果双边关税税率永久提高 10 个百分点,到第三年,全球产出可能下降约 0.3%(中国所受影响较小、不到0.1个百分点),全球通胀率在前三年平均每年上升 0.4 个百分点。世界贸易量将下降近 2%。
关注3:消费有分歧
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后,3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外资观点有分歧,乐观者(如汇丰)认为近期政策传递出了促消费的积极态度,中性/谨慎者认为未看到实质性促消费举措,财政支持才是消费回升的关键。
Ø 汇丰偏乐观:认为,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反映促消费政策更加有力与紧迫,文件重点在于增加收入与扩大社保范围,这有助于“更可持续”的消费修复,此外地方层面,如呼和浩特出台了生育补贴政策,预计后续有更多城市跟进。将全年社零预测从4.8%上调至5.8%。
Ø 高盛偏乐观:认为,虽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的政策此前已有提及,但政府支持消费的态度和持续的政策刺激有利于提振消费情绪,期待更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执行细则。
Ø 大摩偏中性:认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力度适中(modest),重点在于缓解消费瓶颈与渐进式的社会福利改革,后续扩消费的关注点在于人工智能消费、生育补贴政策。
Ø 野村偏中性:认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基本符合预期,但目前尚未看到量化目标,财政支持是促消费的关键,目前尚未看到增量。
Ø 美银偏谨慎:认为,促消费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当前中国对出口风险有充足的认识,但扩内需(主要是消费)受阻才是更大的挑战。
关注4:地产偏弱无异议
外资大多认为,近期地产改善主要是脉冲性、结构性,且近期已有一定退坡迹象,全面性、持续性改善尚未看到,全年可能延续偏弱态势。但政策干预出现分歧。
Ø 德银偏谨慎: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继续保持稳定,但尚未出现反弹迹象”,并认为,房地产业在 2025 年很可能仍是不温不火(muddle through)。
Ø 汇丰偏谨慎:从近期数据来看,地产再度转弱。但对政策偏乐观,认为在“稳住楼市股市”诉求下,仍有底牌可打,例如设立AMC剥离银行的涉房资产并有序处置,如是,则地产有望更快企稳。
Ø 瑞银偏谨慎:虽然去年以来一线与核心二线销售有所好转,但广谱性修复仍较难,低线城市仍然面临库存高企和房价下跌的挑战。预计 2025 年地产投资将进一步回落,但降幅将小于2024年。
Ø 美银偏谨慎:认为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挑战,因为地产需求已经下滑,但仍有很多房产停留在投机者手中,这可能导致2025-2026年房价持续承压。
关注5:科技偏积极
对于AI等硬科技行业,外资看法偏积极,虽然短期难以成为宏观的趋势性变量,但也足以营造行业景气度:
Ø 大摩偏乐观:认为,AI资本开支的增加驱动了科技领域的动物精神,叠加近期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突破+财政预算中科技支出超1.2万亿同比增速最高+民营经济座谈会传达出更稳定的监管环境等,预计全年中国大型企业的AI资本开支达到3500-4000亿(2024年约2000亿),AI相关投资占固投比重也将从2024年的0.4%提升至0.6%~0.7%。
Ø 高盛偏乐观:认为,两会上政策支持科技的态度明确,并估算过去10年中,高科技制造业每年贡献了GDP约1.1个百分点,在未来5年中仍将保持高位,每年贡献1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未来几年高科技制造业仍将稳定增长,宏观经济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的走势。
Ø 汇丰偏乐观:认为,近期多地为发展人工智能等硬科技提供增量支持政策,预计后续有更多地方跟进,考虑到发展AI、机器人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因而发展硬科技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
Ø 德银偏中性:认为,中国科技行业景气和金融市场情绪的好转能否转化为更高的消费和投资,还有待观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3月31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外资对国内经济的5大关注》。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首席大势研判】
20241113-张瑜:如何把握“验证”节奏?——张瑜旬度会议纪要No.99
20241109-张瑜:好饭不怕晚,空间在路上——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41107-张瑜:大幅上修四季度增速预期——10月经济数据前瞻
20241106-张瑜:强势特朗普,迎接高波动——美国2024年大选速评
20241104-张瑜:经济循环的省际比较视角
20241103-张瑜:红or蓝,横扫or跛脚,如何交易?——2024美国大选系列四
20241102-张瑜:美国降息的尺度——从货币政策规则看利率路径
20241029-张瑜:买断式逆回购对银行间利率的影响
20241012-张瑜:诚意满满,增量潺潺——10.12财政部发布会点评
20241011-张瑜: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20241008-张瑜:牛市进程的八个观测指标
20240927-张瑜:政策底明确——6句话极简解读9月政治局会议
20240925-张瑜:美国再通胀路径的隐含条件
20240924-张瑜:如何理解今日央行推出的各类政策?
20240919-张瑜:降息了!然后呢?——再谈美国经济“韧”与“险”
20240915-张瑜:更高的财富,更强的现金流——美国居民超额财富的再思考
20240914-张瑜:有房必有账——揭秘房屋养老金
20240910-张瑜:若美国挑起新一轮贸易战,与2018年有何异同?——出口扫描系列·对比篇
20240909-张瑜:特朗普新关税主张对中国出口影响可能有多大?——出口扫描系列·复盘篇
20240906-张瑜:解其必然,顺其自然——华创证券秋季策略会演讲实录
20240902-张瑜:美联储非常规会议的那些事儿
20240829-张瑜:时间都去哪了?——经济微观察系列三
20240826-张瑜:出口数据或是政策博弈的触发条件之一
20240813-张瑜:拆解“资产荒”
20240806-张瑜:全球波动、日元套息与中国股汇的关系——基于十个交易事实的思考
20240803-张瑜:十大部委机构如何谈改革?——深化改革学习系列之四
20240731-张瑜:下半年的十个看点——极简解读7月政治局会议
【金融】
202401110-以我为主,向“低价”亮剑——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理解
202401015-向“低价”亮剑后,金融指标后续如何跟踪?——2024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920-居民债务拆分:谁在去杠杆?
20240917-M1同比回落的归因拆分——2024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815-7月金融数据对应居民的三个故事——7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811-央行的三个关切——2024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理解
20240714-三个部门,三种行为——2024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705-张瑜:“刚”与“荒”——货币政策框架的艰难平衡
20240616-机关团体存款回落主导M1同比下行——2024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512-张瑜:金融数据“挤水分”,研判必须“淡总量”——4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40429-针对M2大起大落的三个问题
20240414-从一季度金融数据观测三部门行为
20240405-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202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理解
20240317-底部已确认,向上仍需等——2月金融数据和MLF操作点评
20240221-破案:M1跳升,LPR调降
【海外】20241109-特朗普新政如何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11月FOMC会议点评
20241103-非农爆冷与失业率持平的分歧何解?——10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
20241101-消费仍是美国经济基本盘——美国三季度GDP点评
20241031-美国居民部门的“韧”与“险”——居民信贷视角
20241021-2024财年,美国财政如何花的钱?
20241013-短期通胀波动,不改降息节奏——美国9月CPI数据点评
2024922-美国经济衰退的八大交易信号
20240913-通胀指向9月或降息25BP——8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20240908-或不需要以50BP作为降息开局——8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
20240824-降息时机已至,路径存疑——杰克逊霍尔年会鲍威尔演讲点评
20240821-24个领域的左与右:哈里斯&特朗普——2024美国大选系列三
20240816-9月降息50bp的条件尚不够——美国7月CPI数据点评
20240808-过去25年美国就业结构变迁的七点发现
20240804-美国失业率飙升:让子弹再飞一会儿——7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
20240802-降息交易的9条经验规律
20240717-美国财政又加码?——CBO上调财政预算的影响
20240712-9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美国6月CPI数据点评
20240707-降息权衡进一步向就业倾斜——美国6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40614-后续降息变数的关键更偏向于就业——6月FOMC点评&美国5月CPI点评
【政策跟踪系列】
【投资导航仪系列】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来源: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