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宣判日期仅剩最后3天,尹锡悦弹劾案结果终于要来了,韩国宪法法院表示将会进行全程电视直播,另一边,中方已发出重要提醒。那么,尹锡悦弹劾案如今情况如何?其后续又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距离宣判日期仅剩最后3天,尹锡悦弹劾案结果终于要来了,韩国宪法法院表示将会进行全程电视直播,另一边,中方已发出重要提醒。那么,尹锡悦弹劾案如今情况如何?其后续又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地时间4月1日,韩国宪法法院宣布将于4月4日上午11时,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作出最终裁决,这场持续111天的政治审判将全程电视直播,并允许民众现场旁听。随着倒计时开启,韩国社会进入高度紧张状态,这场判决不仅关乎总统个人命运,更牵动着整个国家的政治走向。
回顾事件,弹劾案的争议核心源于去年12月3日尹锡悦宣布的紧急戒严令。国会指控其未经法定程序向国会和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派驻军队,构成违宪行为,尹锡悦则坚称戒严是应对危机的必要措施,且未实际实施抓捕行动。
在过去的111天中,宪法法院共举行了11场庭审辩论,问询16名证人,并听取了控辩双方的详细陈述。最终的裁决结果将由8名大法官决定,其中至少需要6人赞成才能正式罢免尹锡悦。这一结果不仅关系到尹锡悦的政治生涯,也将深刻影响韩国的政治未来。
资料显示,当前韩国宪法法院法官构成混合了保守派与进步派提名者,尹锡悦曾提名主审法官郑亨植,前总统文在寅及大法院院长也各任命了多名法官,为填补空缺,代总统崔相穆在争议中任命两名新法官,使宪法法院恢复8人建制,但进步派推动的法官任命受阻,直接影响了弹劾案的票数平衡,这种人事角力暴露出韩国司法体系与政治斗争的深度纠缠。
判决前夕,韩国警方进入最高戒备状态。2万名警力将部署全国,其中1.4万人集中在首尔市中心,宪法法院周边被划为“特别犯罪预防区”,特警待命应对突发事件,地铁站临时关闭,无人机禁飞令同步生效。首尔部分学校考虑停课,以防学生卷入冲突,这种如临大敌的态势,折射出韩国社会严重的对立情绪——民调显示58%民众支持弹劾,37%反对,执政党与在野党支持率差距拉大至14个百分点。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于4月1日发布安全警示,提醒在韩公民远离集会区域,避免发表政治言论。声明特别点名宪法法院、光化门等敏感地点,建议调整出行计划。我们知道,中韩关系近期因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稳步推进,经济合作深化为韩国提供了应对国际压力的战略缓冲,中方提醒避开政治漩涡,既是对公民权益的保护,也符合维护区域稳定的共同利益。
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则是发出严厉警告,称尹锡悦复职将引发“超越光州事件”的流血冲突,这种激烈言辞加剧了社会恐慌,却也暴露在野党借势施压的策略。
由此可见,一旦弹劾通过,尹锡悦将成为朴槿惠之后第二位被罢免总统,韩国需在60天内举行大选;若驳回,他将立即复职至2027年。这场审判已创下韩国总统弹劾案最长审理纪录,远超朴槿惠案91天、卢武铉案63天的周期。延宕的根源不仅在于法律争议,更源于法官对判决社会影响的慎重权衡。
总的来说,随着倒计时72小时开始,韩国已然站在历史十字路口。无论判决结果如何,这场危机已深刻暴露宪政制度的张力——当司法程序与政治博弈难以剥离,社会共识的破裂便成为系统性风险。尹锡悦的命运终将由8名法官定夺,但愈合国家裂痕的任务,远非一纸判决所能完成,至于最终结果,我们只需拭目以待。
来源: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