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I跨越山海,“我的父亲是美国飞虎队中唯一的华裔战斗机飞行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02:09 1

摘要:当第一次踏入中国的安娜·安东尼娅·李站在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飞虎队纪念馆援华飞虎队轰炸机残骸陈列室前,那些带着弹痕与锈迹的碎片,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对已逝父亲李国靖的回忆——那位飞虎队中唯一的华裔战斗机飞行员。

跨越山海寻足迹:

探寻安徽“飞虎”记忆,共筑中美友谊新程

“作为一名飞虎队飞行员,您的父亲是一位英雄。”

“不,我的父亲不是英雄,所有中国人民才是英雄。”

当第一次踏入中国的安娜·安东尼娅·李站在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飞虎队纪念馆援华飞虎队轰炸机残骸陈列室前,那些带着弹痕与锈迹的碎片,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对已逝父亲李国靖的回忆——那位飞虎队中唯一的华裔战斗机飞行员。

李国靖1944年在中国参战时坐在自己的P-51野马战斗机座舱内留影(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档案馆提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9日至30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率团走进安徽,沿着飞虎队当年的战斗足迹进行探访,共筑中美友谊新程。

客厅照片墙记录父亲赤胆抉择

“看到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飞虎队纪念馆里的轰炸机残骸和图片介绍,让我感觉离父亲、历史更近了,更让我想到父亲客厅里的数百张照片。”作为飞虎队老兵的女儿,安娜·安东尼娅·李的眼神中充满着感动。

在父亲的客厅里,满墙的照片都是关于飞虎队的故事,每一张都镌刻着飞虎队的峥嵘岁月,也藏着父亲一生最珍贵的念想。“小时候总喜欢坐在客厅的小板凳上,仰着头看墙上的照片,听父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安娜·安东尼娅·李难掩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最显眼的是那些与战机相关的照片,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机首标志性的鲨鱼图案透着一股威慑敌人的霸气,甚至有些照片里战斗机轮胎上沾着的泥土清晰可见,带着战场的硝烟气。

安娜·安东尼娅·李在“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安徽)”开幕式上深情讲述父亲的故事

除了战火纷飞的印记,照片里还有许多温柔的瞬间。父亲与同伴们的合影、父亲所在中国乡村的景象和当地居民的照片,这些照片像是时光洒下的细碎星光,照亮了那段烽火岁月里的柔软角落,也写满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如今,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照片,不仅记录了父亲当年的热血与勇敢,更见证了一份跨越国界的赤子情怀。安娜·安东尼娅·李告诉记者:“就像父亲说的那样,他的身体里有着中国血统,这份根植于血脉的情感,让他在中国需要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阻止日本人是最重要的!”

安娜·安东尼娅·李的父亲李国靖1921年出生在美国纽约,是美国在二战中唯一一位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参战的华人。1943年至1945年期间,李国靖来到中国,在美国援华空军队伍中驾驶战机,为保卫与他血脉相连的土地而战,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战争的危险无处不在,父亲在世时曾多次说过当时的情况多么危险,日本人多么残忍。”安娜·安东尼娅·李回忆父亲的一次惊险经历,父亲独自驾车从昆明医院探望受伤飞行员返回基地,附近突然传来炸弹爆炸声。赶到现场后,他发现两架正从呈贡起飞执行任务的B-24轰炸机坠落。

7月30日,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飞虎队纪念馆内,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凝望在当地被打捞出的飞虎队轰炸机残骸

当时,两架满载的轰炸机正在燃烧,他先帮助两名刚逃出、受伤的机组成员撤离,随后爬进燃烧的轰炸机,又拖出两人,其间亲眼目睹200多公斤炸弹因高温灼烧变得通红。更多救援人员赶到后,众人合力在轰炸机爆炸前又救出几名机组成员。救援人员和幸存者们躲进了一条沟壑才得以避开爆炸。

还有一次,父亲驾驶战斗机迎战日军,在空中与敌机激烈交火时战机不幸被炮弹击中,机身瞬间冒出滚滚浓烟,火焰顺着机翼迅速蔓延,战机随时面临爆炸风险。当他拉动跳伞装置时,却发现伞具无法打开,危急关头,李国靖双手紧紧攥住操纵杆艰难地将飞机迫降在地面。尽管机身遍布弹孔、损毁严重,飞机却奇迹般地并未爆炸。李国靖侥幸生还,而那架饱经战火摧残的飞机也因损伤较重被报废。

“与中国人民一起作战,阻止日本人是最重要的……”安娜·安东尼娅·李说,父亲曾反复和她说过这些话,言语中充满着坚定。在他心中,这份跨越国界的参战,和中国人民一起抵御外敌,从来不是一场偶然的冒险,而是最紧迫、也最光荣的使命。

历史遗物还原中美并肩抗日峥嵘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分别率领基金会代表团、飞虎队友谊学校学生和美国企业家120多人,分批重走了飞虎队当年的足迹和战斗过的地方,途经中国北京、广东、新疆、湖北、安徽等10个省市区。举办飞虎队历史图片展,向10所加入“飞虎队友谊学校暨青年领袖计划”的中国大中学校举行授牌仪式,考察访问了9所即将加入这一计划的学校。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向美国学生讲述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军的故事

在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飞虎队纪念馆内,一件件历史物件、一张张图片,让众人重温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感念国际友人的携手并肩。飞虎队老兵后代和美国学生在轰炸机残骸前驻足,倾听杰夫·格林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美国与中国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时间追溯至1943年12月30日上午,5架美国战机从江西省遂川县机场起飞,执行袭击停泊在长江上日军舰船的任务。飞至安庆城西约16公里的长江江面时,日军舰船出现,激战随即展开。其间,一架B-25轰炸机朝日军舰船俯冲并投下一枚100多公斤炸弹时,飞机右翼撞上舰船桅杆,瞬间断裂,战机急剧向右下方坠落,撞在长江北岸爆炸,4名机组人员全部牺牲。据相关资料显示,轰炸机坠毁地点位于今天的望江县雷池乡和漳湖镇交界。

安娜·安东尼娅·李在漳湖飞虎队纪念馆内驻足

2013年10月,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的四位渔民在长江江面作业时,意外发现飞机残骸。随后,美国学者卢百可(二战老兵之子),依据打捞的起落架及残骸铭牌、文字,证实其为当年失事的飞虎队轰炸机。

今年,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飞虎队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见证了中美联合反抗法西斯的光辉历史,将80多年前发生在漳湖地区的热血故事,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 “活教材”。“中国重视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让这段故事得以延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重点放在年轻人身上,向他们讲述飞虎队的故事。”杰夫·格林说。

徽文化交融续写跨越山海情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飞虎队的故事依旧鲜活,其蕴含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点燃,不断传承、延续。7月29日,“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安徽)”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卢向东致辞表示,珍贵的历史图片不仅定格了硝烟中的勇气与担当,更记录了跨越国界的信任与互助。安徽作为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此次承办展览既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和平的珍视与友谊的传承。

7月30日,该代表团走进安庆师范大学,欣赏由安庆师大、安庆二中学生带来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古典舞蹈等传统节目,并进行交流互动。“我很喜欢中国,喜欢安徽。现场极富文化底蕴的表演和艺术品让我震撼。”美国学生迈拉·乔安·阿维拉笑着说道。

7月30日,飞虎队友谊学校青年学生友好交流活动在安庆市举行

2022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启动“飞虎队友谊学校和青少年领袖计划”。截至目前,两国共有超过110所学校加入,为促进两国青少年理解飞虎队精神、增进友谊搭建了稳定且长期的平台。

“这里的城市发展更让我惊叹,人工智能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天鹅湖旁的摩天大楼群,便捷的购物中心和美食,给我留下了非常直观的现代化冲击。安庆小镇舒适生活,热情的人们,都让我深深眷恋。”

安娜·安东尼娅·李说,此行路上所见所闻,让她总忍不住想,若父亲能看到如今的中国,看到他曾守护的土地如此繁荣,定会热泪盈眶,感到骄傲而欣慰。

英烈精神照亮中美友谊新程

飞虎队,这支于1941年由陈纳德将军组建的美国援华空军队伍,先后以志愿援华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等形式在华参战,协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期间,飞虎队击毁日军战机2900多架、舰船44艘,歼灭日军6万余人,有力支持了中国抗战。

1941年至1945年期间,2000多名飞虎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多名遇险飞虎队员得到中国人民救护,数千中国军民在救援行动中献出生命。在安徽的安庆、淮南、淮北等抗日根据地就曾留下诸多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记载,幸存的飞行员受到了新四军和当地群众的保护和友好接待,并在短暂的相处中与中国军民结下深厚情谊。

离开安徽前,安娜·安东尼娅·李在漳湖飞虎队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下寄语

陈纳德曾在其回忆录《战士之路》书中提到,“每次成功阻止日军空袭后,受到保护的那个地方的中国人都会敲锣打鼓地给我们送来条幅和礼物,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朴实的描述,道尽了当时中美军民间的深厚情谊。

“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2023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中美友好事业呼唤更多“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父亲那代人用生命守护的和平,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离开安徽前夕,安娜·安东尼娅·李在漳湖飞虎队纪念馆的留言本上写下了她对中美友好未来的期许,为这段历经战火淬炼的跨国情谊续写了时代新篇。

版权须知: 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 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王玮伟 黄洋洋

图片:黄洋洋

编辑:张倩莹

校对:刘 军

审核:周卫星 孙 婷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来源:安徽画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