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10人):基础单位,由火长统领,负责日常训练与作战协作。队(50人):由5火组成,设队正,是作战的基本单位。团(200人):由4队组成,校尉统辖,负责战术执行。军(12500人):最高作战单位,由多个团组成,设大将军或节度使统领。
唐朝前期以府兵制为核心,全国设634个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精锐部队多从府兵中选拔,采用以下层级编制:
火(10人):基础单位,由火长统领,负责日常训练与作战协作。队(50人):由5火组成,设队正,是作战的基本单位。团(200人):由4队组成,校尉统辖,负责战术执行。军(12500人):最高作战单位,由多个团组成,设大将军或节度使统领。代表精锐:
玄甲军(轻骑兵):由李世民从关中府兵中精选千余人组成,每战以“火”为单位编队,配备马槊、强弓等武器,机动性与冲击力极强。陌刀队(重步兵):每队约50人,列阵如墙推进,专克骑兵,需体格强健者经严格选拔。营(500人):4队组成,设校尉。厢(2500人):5营组成,设指挥使。都(5000人):2厢组成,设都指挥使。军(25000人):5都组成,设军将。代表精锐:
牙军(藩镇亲兵):每镇约万人,直属节度使,装备精良,父子世袭,享有特权。安西四镇驻军:含2.4万野战军与1.6万戍堡兵,以“守捉”为单位(约500人)负责治安,烽燧兵传递情报。捉生将(侦察部队):以小规模编队(5-10人)行动,擅长敌后渗透、俘虏审讯,类似现代特种侦察。无名十三(刺杀小队):
薛仁贵组建的13人精英,直接听命于主将,无固定编制,执行斩首与破坏任务。羽林军(禁军):
分左右两军,每军约万人,负责宫廷护卫,选拔标准严苛,直属皇帝。
唐朝精锐部队的编制随军事制度演变而调整,早期以府兵制为基础,后期转向职业化募兵。玄甲军、陌刀队等精锐以专业化分工和严苛选拔著称,其兴衰反映了唐朝军事技术与政治格局的变化。
来源:化学科研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