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坚持“三个结合”——在北京朝阳区老干部局读书交流会上发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21:18 1

摘要:3月26日、27日,我参加了两天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组织的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内容有一项是读书体会交流。之前,老干部局组织指导科副科长张妍同志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在读书交流会上谈谈读书的体会,我很犯难。惭愧地说,退休以来,我系统地看书很少,一来是我花眼

读书要坚持“三个结合”

——在北京市朝阳区老干部局读书交流会上发言

作者 杨俊亮

3月26日、27日,我参加了两天朝阳区委老干部局组织的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内容有一项是读书体会交流。之前,老干部局组织指导科副科长张妍同志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在读书交流会上谈谈读书的体会,我很犯难。惭愧地说,退休以来,我系统地看书很少,一来是我花眼很厉害,看一会书报眼晴就模糊;二是我的爱好比较多,写字、画画、摄影、写作,平均分配精力,专心致志坐下来看书就比较少了。但是我从另外一个渠道,就是网上看的东西不少,而且每天都在阅读。于是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了谈我的读书体会,也是对如何读书提下建议。

一是读书要与使用相结合。毛主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加入了好几个自媒体平台,如《丰融春秋》、《中国瞭望新媒体》、《战友新报》等,里面的成员可以说都是重量级人物,有英雄模范,有专家学者,有文学巨匠,也有高级的领导干部。这些媒体是个大学校,媒体发出来的文章,有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解读,有对世界局势的研判,有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介绍,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褒扬,可以说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我的认知,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和教育。我注意学习后的应用,把知识转化为“老有所为”的动力。

从2017年起,我就一边参加原单位退休党支部的活动,一边参加所在社区的党员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并担任了老党员先锋队的队长。先后帮助社区组织了70多次各类活动,如组织上党课、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各类节日纪念日庆祝活动、组织社区年会、邻里节、各类演出活动,不仅参与策划,还具体参加活动,并负责照像、编排节目,编发信息。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退休后,先后多次协助组织了社区书画摄影大赛、社区金婚庆典、老年再婚婚礼、国际友好团体来访服务等多项活动。我还利用自己的摄影书法特长,帮助朝阳区摄影协会组织了十届“五月朝阳”摄影比赛和展览,帮助区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了十届书画和摄影大赛。多次协助区计生委、区老龄委、区女企业家协会、朝阳公园等部门和单位拍摄活动照片。每次的朝阳区社区书画摄影大赛,我都为获奖作品写出评语,在开展仪式上点评,并在报刊上发表。十年来共为200多幅作品写了评语。

我积极发挥自身特长为社会各界群众服务。退休以来,我利用各种机会,为群众义务拍摄照片25000多张,无偿赠送书法作品600多幅。我先后在朝阳区三间房乡美然动力社区、劲松中社区,西城区金融街街道,石景山永宁街道三个社区,朝阳区摄影协会,朝阳军休所等单位义务讲授摄影书法课60余次,在讲课中赠送我出版的诗文集、摄影画册1000多本,书法作品200多幅。先后到人民大会堂中央警卫团分队、中央电视台武警警卫分队、张思德生前部队、中国广电总局机关、西城区政协、中国社会书画院大兴创作基地、朝阳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佛教协会、北京海尔智家、延庆农村、北京一得阁美术馆、朝阳区常营养老院、北京陶然亭幼儿园、西城区丰汇园社区等多家单位,送书画,送福字,送春联,我个人在活动中书写书法作品、福字、春联至少有七八百张。在民政部中国社会书画院组织的一次全国书画展开展仪式上,我还响应院委会号召,为一名贫困大学生捐款3000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中,需要写很多 的东西,那么,就要看很多书,查阅参考大量资料,这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让学习的东西活起来,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读书才有效果和价值。

二是读书要与写作相结合。读和写是密切相关的,光读不写,等于白读。写作是促进读书的最好办法。因为每写一篇文章,特别是重大 、重要的命题,必须要读书,读大量的文章。退休以来,我一直坚持边读边写,笔耕不辍。配合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各种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等,我书写创作了1600多幅反映正能量的领袖文章诗词、优秀传统诗篇、抒情立志警言格句等,发到党支部书记群、战友群、同学群、好友群、社区群、书画方友群里进行交流共享,赠送给喜好书画的人们留存。先后在《中国陆军报》、《战友报》、《中国社会报》、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民生中国网》《中国瞭望新媒体》《丰融春秋》《百度》《搜狐》《网易》《腾讯》《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发表诗歌和各类文章700多篇,摄影、书画作品1500余幅。 近五年来,就发表“随笔”、“时评”、“专题报道”、“散文”、“游记”、“小说”、“诗歌”等544篇。

我写文章,坚持做到“四不三有”:即不无病呻吟,不附庸风雅,不矫揉造作,不传播负能量。有目的的写,有激情地写,有对象地写。如在新冠抗疫斗争中,我就书写了《万众一心战必胜》、《胜利曙光必实现》等5篇诗歌和多幅书法,有的被市区老干部局展览和刊物选用。在老家承德避暑的时候,我所居住的单元楼发现有疫情被封控一个月。在人心恍恍的时候,我把所写抗疫诗歌和报道抗击斗争实况的《疫情无情人有情》、《居家抗疫所见所闻》发到社区群和楼宇群,很好地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贴近社区生活实际,我写了多篇有关文章。根据老党员先锋队的工作,创作了长篇诗朗诵《老党员先锋队之歌》,在社区文化节上演出;根据离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为社区群众服务的情况,创作了诗朗诵《我们向你致敬》,参加了区老干部局的演出;还创作了《十唱社区好》、《我们的艺术团》、《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雷锋颂》、《社区艺术团团歌》等多篇作品,供社区学习演唱。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后,我多次书写报道文章,上报有关部门,并在媒体发表。

根据老年人关心的老年人生活问题,我写了多篇文章,如《树立积极老年观,做新时代的老龄人》、《我喜欢老年人》、《老有所乐、乐趣无穷》、《老年人休闲各有所爱》、《做个好老人》、《老年人迫切需要尊重》、《老年人的温暖来自何方》等,发到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好多读者书写读后感,有不少文友发来信息与我交流心得。所写《我如果有钱又有权》一文,想像我要为老年人办八件实事,更是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呜,阅读量竟达到了一万八千多。

三是读书要与读人相结合。多年来,激励我老不服老,锲而不舍读书创作的动力来自于那些可亲可敬的人,除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除了雷锋、焦裕露等众多英模人物外,主要是我所在读书创作群。前面说了,我们这个群,几乎都是英模人物,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所写的文章激情飞扬,充满了正能量,处处体现了对党、对人民、对军队、对国家、对事业的赤胆忠心。

如正师职大校军官信真,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带领老伴和儿女,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乡村振兴模范,被称为“现代甘祖昌”。他还能写会画,有大量文学作品出版、发表并获奖。他今年72岁,是我在北京军区工作时的战友。今年又兴办了自媒体平台《龙鑫园》,自己一个人当编辑,为广大文友提供交流的平台。

现年89岁的师职退休干部朱炳初,1954年入伍,那年我刚刚出生。退休后发表文学作品800余篇,出版五部文集达222万余字,他精力旺盛,没有“三高”,每天打乒乓球两小时不觉得累。他老不服老,每天笔耕,几乎两三天就发表一篇文章,计划90岁时出版第六本文集,70多万字,实现出版300万字的愿望。他也是我的老战友,忘年交。我曾上他家看望三次,每次都会被他仿佛年轻人一般的火热激情所深深感染。

武秀华女士,到今年年底70周岁,辽宁省新宾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是一个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多才多艺,尤爱读书写作,满腹经伦,出口成章,是文友中鲜有的女才子。 数年笔耕不辍,创作诗歌300多首,美篇600多篇,“我的苟且生活——诗与远方”100多篇,彩视150多篇,其他文章110多篇,点击量超200万人。性格十分乐观,多年照顾体弱多病的丈夫,又帮着看顾两个孙辈,但从不叫苦叫屈。她为人谦和,有火一样的热情。对文友好文章常常给予赞评,深得圈内好评。

还有很多很多,有些是国宝级的人物,还有很多可以称为文学泰斗、文艺大伽。我常常被他们所感动。每当我产生偷懒的心理时,想到了他们,我就有了动力。文友群中年龄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九十多岁,无论老少,都是奋力前行者。所以我认为,读书要与读人相结合,有好的人品才有好的作品,好的作品才能感染人、教育人、催人奋进。

对于如何过好老年生活,我感到很简单,就是12个字:“读好书,写好文,当好人,做好事”

祝大家读书健脑,愉悦身心,健康长寿,幸福温馨!

(2025年3月27日)

作者简介:杨俊亮,退役军官、北京市机关退休干部。自幼喜好文学艺术,数十万字文学、数千篇书法和摄影作品在各类媒体发表,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出版政论、诗歌、摄影作品集10余部。现为中国社会书画院会员,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全国艺术家公示系统认证入网艺术家,中国馆藏级艺术家网首席艺术顾问。中国摄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俱乐部理事会会员。编写军事教材曾被评为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音乐作品(歌词创作)曾获得全军一等奖,全国三次金奖、一次银奖,被授予“中国优秀音乐(歌词)指导师”称号。先后被有关艺术部门授予“2021年当代书画界杰出贡献人物”、“优秀人民艺术家”、“中国书法终身成就奖”、“献礼香港回归艺术大使”,“作品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2023年“聚焦两会、德艺双馨书画名家”等荣誉称号。著有摄影书籍《书影心声》《美在心中》《灵动瞬间》,出版《石子集》《零落心香》诗歌散文集。

来源:丰融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