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论道,共话乳腺癌诊疗新进展—Peter Fasching 教授中国行杭州站成果颇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21:02 1

摘要:2025年3月18日, “全球智汇|乳腺癌海外专家中国行”学术交流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成功举行。国际知名乳腺癌专家、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综合癌症中心Peter Fasching教授莅临现场,参观并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浙江大

前言

2025年3月18日, “全球智汇|乳腺癌海外专家中国行”学术交流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成功举行。国际知名乳腺癌专家、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综合癌症中心Peter Fasching教授莅临现场,参观并访问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的主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严森祥教授、张晓琛教授、李燕园教授、陈芳教授、魏巍教授、陈友谊教授、张迪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出席并参与讨论。会议围绕HR+/HER2-乳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并分享了HR+/HER2-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的优秀案例,旨在为更多中国医生提供国际临床经验参考,推动乳腺癌诊疗实践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图1 Peter Fasching教授参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聚焦国际前沿

共话HR+/HER2-乳腺癌诊疗新发展

会议伊始,傅佩芬教授向Peter Fasching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切欢迎,并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的发展历程、诊疗模式,以及科研成果。随后,Peter Fasching教授重点分享了HR+/HER2-乳腺癌治疗现状。他表示,自1977年他莫昔芬问世以来,内分泌治疗始终是HR+/HER2-乳腺癌的治疗主旋律,随后芳香化酶抑制剂(AI)、氟维司群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为HR+/HER2-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长生存的希望。目前在HR+/HER2-乳腺癌领域,众多新药、新研究的核心目标就是克服内分泌耐药。

图2 傅佩芬教授发言

Peter Fasching教授指出,瑞波西利、阿贝西利、哌柏西利等CDK4/6抑制剂均能克服内分泌耐药,其在HR+/HER2-晚期乳腺癌领域中的疗效已得到了充分验证。其中MONALEESA系列研究提示,瑞波西利可为绝经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双重获益。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如今CDK4/6抑制剂正逐步从晚期治疗推进至早期辅助治疗。已有研究证实了CDK4/6抑制剂辅助强化治疗在早期HR+/HER2-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Peter Fasching教授表示,目前对于中、高复发风险的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CDK4/6抑制剂进行辅助强化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精准的预后评估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关键。当前,临床仍以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和淋巴结状态、Ki-67指数等指标评估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及长期预后。期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能够借助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手段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并给予更加精准的治疗决策。

解析临床病例

见证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切实疗效

在此之后,陈友谊教授分享了两例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一线治疗HR+/HER2-的晚期乳腺癌真实病例,其中,一例HR+/HER2-晚期乳腺癌伴肝脏转移、多发骨转移的患者,在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后,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进一步佐证了该治疗方案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卓越疗效。

病例介绍

患者基础信息:

患者X,35岁,绝经前女性,孕2产2,既往病史、月经史、家族史无特殊。

主诉:发现右乳晕下方鸽蛋大小肿块半月。

相关检查:

乳腺超声:右乳乳晕后方探及一枚低回声灶,BI-RADS 4B,大小约2.8*1.5*2.4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BI-RADS 4B;右腋下探及多枚淋巴结样回声,较大者约1.6*0.8cm,皮髓质分界尚清。

乳腺磁共振:右乳上象限见不规则实性肿块,呈分叶状生长,较大层面大小约2.3*1.7cm。

肝胆超声:肝内探及一枚低回声结节,大小约0.6*0.5cm,边界清。

肝脏磁共振:肝S4段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直径约0.8cm,肿瘤待排。

右乳肿物穿刺活检:右乳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WHO II级)。免疫组化:ER(强阳性,约90%),PR(中-强阳性,约80%),HER2(2+),Ki-67(+,约30%);FISH检测:阴性。

左肝占位穿刺活检:查见腺癌组织;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符合乳腺癌肝转移。免疫组化:ER(+),PR(+),HER2(2+),Ki-67(+,约30%),GATA-3(+);FISH检测:阴性。

PET-CT:右乳头上方软组织密度结节,FDG代谢增高,结合临床及病理,考虑乳腺癌;肝S4段近肝缘处稍低密度灶伴FDG代谢略增高,结合临床及病理考虑肝转移瘤;左肩胛骨、左3后肋、右8前肋、T6椎体、左髂骨、左坐骨多发局灶FDG代谢增高灶,考虑多发骨转移。

诊断:右乳恶性肿瘤(Luminal B型[HER2阴性])伴肝转移、多发骨转移(cT2N0M1 Ⅳ期)。

晚期治疗过程

一线治疗采用CDK4/6抑制剂(瑞波西利 600mg,每日一次,连续服药21天,之后停药7天)+AI(依西美坦 25mg,每日一次)+地舒单抗(120mg,每4周一次)方案治疗。

2023年4月(治疗2个月后),乳腺超声提示,右乳肿块大小缩至1.6*1.4*2.4cm;肝脏MRI提示肝S4结节较前略微缩小,直径约0.6cm。

2023年5月,行肝脏病灶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定期复查。

2023年7月至2024年5月,每3个月完善乳腺及肝脏磁共振检查。乳腺磁共振提示,病灶持续缩小,强化略降低(图3);肝脏磁共振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图4)。

图3 治疗期间乳房病灶变化

2024年8月,完善肝脏磁共振及PET-CT检查。肝脏磁共振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图4)。PET-CT提示,右乳腺密度不均匀伴略见FDG代谢增高,治疗后未见明显肿瘤活跃;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后,肝S4段胆囊窝旁似见密度稍低影,未见FDG代谢异常增高;左肩胛骨、左3后肋、右8前肋、T6及T12椎体、左髂骨、左坐骨多发局灶骨质密度稍高影,未见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骨转移治疗后改变(未见明显肿瘤活性)。

图4 肝脏病灶射频消融术后每三个月的肝脏MRI影像

图5 治疗前后PET-CT影像

病例解析

本病例患者初诊时已发生肝转移和多发骨转移(cT2N0M1 Ⅳ期),经穿刺活检证实为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后,为其选择了一线CDK4/6抑制剂(瑞波西利)联合AI(依西美坦)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存在多发骨转移,同步给予地舒单抗。在接受瑞波西利+依西美坦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乳腺病灶和肝转移灶相较之前有所缩小,考虑到该患者肝转移灶较小(初始0.8cm,治疗后0.6cm),给予肝脏病灶射频消融术,术后定期复查,未发现异常。随着治疗的顺利进行,乳腺病灶持续缩小,且强化程度有所降低。2024年8月完善PET-CT,检查结果提示右乳略见FDG代谢增高,治疗后未见明显肿瘤活跃,肝脏及骨均未见FDG代谢异常增高,这表明治疗方案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RIGHT Choice研究提示,在具有侵袭性特征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与双药化疗组相比,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显著延长中位PFS近1年(21.8个月 vs 12.8个月),降低39%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并且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66.1% vs 61.8%)略高于化疗组,两组起效均十分迅速,中位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4.9个月 vs 3.2个月)。本病例患者在接受瑞波西利联合方案治疗后,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持续缩小,并且后续PET-CT也提示原发灶治疗后未见明显肿瘤活跃,转移灶也未见FDG代谢异常增高,这也进一步从真实世界验证了该治疗策略的有效性。目前,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优选,其适应证覆盖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8 9-10。

小结

会议最后,傅佩芬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会议成功促进了中德乳腺癌专家之间的友好交流,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了两国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差异与共同之处。Peter Fasching教授的精彩分享,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乳腺癌专家对临床研究的思考与探索,为中国乳腺癌临床科研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双方将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加强交流,携手共进,致力于提升乳腺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傅佩芬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ChiefPhysician, Doctor of Surgery, Doctoral Supervisor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Director of Breast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breast cancer Expert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Breast Diseas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a Medi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Breast Disease Branch of the China Healthcar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motion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Member of the Breast Surgery Group of the Surgery Branch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瑞波西利的注册研究结果未涉及侵袭性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参考文献

1. Slamon et al. Ann Oncol. 2021 Aug;32(8):1015-1024.

2. Lu YS,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1;10.1158/1078-0432.CCR-21-3032.

3. Hortobagyi GN et al. N Engl J Med 2022;386:942-50 .

4. Johnston SRD, et al. J Clin Oncol. 2020 Dec 1;38(34):3987-3998.

5. Fasching, P.A.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Volume 35, S1207.

6. S. Loi, E. ESMO 2024. Abstract 235MO.

7. Xu B, et al, 2024ESMO Asia, 2O.

8. Lu YS,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Aug 10;42(23):2812-2821.

9.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

10.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Breast Cancer, Version 1.2025, January 31, 2025.

审批码:KIS0043141-94585,有效期至2026.04.01,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编辑:Phoebe

审校:Mebius

排版:Yian

执行:Auror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