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网的一元小酒馆,她开了35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8:35 1

摘要:谈及中国各地的美酒,人们很少会想到江西,可但凡认识几个江西朋友,你一定会见识到江西人对酒的迷恋。水酒、白酒、三花酒,江西人几乎无酒不喝,且不论酒量如何,很多人家里就自带了酿酒“小作坊”,而细英水酒店就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中。

一元钱能买什么?

在2025年的今天,一元钱可以买到一支铅笔、一枚游戏币,或者打印两张A4纸文件。你大概很难想象,在江西南昌,你能用一元钱喝到一碗满满的水酒。

谈及中国各地的美酒,人们很少会想到江西,可但凡认识几个江西朋友,你一定会见识到江西人对酒的迷恋。水酒、白酒、三花酒,江西人几乎无酒不喝,且不论酒量如何,很多人家里就自带了酿酒“小作坊”,而细英水酒店就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细英水酒店的门店甚至未设招牌,行色匆匆的路人很难留意到它,但附近的居民无人不知。老板娘王细英年逾六旬,从1990年自父母那里接手这家店铺,至今已经坚持了35年。

位于大士院的细英水酒店。(图/受访者供图)

王细英的店铺只卖两种酒,一种是米酒原浆,另一种则是在米酒原浆中加入水后制成的“水酒”。网络上火出圈的“一元水酒”,指的就是后者。正如老南昌人所说“初饮似蜜,后劲如刀”,水酒初尝有甜醇米香,下肚后有糙糯米的温润回甘,而水酒的后劲也颇为绵长,不明就里的外地酒客常因贪杯而醉倒。

据说有两类人会来这里买酒,一是喝了几十年的老南昌人,二是慕名而来打卡的年轻人。短视频的传播,让“一元钱一碗水酒”的细英水酒店成为南昌的新晋网红打卡点。王细英一眼就能辨认出这两类客人,面对新客的疑虑,她甚至会建议对方先尝一口,再决定是否要消费。

王细英的经营哲学向来如此,据她介绍,有三类客人她不会招待:年过八旬的老人、醉到不省人事的酒鬼以及未成年人。坚持不涨价、选择性卖酒——这些“反商业”的经营理念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王细英告诉我,这些都来自母亲言传身教:“赚钱要凭良心,我妈妈一直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某种程度上,这家老店所承载的,不仅是酿造水酒的独特技艺,更是南昌这座城市的酒文化缩影。

老南昌的清晨,从一碗水酒开始

清晨,大士院的老街尚未苏醒,王细英的水酒店铺已经飘出糯米蒸熟的香气。

这家水酒店藏匿在南昌闹市中的住宅区一隅,铺面不到20平方米,仅摆着4张桌子。

每天早上9点,王细英的店铺就正式开门了。街坊老顾客们习惯早上先来一碗水酒,甚至一些客人会用老板给的钥匙自己开门进来,盛一碗酒,配上一根外带的油条或一碟拌粉,伴着水酒下肚,有时遇上友人则会聊上几句家常,再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店主忙到无暇兼顾时,这些老熟客甚至会帮着卖酒。

广东人喝早茶,而江西人喝早酒——这是江西酒客生猛的一面。在多数人的心目中,酒是夜里的主角,夜幕降临后,酒吧门前的霓虹灯才逐渐亮起。但是在南昌,偏偏是清晨一碗酒开启了当地人的一天。有别于油条配豆浆的固定搭配,南昌人更习惯于给油条配水酒。

据王细英介绍,水酒的度数不会高于10度,和啤酒相当。当地人还相信水酒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冷喝可助消化,热饮则有驱寒祛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对这些老南昌来说,早晨一碗水酒下肚,比咖啡更提劲。

江西喝早酒的习俗由来已久,南昌市三江镇的早酒文化为一典例。长久以来,三江人有逢农历“三、六、九”赶集的传统,当地菜农半夜三更起身采摘蔬菜,趁新鲜将蔬菜运到集市,忙完活儿刚到清晨,便相邀到集市喝上一杯水酒,搭配牛杂汤驱寒提神。

在三江,用来配早酒的菜式有时候出奇地“硬”,市场上的屠夫会拿着自家食材去早酒店里加工,土鸡、土鸭等家禽是桌上的常客,甚至还会出现甲鱼、黄鳝等食材。

南昌人不能没有酒,糯米酒的受众不分男女。王细英称,江西女人坐月子喝的“月子酒”,也是一种米酒,用以滋补身体;与浙江绍兴风俗类似,江西女婴出生时,家人也会埋下几坛酒,待她日后出嫁,再把“女儿红”挖出来作嫁妆。

正是这些独特风俗,让糯米酒成为南昌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不是为了赚钱”

王细英家有五兄妹,她是同辈里最小的孩子。王家的祖辈来自宜春市万载县,在当时,万载县家家户户都会做水酒,自家做酒自家喝。自王细英有记忆起,酒就是家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还记得爷爷奶奶酿酒的身影。

算上爷爷奶奶辈,王细英的家族酿酒技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937年,王细英的母亲16岁,结婚后便跟随丈夫的家庭从事酿酒。改革开放初期,水酒店搬到了如今的滕王阁附近,靠近赣江,是老南昌的核心区域。据王细英回忆,在搬迁之前,店铺所在的街道熙熙攘攘,最繁盛的时期不到1公里就开了20多家水酒店。

后来重建滕王阁,附近商户拆迁,王细英一家便将店铺搬到了如今位于大士院的位置。那是1990年5月15日,王细英正式接手这家店,开始了她的酿酒生涯。

实际上,王细英年轻时并没有继承酿酒家业的计划。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她意外下岗,而当时兄弟姐妹都有工作,于是母亲就说服她接手店铺。后来,王细英的丈夫也下岗了,两人开始共同经营这家店,一干就是数十年。“我的青春就在这上面了。”她笑着说。

2005年,伴随着物价上涨,在老熟客的说服下,王细英决定将一碗水酒的价格从6角涨到1元,此后她始终维持着这个定价。“粮食没涨价,酒也不该涨价。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老街坊有个地方聚聚。”她谨记母亲对她的教导。也因为标榜“终生不涨价”,细英水酒店这两年迅速在社交媒体走红。

“老板不是为了赚钱,是纯爱跟人聊天。”有客人如此评价。下岗后,王细英顺势继承了家业,到退休年纪后每个月还有一笔稳定的退休金。“我现在确实不靠卖酒生活。”她向我坦言。

碰上好天气,但凡进店一坐,都能听上两句当地人的日常闲谈。有酒客来,王细英便掀开酒缸盖提上酒,切一碟卤菜,送到桌前时和桌上的客人搭上两句。这家店铺30多年来守在这里,整个大士院无人不知。

有顾客远道而来,曾给王细英的店题诗,她将对方寄来的字画挂在店内墙上。这家店如今成了王细英和酒客的记忆,水酒就是连接彼此的纽带。有时店里休息,门一关,老客人一时间都不知该在哪儿消遣时光了。

客人给细英水酒店题了一句诗,王细英将其挂在了店里的墙上。(图/受访者供图)

谁来接过这碗水酒?

在南昌市区,像王细英家这样的传统水酒店已经所剩无几,这让当地人倍感珍惜,一些顾客就算隔着十几公里也要来王细英的店里打上一碗水酒,或拎着满满一桶原浆米酒回家。

王细英称,在一般情况下,每酿制一缸酒,需要用到30多斤的糯米原材料。遇到高峰期,每天总共要消耗100多斤糯米。酿酒的工序很多,淘米、蒸米、拌酒曲、发酵,最后兑水二次发酵,每一个步骤都由人力完成,这既是个力气活,也十分考验酿酒者的经验。

店里所售水酒的原料,选用的是江西省奉新县产的糯米。这种糯米颗粒饱满,质地细腻,是酿造优质水酒的关键。而酿酒过程中,温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25℃左右是最为理想的发酵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酒就会“感冒”。“酒若‘感冒’,酸味就压不住嘞。”30多年来,这对夫妻死守着这套“酿酒生物钟”,稳定产出风味均衡的水酒。

由于酒的风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温度的把控,因此很多水酒店难以稳定地产出甜醇的水酒。南昌人刁钻的嘴,轻尝一口就能洞悉店家酿造水平的高低。

近年来,随着年岁渐长,王细英和丈夫体力大不如前,而且她的哥哥王柏根在几年前经历了一场大病后,便不常来店里帮忙。如今,他们每天用到的糯米量缩减至60—70斤,酿酒量不如从前。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着这份传统。

如今,水酒已经不仅是南昌人饮食习惯的一部分,更关乎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不过,这种传承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王细英告诉我,一方面,酿酒的确辛苦,低收入也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也让传统水酒店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

谁来接过这碗酒?酿酒技艺传承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王细英。她的孩子忙于自己的事业,未能接手店铺,而她自己也早就年过六旬。但只要身体允许,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这是祖辈的情怀,我不能让它断在我手里。”

来源:剑眉星目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