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看到乡亲们在田间地头为一场川剧展演欢呼,孩子们握着川剧水袖眼里闪着光,民盟盟员、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帅便愈发确信:文化是最动人的“黏合剂”,能把理论的温度、传统的魅力、生活的希望,都融进基层的烟火里。
转自:团结报
□纪妍羽
当看到乡亲们在田间地头为一场川剧展演欢呼,孩子们握着川剧水袖眼里闪着光,民盟盟员、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帅便愈发确信:文化是最动人的“黏合剂”,能把理论的温度、传统的魅力、生活的希望,都融进基层的烟火里。
十年文化路,张帅的脚步始终追着群众的需求走。2022年,了解到老人们对川剧“资阳河”的念想,她牵头争取省级资金,协调多方资源,把川剧展演送到乡镇戏台。“当台下白发老者跟着唱腔轻和,浑浊的眼里泛起光,我忽然明白了,传统文化的根必须扎进群众心里。”张帅说。
这些年,张帅坚持送文化下乡,在田间地头搭舞台、社区广场摆场子,让非遗表演、川剧变脸走进寻常百姓家,惠及群众超10万人。看着老乡们举着手机拍得认真,感叹“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张帅觉得,那份满足比任何奖状都滚烫。
“理论+文艺”的创新,是张帅探索基层治理的实践。“群众不爱听空洞的道理,但爱听戏、爱唱歌、爱看热闹,我们就把政策藏在唱词里、理论融进舞台中。”宝台镇清水河社区“百姓大舞台”上,开场舞《九州盛世》的鼓点刚落,小品《书记的心事》就把政策讲成了家常,变脸吐火的绝技里还藏着“非遗保护”的深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刻板宣讲更有穿透力,就像把理论酿成了米酒,烈劲儿藏在甘醇里,喝下去暖在心头。散场时一位大爷拉着张帅的手说:“你们这演出,比开会听得明白!”那一刻她更确信:文化惠民,既要送欢乐,更要送思想。
守护非遗,是文化人的责任,更是张帅作为民盟盟员“关注民生”的延伸。推广川剧广播体操时,看着中小学的课间操变成“生旦净末丑”的舞台,孩子们操练一招一式的模样被中央媒体报道,她明白了“守正”是接住老祖宗的手艺,“创新”是让它穿上新时代的衣裳;创编《高台狮舞 艺惊天下》画册时,跟着老艺人爬过高台看狮头翻飞,她懂得了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几代人的精气神。2024年,她推动川剧进校园,选取4所学校开展川剧“资阳河”青少年培养计划,把川剧带进课堂。4500多个课时里,孩子们从捏不稳水袖到能有板有眼唱段《红灯记》,在这一刻她看到了,“传承”从不是抽象的词,而是让文化在下一代心里发芽、开花。
在文化工作岗位上,张帅是传播文化的“播种人”,在盟员履职中,她是连接群众与文化的“搭桥人”。谈及未来,她表示,将继续带着盟员的热忱,把川剧“资阳河”唱得更远,让“百姓大舞台”搭得更多,让非遗传承更“接地气”。“我还想看着孩子们的川剧水袖挥得更欢,让剪纸、舞狮这些老技艺变成年轻人手机里的表情包、游客手里的伴手礼。”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