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 给全社会再一次敲响警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8:30 1

摘要:小米SU7高速碰撞后着火事件,我们先要对三位逝者惋惜。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警钟,把驾驶安全再一次推到浪尖。本文尽可能抛开主观因素,通过事件发生以及目前公布的信息中,客观分析背后原因。无论是车企在设计车辆时,还是驾驶员在开车时,希望都能引起重视。

小米SU7高速碰撞后着火事件,我们先要对三位逝者惋惜。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警钟,把驾驶安全再一次推到浪尖。本文尽可能抛开主观因素,通过事件发生以及目前公布的信息中,客观分析背后原因。无论是车企在设计车辆时,还是驾驶员在开车时,希望都能引起重视。

【事件回顾】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并着火,造成3人身亡。

1. 事发前:车辆以116km/h的速度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期间,系统先后发出轻度分心报警、脱手预警提示,但驾驶员未及时正确响应。事发路段因施工用路障封闭原车道并改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风险提示,开始减速 。

2. 事发时:22时44分25秒,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进行左转方向盘、踩制动踏板操作。在22时44分26 - 28秒之间,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碰撞前时速约97km/h。22时44分28秒车端Ecall触发,22时44分39分Ecall接通,系统确认事故并报警、呼叫120 。

3. 事发后:22时45分06秒,小米方面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本人驾驶。22时47分15秒,120急救调配成功,约23时许,120抵达现场。事故发生后,小米公司成立专项小组赶赴现场配合调查,提交车辆数据和系统信息。针对网友质疑车门断电无法开启的问题,小米称车门内饰板下方储物格位置有机械应急拉手,电池受损也能打开车门 。目前,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该事件展开调查处理工作。

【小米官方公布信息以及分析】

小米目前官方公布的当时车辆信息,如下图表格。根据时间、事件。我也进行现场推演。其中标注红色区域,还需继续等待详细信息。

【问题分析】

1、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在事故发生前,系统分别出现轻度分心报警以及脱手预警提示,推测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过于信任。其次,高速中出现施工路况,大约在1-2公里前就开始进入提醒和预警,大多采用连续锥桶、闪灯、假人挥棋等不同形式。此时,驾驶员应有一定的反应时间。

不同厂家智能驾驶辅助的脱手提示策略

不同车企对智能驾驶辅助,长时间脱手策略是不同的。其中常见的有

非常完善的策略:声音提醒、方向盘震动提醒、座椅震动提醒、连续短促制动、双闪并减速车辆。

比较完善策略:声音提醒、震动提醒、连续两次脱手此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无法使用

普通策略:声音提醒、长鸣提醒、双闪减速车辆。

较弱策略:声音提醒,长鸣提醒、自动退出智能驾驶辅助

以上策略,都是为了防止驾驶员在开车时手离方向盘而设置的不同等级提醒。

2、智能驾驶辅助转入人驾,时间仅1秒?

这里有个重要的先后关系,是智能驾驶辅助先退出转为人驾;还是在紧急情况下,人驾操作导致智能驾驶辅助被迫退出。

从上述表格时间来看,NOA提出警告到人驾状态仅为1秒;其中包含一个重要信息。“方向盘左转以及踩下制动踏板”。从公布信息分析,驾驶员疑似,在紧急情况下,下意识对车进行操作,致使智能驾驶辅助退出。这条信息,还需要等官方再进行公布详细内容。

3、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是通过车内成员还是车内硬件和传感器?

在碰撞事故发生后,后台确认事故。其中从官方公布的信息中,我们无法确认是“后台工作人员与驾驶员沟通”还是“后台工作人员通过车载硬件确认事故”?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驾驶员和车内成员当时处于清醒状态。那么,是有足够时间进行逃生的。如果碰撞后,车内成员处于昏迷状态,就很难逃生。

厂家通过提供后台录音,是可以进行分辨的。

4、驾驶员并非车主本人,驾驶员是否提前知晓机械车门手拉位置?

在非常紧急情况下,人的大脑一片空白,如果不是知晓并习惯性练习,知道机械拉手位置。那么,通常在该情况下,会给找到车门机械拉手逃生增加困难。从最后的白车身结构来看,整体前后车门结构比较完整,出现车门卡死的情况概率不大。

【呼吁:车企和媒体的传播导向】

正确引导传播,防止用户出现认知偏差

随着智能驾驶辅助等级越来越高,L3级自动驾驶辅助、端到端自动驾驶辅助已经走入百姓生活中。而在产品传播时,大多以“它能替我开车”“全自动驾驶”等;媒体在测试、试驾过程中,也经常脱手驾驶。个别消费者误认为,驾驶辅助=自动驾驶。这是极其危险的驾驶习惯。也促使驾驶员驾车过程中,出现看手机、睡觉等危险行为。在此,也呼吁厂家和媒体在传播时,充分告知用户智能驾驶辅助的正确使用方法。

【思考:车门开启方式是否应该回归传统】

车门内外开启、玻璃破窗、后备厢逃生等功能,是我一直很关注的汽车安全设计问题。随着新能源车辆创新设计越来越多,有些车的车门开启方式也需要提前“学习”。这在突发事件中,并不友好。个人看法,车门还是以“简单易找,傻瓜模式”最为稳妥。

【待公布重要信息】

1、碰撞后的小米SU7白车身基本完好,电池底部完整性尚好,为何出现燃烧?

后续,我们也会持续跟踪报道。如果您有想法,也可以在留言中与我们互动。最后,我们也要重申,自动驾驶辅助并非自动驾驶。

来源:拆车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