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潢医丨百分之八——潢医慢性病门诊发展纪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4:30 1

摘要:使用“百分之八”作为本文的标题,因为这个“八”对于潢医慢性病门诊来说,具有很强的意义:慢性病门诊筹备并成立于2018年,到今年正好是第8个年头;慢性病门诊服务的病人也从刚开始的80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8万多人。潢医百年的历史中,慢性病门诊虽然只占了其中的八年,

使用“百分之八”作为本文的标题,因为这个“八”对于潢医慢性病门诊来说,具有很强的意义:慢性病门诊筹备并成立于2018年,到今年正好是第8个年头;慢性病门诊服务的病人也从刚开始的80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8万多人。潢医百年的历史中,慢性病门诊虽然只占了其中的八年,很小的比重,却见证了潢医飞速发展、最新的八年。这八年里,潢医不仅成功创建了二甲并晋升为三级医院,而且还完成了多项便利患者的工程,开展了数以百计的新业务、新服务,造福本县乃至周边县乡的人民。

2018年,潢医慢性病门诊刚成立之时,仅有简军和彭华胜两名医生,他们为了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要,主动放弃节假日,门诊是全天候应诊,以方便患者。彭华胜医生更是创下连上二十三天不休班的记录。我曾好奇地问过彭医生:“连上二十三天班不累吗?”彭医生却笑着说:“人不是铁打的,当然累,而且是很累,但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潢川县人民医院慢性病门诊刚刚成立,人员不足,发展还未进入轨道。更重要的是慢性病患者等不起,当他们需要慢性病药治病救命的时候,是不是也能请求疾病放几天假呢?”彭华胜医生的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医院的宗旨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对潢医的医护人员来说,方便患者才是最重要的。医疗圈里流传着一句话,“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医护人员的辛苦是每一位医疗行业从业者都能感同身受的。

潢川人民医院慢性病门诊发展至今,服务的群众从最开始的8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8万多人。短短八年,人数翻番了100倍。简军和彭华胜两位医生,不仅为医院创下了良好的口碑,更是将慢性病门诊工作量发展到占全医院门诊量的十二分之一。区区两人,竟有这么大的能量,到底是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辛劳,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与奉献精神。我院慢性病门诊目前已发展成为两间诊室,拥有正高一名,副高一名,主治两名的规模。他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并且成为患者口口相传的好医生。

慢性病门诊从零到一,从百到万,八年中收获了锦旗无数。而慢性病门诊的医生们却都很低调,简军医生甚至不愿意出现在我的文章与照片里。他觉得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们默默奉献也算不上什么伟大的事。但我觉得在智能AI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还是要合理掌握宣传工具,将我们的好医生、好护士、好人员、好事迹宣传出去。我们常说军民鱼水情,其实医生和患者也是这样的。

我只恨个人水平不足,文章深度不够,仅仅只是简单的记录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表达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潢医,认识潢医,与我们的医护人员交朋友,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和谐,笑对美好的明天。

2023年我的一篇《“三件法宝”暖病人》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在网上广泛传播,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慢性病门诊的彭华胜医生: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在这充满古风古韵的对词后,一阵欢声笑语充盈在潢川人民医院慢性病诊室里。

谁能料想到《易经》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口诀,千年之后竟能成为医生与盲人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至今,不得不叫人感慨先祖们的伟大智慧。

彭医师与盲人患者朱福兵对词

这一天,盲人患者朱福兵又像往常一样来找慢性病门诊彭医师问诊。一看到盲人患者的身影,彭医师又格外提高了音量。彭医师和朱福兵的《易经》对词,主要是为了让盲人朱福兵能更快、更精准的找到诊室。患者和医生之间的默契,缓解了医院诊室内沉重的气氛,也给其他眉头紧锁的患者带来了一丝暖意。

潢川县人民医院慢性病诊室的简军和彭华胜医师,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奋斗在慢性病诊治的路上,他们全心全意为全县数万慢性病患者服务,每日的门诊量都保持在100例以上。

慢性病患者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患者,甚至还有很多特殊的患者,像聋哑人、盲人。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与医生交流,给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与患者的深入交流,简军、彭华胜医师在工作中逐步发明了一套新方法,并辅以“三件法宝”,可以更好的跟特殊病患沟通,巧妙的解决了语言交流困难的问题。

三件法宝

所谓“三件法宝”就是记号笔、订书机、药品盒卡片。记号笔给患者的就诊卡写上姓名,以防患者弄混丢失;订书机将患者个人杂乱的小纸片订好,方便患者携带;当遇到不识字、不能言语的患者,简医师、彭医师更是利用手势、药品盒展示等方式与患者交流,给患者带来精准的诊治。

慢性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儿女多不在身边,有的老伴已经过世。他们来医院问诊,不仅是希望得到医学上的指导,更把它当成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他们把医生当朋友,当亲人,希望多跟医生说说话。他们在看病的过程中甚至把生活中的苦事、乐事也与医生诉说,简医师、彭医师不仅耐心的听病人倾诉,更时不时地开导患者。他们也早把病人当做了朋友、亲人。他们之间的对话已经不像寻常医患之间的对话,更像是亲人间的关怀和照顾。

在慢性病诊室的锦旗里,有那么一副最引人注目。上联:上月烦本月烦下月还烦又烦一年;下联:服务好态度好笑脸更好胜似良药。这幅对联来自素有“秀才”之称的一名叫孔令才的患者,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便寄情于这幅对联中。正是春风密语缘是你,秀才遇上真神医,不失为一段医林佳话。

简军、彭华胜医师不仅担负着慢性病诊疗,规范用药、合理用药指导,还肩负着医保政策的讲解。他们对每一位患者的咨询都事无巨细地认真解答,让党的好政策真正的能幸福千万家。

彭医师给患者讲解医保政策

简医师、彭医师都是默默地在医学道路上奋斗了三十多年的中年医生,他们还会在今后的行医之路上坚持大医精诚、不忘初心,继续为人民服务。白衣医师和盲人患者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结语: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着“人少事多”“服务不均质”“患者依从性低”等难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与慢性病疾病负担加重的双重挑战下,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能力已成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关键。

作者简介

张超越: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教师资格、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发表于报刊以及学习强国等平台,并获得各类奖项。

来源:这里是光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