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其科技布局的3个底层逻辑,普通人看懂就是机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9:11 1

摘要:2020年4月的一个凌晨,香港深水湾别墅的书房依然亮着灯。94岁的李嘉诚戴着老花镜,反复观看Zoom用户增长曲线图。窗外疫情笼罩下的香港一片寂静,屏幕里这款视频会议软件的单日用户却突破3亿。"就是现在。"他按下通话键指示基金经理加仓。三个月后,这笔投资浮盈超百

2020年4月的一个凌晨,香港深水湾别墅的书房依然亮着灯。94岁的李嘉诚戴着老花镜,反复观看Zoom用户增长曲线图。窗外疫情笼罩下的香港一片寂静,屏幕里这款视频会议软件的单日用户却突破3亿。"就是现在。"他按下通话键指示基金经理加仓。三个月后,这笔投资浮盈超百亿——这不过是"李超人"科技版图中最晚公开的一块拼图。

一、从港口到云端:科技投资的"水电煤"逻辑

"所有科技都是新时代的基础设施。"2013年投资Facebook时,李嘉诚的决策依据令人意外:他要求团队统计大学生每天查看社交媒体的平均次数。"就像当年买港口要看货轮班次,现在投资科技要看用户打开频率。"

这种"刚需思维"贯穿其科技布局:

- **数据管道**:2005年入股加拿大飞机WiFi服务商GoGo Air(现占股28%)

- **数字支付**:2016年通过维港投资注资支付宝竞争对手Circle

- **云端办公**:Zoom上市前已持有8.5%股份

"他总在寻找数字时代的'长江水电站'。"前和记黄埔董事马世民透露,李嘉诚评估科技项目的三个标准:日均使用时长>30分钟、用户留存率>60%、必须具有网络效应。

### 二、雪中送炭式投资:危机中的科技淘金术

2022年元宇宙概念崩盘时,李嘉诚却通过维港投资向AI公司Soul Machines追加2亿港元。"别人恐惧时,你要闻出死亡中的新生。"这份敏锐源自60年代塑料花危机中的历练。

其经典操作轨迹惊人相似:

1. **行业低谷期入场**:2014年比特币暴跌时投资Blockstream

2. **技术临界点加码**:AlphaGo战胜李世石后立即布局DeepMind

3. **商业化前夕退出**:Zoom股价达峰值时减持套现

"不要等天晴才修屋顶。"他书房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上,铅笔圈注处全是"绝望低谷期"项目。据彭博统计,其科技投资平均持有周期5.2年,IRR(内部收益率)达34%。

三、三代人的科技赌注:李泽楷的"数字帝国"暗线

2023年东南亚科技峰会上,小超人李泽楷的富卫保险宣布收购印尼支付平台Doku。很少有人注意,这笔收购的尽调团队来自长江实业旧部。"父亲教会我们:传统行业是盾,科技投资是矛。"

李氏家族科技传承的"三三制"策略:

- **1/3现金**:通过维港投资布局早期项目(已投62家科创企业)

- **1/3股权**:长子李泽钜负责成熟科技资产(如欧洲3电信)

- **1/3生态**:次子构建数字金融闭环(保险+支付+区块链)

"现在该用望远镜看未来了。"94岁的李嘉诚在最新公开视频中,身后书架显眼位置放着《量子计算入门》。据知情人士透露,其近期正在密切跟踪室温超导和脑机接口领域。

来源:吃辣椒辣头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