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枢纽城市,有你家乡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9:30 1

摘要:在地理学上,所谓“枢纽地区”一说,是说某些地区或地缘关系具有某种权重,并发挥着“枢纽”的重要关联作用。

在地理学上,所谓“枢纽地区”一说,是说某些地区或地缘关系具有某种权重,并发挥着“枢纽”的重要关联作用。

大家熟悉的可能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的郑州、多条交通线起点的北京等等。但其实,中国的地理枢纽之城,又何止这些呢?

铁路枢纽

武汉·九省通衢

九省通衢的武汉,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武汉是国家19个综合铁路枢纽城市之一,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九省通衢”里的“九”

并非明确指代实际的九个省份

而是象征着数量极多且凸显重要之意

因为在中国的文字文化当中

“九”被视作阳数的极致

象征着最大、长久以及无穷

20世纪初,武汉先后开通平汉铁路、粤汉铁路等,从而奠定武汉在湖北省内第一大铁路枢纽以及全国铁路枢纽前列的重要地位。

进入高铁时代,武汉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合武高铁、京广高铁、沪汉蓉等高铁,从而使武汉成为我国最早开通高铁的城市之一

武汉在全国5小时“高铁朋友圈”排名中

以128个城市的数量排名全国第三

合肥·“最低调的枢纽城市”

作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合肥,自古以来交通位置便十分重要,而铁路是这一重要性的最直接体现。

淮西有事,必争合肥;欲夺长江,先争合肥。在三国等大分裂的历史时期,合肥一直是兵家争夺之地。

图自:合肥发布

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提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郦道元《水经注》“肥水”条有“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句,可见合肥当时具有两条入海水道。

因为古代大批量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合肥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得南北大量的皮、革、鲍、木等特产汇集于此,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

如今位于华东地区的中心地带的合肥,是连通中国东南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并且与中东部、华南等地区连接紧密。

正因如此,最近10年合肥市交通运输大力发展,逐渐建成“米”字形铁路枢纽

2015年,合杭高铁、合郑高铁获批修建

2019年,合福高铁施工

2020年,商合杭高铁开通运营

如今,不论是横贯南北的京港高铁

还是横穿东西的沿江沪渝高铁

合肥都是枢纽之一

徐州·“徐州通则全国通”

徐州市的铁路交通可谓历史悠久且基础雄厚。

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这八个字完美概括了徐州的地理位置。它处于江苏西北部,北倚微山湖,东临连云港,西接安徽萧县,南连宿迁。

同时,徐州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这两大城市群之间的连接点上,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这给徐州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

名副其实的五省通衢

徐州有地理优势,让它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铁+普铁”双枢纽城市。作为“中国铁路之咽喉”,京沪线、陇海线,徐兰高铁等国家级动脉都在这儿交汇,交通网络很发达。

京沪高铁与郑徐高铁交汇

右侧为淮徐高速

目前,这座城市已经建成了不止有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还有徐宿淮盐铁路、徐兰高铁、连徐高铁等多条重要线路,铁路网络四通八达,几乎覆盖了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因此徐州才有了“徐州通,则全国通”的说法。

海洋枢纽

大连·“北方的海上丝路”

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龙山、百越文化从山东半岛跨海传播至大连,遗留下大量贝丘遗址、古代汉墓,大连航海先民拓展了从大连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一条固定的海上通道,形成了“北方的海上丝路”。

而如今全球货物的贸易量90%依然是通过海洋运输完成,因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枢纽城市便显得更加重要。

利用基岩海岸来建设海港的案例有不少

如大连港、青岛港、连云港港等

大连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温湿度宜人,众多的港湾不仅使大连形成了山、海、岛、湾、礁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让大连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

北纬39°地理空间是非常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大连海洋生物丰富多样,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鱼、虾、贝、藻等有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极其丰富。

大连海水养殖

在20世纪30年代,这里便已发展成为当时闻名的海产品集散地,每天渤海湾周边近千艘渔船在此靠泊交易,众多捕鱼归来的渔船和商贾渔贩在此聚集。

解放后,这里成为新中国重要的水产品基地,海产品吞吐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舟山·中国海港“巨无霸”

大、小洋山岛本是两个离岸的基岩海岛,属于浙江的舟山群岛,距离上海最近处约27公里,海岸坡度大,临岸水深有20米左右。当水深超过20米时,常浪(指一个地区经常作用的浪)已不再扰动海底泥沙,近岸受悬浮泥沙的影响相对较小。

洋山港

(行政区划洋山岛属于舟山

港口业务属于上海港口区)

拥有1300多个岛屿的舟山,历史上被誉为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由于古代和近代国家海洋政策的局限,它的岛屿特色和港口优势并没有受到重视。如今这里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港口群。

舟山港

作为唯一一个依托海岛建设的行政区

舟山群岛的港城和古镇

是最能彰显海洋气息的景观

从地图上看,舟山群岛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群岛南部桃花岛上的安期峰最高,海拔540米,其他多数岛屿山峰在海拔200米以下。

舟山本岛上有高丘、低丘、平原、滩涂以及海域地貌结构,平原的比例只有30%,而低丘是平原的两倍,其他是高丘,因此可以这样说,在舟山群岛,农耕文化和渔业文化同时并存在各个岛屿之上。

舟山城市风光

它与靠泥土黏成一体的大陆在风貌

气质、性情上迥然不同

通体散发着融合了灵活

开拓和丰饶的海洋气息

从地理位置来看,舟山是长江、钱塘江、甬江等大江大海的出海口,刚好处在外海高盐水系和低盐水系的交汇处。

一方面容易受到高温、高盐的台湾暖流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来自黄海的冷水团的影响,两股水流在此交汇形成著名的舟山渔场,也因此进一步奠定了其海洋枢纽的称号。

作为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

和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

舟山渔场同时还承担着江浙、福建

以及上海渔民的传统渔业作业区

图为舟山枸杞岛贻贝养殖区

泉州·海上丝路“零公里”

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濒临太平洋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福建以它3700多公里长的曲折海岸线,成为中国的海上走廊。

泉州港

这里曾是中国海上的零公里处

泉州,古称刺桐,因其自身条件与历史的风云际会,在宋元时期,泉州便成为当时海洋贸易的核心枢纽,甚至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六胜塔

是迎接海船来往的航标塔

泉州紧邻太平洋,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凭借季风的泉州,一年冬夏两次风力转向,既可向东亦可向南,一跃成为当时海洋贸易、文化交流最为广阔多元的舞台。

在泉州直到今天

在自海港到江口平原

乃至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

依旧保存着丰富的海洋贸易遗迹

图自:《中华遗产》2021年07期

来自内陆的丝绸和陶瓷,来自海外的香料和珠宝,是泉州城里最主要的贸易种类。商店鳞次栉比,形成一条条专业街道。

历史的漫长岁月中

泉州虽然曾经是东方世界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为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但至今它仍闪烁着文明之光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

内河水运枢纽

扬州·因水而兴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扬州,一座因水而兴的城

其境内水系如毛细血管一般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02期

京口是镇江古称,与扬州的瓜洲隔江相望。诗中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江南景象也反应出扬州作为水运枢纽的繁华。

瓜洲又名瓜步,汉代以后逐渐形成

它本是江中沙洲,后不断淤积

因形状如瓜而得名

自隋朝大运河开通以来

瓜洲便成为了沟通长江与运河的交通要道

图为唐代瓜洲形势图

图自:《中华遗产》2022年07期

不仅大运河和长江在这里交汇,而且1000多年前的扬州还邻近大海,是一座海港和河港兼具的城市,粮食、淮盐、金银铜器等物资大都在扬州集结、中转,作为水运枢纽的扬州可通江达海、南下北上。

京杭运河扬州段

水运条件让扬州

实现了跨越2000多年的繁荣

经济繁荣又带来了文化昌盛

隋唐时期

“扬一益二”的扬州

甚至超过了长安、洛阳

隋唐与明清,扬州都是重要的运河城市,曾多次迎来南巡的帝王,营造了丰富的运河景观。清乾隆年间,扬州官商在瘦西湖畔大力营造园林,集南北园林特色于一身。

瘦西湖五亭桥

唐代扬州城分为子城(内城)和罗城(外城),罗城中开凿了一条南北向穿城而过的市河,即瘦西湖的前身保障河。

保障河与京杭大运河相勾连,明清时得到疏浚拓宽,形成了宽阔的湖面,并因清代诗人汪沆题诗,而获得“瘦西湖”的美称。

淮安·“运河之都”

和扬州一样,江苏淮安同样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中心,此外这里还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中心。

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园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依淮河而建,邻江近海,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鱼虾丰富的高邮湖,粮丰林茂。

京杭大运河贯穿淮安南北,辅以盐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水运网络通江达海。

历史上,淮安就是“运河之都”

借由水运的便利

这里发展了繁荣兴盛的运河文化

淮安处于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的交汇处,以古黄河为界,北部属沂沭泗水系,南部属淮河水系。

在元朝初年,那时候京杭大运河尚未全线贯通,装有漕盐等国家战略物资的船只到达淮安后,要逆黄河而上,在河南封丘转陆路,经卫河再转白河抵通州,最后从通州陆运才能到达元大都。

在京杭运河开通之后

漕船在此修造,粮食在此储备

明清鼎盛时淮安与苏州、杭州

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图为京杭运河与淮河

如今的淮安,经济发展不断向外扩展,逐渐从传统的“运河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变。

如今的淮安,依然与水为伴、与河相依。或许是因为运河、湖泊、湿地的天然滋养,淮安自有其味。

软兜长鱼

这味道

是从淮扬菜的精致与醇厚中飘散的缕缕“鲜气”

动图自:文旅淮安

千百年来,“天下漕运看淮安,九州之内鲜有不知淮扬味”。要说江淮哪个地方堪称“鱼米之乡”,淮安一定榜上有名。

淮安的鲜味,既有湖鲜的清甜,也有河鲜的醇厚。洪泽湖的渔船、白马湖的渔网、淮河的渔舟,一字排开又错落有致。这也就是江淮人家最浓的烟火气在运河边的缘由。

淮安的鲜

是独有的运河水运的味道

动图自:文旅淮安

诸如此类的交通枢纽城市还有很多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座城市?

参考资料:

1、海上篇——日益繁荣的世界经贸大舞台.《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

2、合肥,一座枢纽之城@合肥马拉松2021年11月4日

3、从渔都到世界港口群,舟山群岛起步晚了几百年.《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2期

4、漕运之都.行天下.2012年1月

5、淮安,“鲜”气十足!@文旅淮安2025年2月26日

话题

你印象最深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哪座?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本文创作团队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