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想到,在现在很多寺庙到处都是功德箱,还在上面贴了收款二维码的时代。
佛门两重天。
没想到,在现在很多寺庙到处都是功德箱,还在上面贴了收款二维码的时代。
还有一座寺庙,一群僧人如此与众不同。
那就是辽宁海城的大悲寺,它可以说是国内最穷的寺庙了。
寺院内不见功德箱,不设门票,上香也是免费。
到处都是“禁止放钱”的牌子。
僧人终生不碰钱财。
曾有女信徒追着布施百元大钞,僧人们却视若烫手山芋。
对比释永信的少林寺见钱眼开,大多数人富得流油,是大不同。
80元一张的门票,随处可见的功德箱,还“贴心”给大众设置了索道、演出门票的选择,甚至还直播带货。
大悲寺的僧人,都是遵循古法苦修。
他们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天也只吃一顿饭。
凌晨2点我们还在睡梦中,却已经到了他们的早晨,他们会起来诵经念佛。
最让人触动的就是他们每年8月15之后一年一次的“行脚乞食”。
有一部纪录片《古道清凉》记录了他们的日常。
他们每年行脚跨越三千里,全程徒步,负重超过50斤。
不带一分钱,吃饭靠乞食,住宿皆在桥洞、树下。
僧人每日仅靠午前一餐存活,过午不食。
而且乞食时还严守“七户为限”的铁律:
2-3人结伴进入村庄,依次敲门。
他们不会嫌弃哪一户人家贫穷或脏乱,也不会贪恋某一户人家富有、干净。
对食物挑挑拣拣,只要是素食,不管是剩饭还是干硬馒头,他们都心怀感激地接受。
乞得百姓食物,就是替对方承担苦难,为其祈福。
最后,得到的所有食物都会碾碎混匀,然后均分。
饭后甚至还留一口布施众生。
若七户人家均拒施,则双手合十,转身离开。
甘愿全日挨饿,只喝水。
也不会心生怨怼,指责对方为何不愿意布施。
他们认为“钵满欢喜,钵空则无愁”,没有乞到食物,也许是自己修行不够。
吃完饭以后,他们就会在村头讲解佛法,还会赠送一些结缘法宝。
很多百姓看他们清贫,想要送钱,他们都一一拒绝。
甚至有人很是不理解地脱口而出一句“你们不要钱,出来干啥来了?”
他们不借用任何工具,就是用双脚丈量土地。
晚上就到桥洞、树下、空地休息。
有人邀请他们到家里休息,他们是不会去的。
他们屋檐下也不会待,怕会起贪念,想要享受。
他们行脚途中,也会经过城镇、热闹的街市,但是他们从不东张西望,而是低头赶路。
大悲寺的苦修者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信仰,从不栖居于金箔装点的殿堂,而诞生于那些风雨中托钵前行的足印之间。
他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到了释永信们的迷失。
不知道释永信们看到苦修行脚的僧团背影,会不会觉得打脸。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