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晨光熹微,薄雾微寒。上午6时许,项王故里景区周围已是人声鼎沸,沿着黄河南路前行,可以看到“迁马”起跑点赛道上人头攒动,整个街道都被人流淹没。
3月30日,晨光熹微,薄雾微寒。上午6时许,项王故里景区周围已是人声鼎沸,沿着黄河南路前行,可以看到“迁马”起跑点赛道上人头攒动,整个街道都被人流淹没。
上午7时30分,发令枪声划破长空,15000名跑者如浪潮般从起点涌出,欢呼声、脚步声瞬间点燃整座城市,2025京东宿迁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宿迁站)火热开跑。
在瑰丽如画的春色中
人与城共赴一场破风之旅
也一同乘风而起
“迁马”可以说是宿迁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3月30日上午,万人起跑的场面蔚为壮观。
今年15000人的参赛规模为历年之最,较去年增加了3000个名额,但仍有不少网友感叹“一签难求”。这几年,“迁马”的办赛规模持续扩大,今年报名人数更是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跑友,人数突破三万,其中宿迁市外报名人超六成。仅四次鸣响发令枪的“迁马”有何魅力?这一路又有何“风景”?
追风客,梨兰会。在“迁马”,奔跑是一场与春日共舞的盛会 。
第一江山春好处,春景熙熙待君来。在宿迁,春之景不容辜负。
为让跑友在两侧沿途的“橱窗”中尽享“近水含烟、远山如黛”的山水画卷,“迁马”赛道被精心编织成一条绝美长廊,让跑友雀跃的心与城市春日的美来了一场浪漫的邂逅。
从项王故里出发,西楚古风扑面而来,随后微风拂过骆马湖面带起粼粼波光,风继续吹,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梨花与二月兰随之摇曳、美不胜收……伴着奔跑的脚步,花海与河流相遇,诗意与城市相连,42.195公里赛道中,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互相辉映,视线所及皆是风景。
美景不止眼前。宿迁素有“江苏生态大公园”的美名,全市林木覆盖率近30%,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位居江苏省首位,也是全国唯一具有“两湖两河”地理标识的城市,先后获得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一系列荣誉。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参赛选手们赞不绝口,来自黑龙江的参赛选手吕航用“风景漂亮,气候适宜”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梨兰会那段赛道,可谓赏心悦目。”获得本届全程马拉松女子中国籍奖项第三名的董影说,要不是正在比赛,她都想拿出手机拍照打卡了。
这几日梨兰开得正艳。“‘迁马’期间景区单日客流量均超2万人次。”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三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彬杉说,不少外地跑友觉得很美,下次要带家人一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迁马”今年特地避开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部的爬坡道路,调整为途经梨兰会、镜湖等标志性景区路段,努力让跑友的每一步都是春风沉醉。
马拉松与梨兰会重逢的季节,竞技的锐度被春风柔化。
把视线拉近,赛道旁多彩的活动也成了“迁马”一道风景线。
“‘迁马宝贝’穿着汉服给我们加油鼓劲,让我更有动力跑下去。”“赛道的花鼓表演、乐器演奏非常有特色,尤其渔鼓舞令我印象深刻。”“‘霸王宴’上的本地美食很丰盛、很美味。”……来自选手们的一声声赞叹,道出“迁马”的满满诚意。
今年“迁马”的曼妙春光里,还多了一些科技范,机器狗与选手互动、无人机喷淋降温等,让“迁马”更显智慧。当然无论哪个方面来说,“迁马”都是想极尽可能让每位参与者都得到最佳体验。
城市文明是“迁马”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效率更高、服务周到、补给丰富、流程优化,带来满满当当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不少跑友赛后的切身感受。
每隔100米,就有一人为跑友健康护航;500余辆接驳车,让西楚大地尽在脚下;2615名志愿者,守护一路温暖……跑友的幸福感来源于宿迁细之又细、全而又全的把控着每一个细节。
就像来自山东济南的跑友王新建告诉小布,其实他挺社恐的,但这次来跑宿迁马拉松就感觉不一样,因为他在宿迁遇见了一群可爱的人,也读懂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城市礼遇体现一如既往的温情,赛道有终点,但宿迁的诚意没有终点。
从畅游城市风光画到解锁“迁马”新玩法,从周到的赛事服务到热烈的城市氛围,“迁马”带着整座城市的“爱意”,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踏春而来,让“ 跑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的愿望成为现实。
“奔跑”,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方法论”。
3月30日上午,“迁马”赛事终点的“云品集市”人来人往,其中江苏苏北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
“刚刚在赛道上看到有人穿着‘稻米油’的人偶服装在跑步,所以特地来买几瓶带回去尝尝。”来自上海的跑友王耀星手里还拎着一箱碧根果仁。
“云品集市”是此次“迁马”的一大特色,集市设置了赛事赞助商展区、霸王宴展区、土特地产品展区、非遗文创展区四大展区。“选手完赛后,都会来逛逛,可以更好带动本地特色产品的销售。”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吕振说。
举办城市马拉松也有一笔“经济账”。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酒店、餐饮、旅游市场的火爆带来的收入。
3月30日晚,宝龙二十四街,安徽跑友黄泽将手机对准街道,夜市的烟火气在他镜头里定格。“吃美食、逛景点跟参赛一样重要。”他向小布展示了手机备忘录:周日和跑友们聚餐吃湖鲜、周一小龙虾、周二黄狗猪头肉;计划景点三台山、项王故里、皂河龙运城。他还表示,自己凭参赛短信以及身份证,就能免费游览宿迁13个收费景区。
毫无疑问,这几日外地跑友成为了消费主力。小布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百度贴吧等众多平台看到了很多关于“迁马”的讨论。其实,早在今年1月份,就有不少网友表示:“早就听说宿迁是‘第一江山春好处’,在风光如此秀美的城市跑马,必然是别有一番景致。”
随着“迁马”中签结果的公布,宿迁各大酒店也迎来预订高峰。小布在走访中获悉,赛事举办期间,位于项王故里和金鹰宝龙商圈附近的酒店基本处于客满状态。
全季酒店(宿迁宝龙广场店)工作人员告诉小布,今年1月份,中签结果刚公布就有跑友订了房,有的还一人订了好几间,都是带着家人和朋友来的。
来自徐州的跑友方传阳就是如此。“正好是周末,我就带着家人都过来了。”方传阳告诉小布,这次来宿迁花了三千多元,吃住不贵,买了些跑步装备花了快两千元。
3月29日晚,在宿城区中山路一家体育用品店,老板沙俊伟说,这两天的营业额能顶过去两个星期,智能手表、计时器、竞速背心、压缩裤、太阳镜等,一套买下来花个几千元很正常。
一人跑步、多人消费、全家旅游,带来了非常可观的赛事溢出效应。据初步统计和测算,此次“迁马”综合带动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经济效益近2亿元。
马拉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提振不仅在线下,更在线上。
“参加这么多场马拉松,从没看过赞助的品牌这么多的,密密麻麻,而且大多是宿迁本土品牌。”跑友王凯在抖音发了 Vlog,他直言,宿迁好得“太过分了”,明年还来。
在他晒出的产品中,洋河酒、亚克西番茄汁、蒙牛纯牛奶、中农科苏打饼干都广受网友好评,这无疑也为企业商家带来了丰厚商机。
“很高兴能赞助本届‘迁马’。”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铎表示,“迁马”不仅推广了城市品牌、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氛围,还能助力企业宣传销售,是一举多得的赛事。
跑者自带的流量是巨大的。小布留意到一个抖音名为“跑步、摩托、房车”的跑友边比赛边直播,带着粉丝一同欣赏了宿迁的烂漫春景,直播间曝光人数高达161.8万人次,冲上当天直播的人气榜百强。
在短视频为主流传播媒介的时代,跑者们赛前、赛中、赛后发布或直播的第一视角视频,以及观众、媒体抓拍的视频往往会成为传播爆点,掀起转发、浏览热潮。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仅抖音一个平台,“#宿迁马拉松”话题播放量已破亿,一场马拉松为宿迁带来了海量流量,这背后蕴藏巨大消费潜力。
面对巨大流量,宿迁学院经济学教授嵇正龙认为,要坚持打响赛事品牌 IP,不但吸引跑者,也会吸引更多赛事到城市落地,产生乘数效应,把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城市发展带来长远影响。
提振消费,是目前各级政府的重点任务。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现在,“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风尚,这为做大马拉松“蛋糕”提供了有利机遇。随着“迁马”越办越热,当下的宿迁正依托体育赛事这个流量入口,通过加强跨界合作、强化消费联动、延长产业链条,把赛事的“流量”加速转化成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努力跑好从“竞技”到“经济”的马拉松。
随着“迁马”的连续举办,可以明显感受到马拉松精神正在深度融入这座城市。
3月30日凌晨的宿迁正在挑灯夜战。3时许,市城管局部署环卫作业人员全员到岗,对赛道进行全面清洁。
同一时间,忙碌的身影还有很多。“迁马”保障组正将医疗、食物补给品等陆续送到了各补给点位。八角楼客栈的厨房早已灯火通明,他们今天要保证五点准时出餐,让跑友们吃上热乎的早饭。
深夜的忙碌带来了安心,也更显“迁马”的凝聚力。倘若说他们都是相关利益方,小布还留意到几件更有意义的小事。
上午8时许,富康大道上的一家早餐店,一进门就看到女老板边揉面边看“迁马”直播,男老板正与食客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比赛,从交谈中小布了解到,今天到店吃早餐的跑友,他都没收钱。
市民顾莹莹今年虽没中签,但一大早就联系十来个亲朋好友到赛道旁为跑友加油,像这样自发的市民路边比比皆是。网红“二老板”发视频说,本来都跑不下去了,一声声加油硬是给他“喊”到了终点。
回到赛道,“迁马”还有拼搏与坚持的故事。下午1点39分,最后一名完赛者董硕到达了终点,在27公里处,他因腿部受伤停下做紧急处理。“这是我首个全马,不想放弃,就忍着疼痛跑完。”董硕说,马拉松就是与自我的较量,坚持到最后才是赢家。
马拉松是观察城市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精神风貌。当群众万众一心,“迁马”便势如破竹、城市便乘风破浪,这是这项赛事赋予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这里有奉献、有担当、有拼搏、更有无限可能。
慢慢被雕刻进宿迁骨子里的“迁马”基因,也与城市的发展逻辑不谋而合。
就拿赛事来说,由于“迁马”带动文旅消费市场火爆,所以宿迁大大小小的路跑赛事不断涌现。泗洪稻田湿地马拉松、宿迁水美朱海马拉松、宿迁三台山十公里精英赛等一系列赛事在点燃消费活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近三年,全市实现3万余件健身设施、器材的建设、更新,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57平方米,全省第四。
体育事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带动文旅产业,市骆马湖旅游度假区获批第二批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5处景点成为全省体育旅游好去处。体育和文旅产业就像是跑马破风,在互相帮助中迈向发展新蓝海。
从制造业上来看,2022年底,宿迁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推动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个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今年又发布了新一轮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这也暗合马拉松跑者的智慧:不求瞬时爆发,专注持久配速,扎实推动产业发展稳步前进,才能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当下,宿迁正逐步走向更大的舞台,随着“高铁叠加、高速成网、水运通达”的立体大交通体系日益成型,宿迁北望齐鲁、南接江淮,辐射东西、汇通四海的地缘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叠加区的红利将加速释放,把握住其中机遇尤为重要。而从“迁马”身上窥见的助力城市发展的深层次逻辑,以及那些坚韧不拨、追求卓越的精神,或许可以成为新时代下城市转型突围的另一种答案。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