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今年4月贵阳市成功纳入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以来,贵阳海关、贵阳市政府、省口岸办等部门多方联动,以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助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贵阳市进出口389.7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国
记者从贵阳海关获悉,自今年4月贵阳市成功纳入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以来,贵阳海关、贵阳市政府、省口岸办等部门多方联动,以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助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贵阳市进出口389.7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3.7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0.5%。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为期5个月,政策举措涵盖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领域,包括五方面任务29项措施。为此,海关、商务(口岸办)等部门从强化政策供给、促进物流畅通、优化监管模式、推进互联互通、促进降本增效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系列落地举措,不断优监管、强服务、育主体,以重点突破推进专项行动整体实施,为推动贵阳市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在精准施策服务特色重点产品方面,大力扶持贵州新能源产业发展,争取并推动“出口锂电池包装智慧检验模式”试点落地实施,完成近9000箱出口锂电池的快速验放,出口查验时间从3天压缩至30分钟。联合五部门印发在贵阳市试点“药食同源”进口商品便利通关措施方案,对企业申报为食品用途的免于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降低企业制度成本。
在物流通道与服务效能方面,支持贵阳机场新增国际全货机航线3条,大阪、新加坡等7条腹仓带货航线全线贯通,助力境外优质水果、青蟹、鲥鱼等农食产品高效进入贵州市场。支持获批设立贵州双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填补了贵阳空港口岸保税功能空白,1至7月保障全货机航班321架次,同比增长95.7%,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1.1倍。
探索空运货站作业新模式。将4类国家进口指定监管场地科学规划嵌入国际货运中心,满足“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的货运需求;对人发、鲜切花等国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的空运货物,实施“空侧直通”监管,大幅提升物流时效和通关速度;对泰国鲜榴莲采取“即报即审、即到即查、即检即出、即验即放”机制,从运抵送检至提离最快仅24小时。
支持建设“智慧区港联动”项目,实现综保区与口岸功能深度整合;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发展,贵州首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从贵阳国际陆港启程,实现进出口集装箱“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跨境物流提质增效。
在监管效能方面,推动贵阳机场“国际跨境中心”于今年4月通过验收,贵阳龙洞堡机场跨境电商9610出口成功开办业务,运用智能分拣线对国际邮件和跨境电商货物实施同场地、分时段作业,运用非侵入式查验手段对跨境电商9610货物实施快速验放。
支持贵州种类多、产地分散的特色商品在贵阳综合保税区完成集拼,通过9810跨境电商模式发至海外仓,有效减少企业资金压力、扩大业务规模。今年7月,10余家贵州企业特色“黔货”通过该模式出口至悉尼海外仓,拓展澳大利亚市场。
深化对企服务方面,实施新一轮关“助”发展行动,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持续助企扶企,1至7月,贵阳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同比增长11.1%。加强AEO企业培育,组建关区企业协调员队伍,建立在线平台企业问题受理答复轮值机制。累计开展AEO重点培育6家次,对2家企业组织实施认证。落实AEO企业联合激励,推动12家AEO企业与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享受便利外汇、信贷服务。
此外,推进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智能审核”等改革,便利企业享受政策优惠。1至7月,共为贵阳市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3450份,货值7.9亿元,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率为94.8%。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编辑 刘力维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