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初,一种原产自美洲的昆虫突然出现在了西非地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专家预判,它极有可能会借助微弱的西南季风进入亚洲到达中国。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6年初,一种原产自美洲的昆虫突然出现在了西非地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专家预判,它极有可能会借助微弱的西南季风进入亚洲到达中国。
2019年1月11日,在我国的云南普洱首次发现了它的踪迹,并且迅速蔓延至云南、广西、贵州等多个省份,并在一年内传播至全国多个主要农业区。
根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它就入侵了我国的26个省份,见虫面积超150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玉米。
它们一天就能啃光一片玉米地,然后就会继续迁徙到下一片地继续,因此人们也给这种昆虫起了个名字,“行军虫”。
“行军虫”是一种什么昆虫呢?它们是如何跨越大洋进入非洲又入侵到亚洲的呢?
«【·一夜飞行100公里·】»
“行军虫”的学名叫做草地贪夜蛾,它是一种高度破坏性的农业害虫,具有强大的迁飞能力、极快的繁殖速度和极广的食性,使其成为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在全球1000多个国家都曾发生过虫害。
1797年,有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了这种昆虫并将其命名,它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地,在美洲,该害虫长期以来一直是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的主要害虫。
2019年1月,人们在云南发现了它们的踪迹,短短3个月的时间,它们就扩散到了5个省份,又两个月之后,中国总共已经有18个省份都发现了这一害虫。
它的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而这主要与它的迁飞习性有很大关系。
它们的成虫飞行高度可以高达几百米,这在昆虫中是十分少见的,在高空飞行时,它们就会借助风力来加快自己飞行的速度,并进行定向迁飞,它们一晚上可以飞行100公里。
草地贪夜蛾进入西非之后,专家就对它们的迁飞进行了密切关注,2018年8月,它们迁飞到印度,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又飞到了孟加拉,一路向东,进入东南亚国家。
从它们到达印度的时间算起,到穿过印度到达缅甸泰国,这条路线,正常人们开车需要5天时间,步行则需要38天。
而这群草地贪夜蛾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它们几乎每到一处农田就会进行疯狂啃食,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它们行进的速度。
除了借助风力自然迁飞之外,它们还会随着贸易运输悄悄入侵,游客、商人等也可能无意中携带虫卵或幼虫,使其扩散至新的区域。
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在适宜的温度下,它们完成一个世代最多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年可繁殖4-6代,雌蛾每次可产卵1000到2000粒,极易爆发成灾。
在幼虫阶段,它们的食量就已经很大,能够取食大量作物叶片、果实等,导致植株死亡或减产。
并且它们的食性非常广泛,可取食80多种农作物,几乎中国有种植的农作物都在它们的食谱之上,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甘蔗等重要粮食作物。
草地贪夜蛾能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均能存活,并且对多种农药产生抗性,增加了防治难度。
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湿热条件,十分适合草地贪夜蛾的繁殖,并且因为气候的原因,这里种植着很多的冬玉米,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入侵到中国以后,草地贪夜蛾危害最深的就是玉米,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贯穿整个生长周期。
幼虫以取食玉米的叶片、嫩心、果穗等部位为主,导致叶片出现缺刻或孔洞,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整个幼苗被吃光,造成缺苗断垄,影响玉米田间密度和产量。
等到玉米进入拔节期至抽雄期时,幼虫就会钻入玉米心叶取食,导致“枯心苗”现象,植株无法正常生长。
幼虫还会取食花丝,影响授粉,导致籽粒不饱满或空粒,取食果穗,使玉米籽粒受损,降低产量和品质,钻蛀玉米穗部,使玉米更易感染病害,如霉菌病,进一步影响收成。
而且被草地贪夜蛾危害过的玉米穗,一般就不适合人类食用,霉菌有可能产生毒素,人类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幼虫在取食过程中会排出大量虫粪,尤其是在心叶、果穗附近,虫粪堆积是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严重虫害可造成玉米减产30%到70%,在极端情况下甚至绝收,玉米被取食果穗后,籽粒不饱满,易感染病菌,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市场价值降低。
«【·警惕入侵物种·】»
虽然菜地贪夜蛾的入侵势头非常迅猛,但是专家也在积极的寻找应对之法,并且表示局面可控。
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专家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以降低其危害。
农业防治是利用农事操作减少草地贪夜蛾的生存空间,降低其种群基数,从而减少虫害发生,比如调整玉米播种期,避开草地贪夜蛾的高发期,减少受害风险。
在农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地,将土壤中的蛹暴露在阳光下,提高死亡率,及时清理病残植株,减少越冬虫源,降低下一季的虫害风险。
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天敌来抑制它们的泛滥,使用微生物杀虫剂,效果也很显著。
在草地贪夜蛾成虫活跃的夜间使用高频杀虫灯,引诱并杀灭成虫,释放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干扰成虫交配,降低繁殖率。
在低虫口密度情况下,可人工检查作物叶片,摘除卵块和初龄幼虫,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种植区,但在大规模种植中难以实施。
化学防治是当前主要的应急控制手段,针对虫害暴发期需合理用药,以减少产量损失,但应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外来物种入侵一直都是很多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它们所带来的危害令人不得不重视,也只有警惕外来物种入侵,才能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参考:
海报新闻《非洲“幺蛾子”来中国了 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2019-5-17
科学网《比蝗灾更紧急!草地贪夜蛾“卷土重来”,已入侵7省区》,2020-3-7
光明网《认识“行军虫”:草地贪夜蛾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2023-5-6
人民网《“阻击”草地贪夜蛾(科技视点)》,2024-12-9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