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破纪录背后:小米SU7的狂欢与迷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7:36 1

摘要:当"3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9000台"的通稿铺满全网时,有多少人思考过:这场用数字堆砌的胜利,究竟是新能源车市的里程碑,还是又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游戏?

当"3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9000台"的通稿铺满全网时,有多少人思考过:这场用数字堆砌的胜利,究竟是新能源车市的里程碑,还是又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游戏?

故事要从三年前说起。在手机市场触达天花板的2020年,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上抛出"押上全部声誉"的豪言,宣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这位用"互联网思维"改写手机行业规则的企业家,面对造车这个重资产、长周期的赛道,显得格外自信。但现实很快泼来冷水:首款工程车比预定计划延迟15个月,自动驾驶团队两年换三任负责人,上海研发中心传出"PPT造车"的质疑声。

转折发生在去年底。当SU7以"19.99万起售价+800V高压平台"的组合拳杀入市场时,行业分析师直呼"价格屠夫"。预售72小时订单破5万的战绩背后,是小米社区里彻夜刷屏的"米粉"接龙,也是线下门店排长龙的盛况。但争议随之而来:有自媒体拆解发现其三电系统疑似"代工贴牌",车主论坛涌现"车机卡顿""续航虚标"的投诉帖。更耐人寻味的是,在交付量冲刺的3月,多家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SU7上险量仅为官方数据的68%。

这场数据罗生门引发全网热议。科技博主@电动星球发文质疑"销量注水",指出小米将展车、试驾车计入交付量;财经大V@资本真相则翻出历史账本,对比理想L7在相同产能爬坡期的真实上险率。但另一边,米粉群体用"让汽车回归消费本质"的口号发起反击,小米商城里"支持国产科技"的刷屏弹幕从未停歇。类似的剧本并不陌生:五年前乐视超级汽车发布时,贾跃亭也曾在PPT上写下"颠覆产业"的豪言。

当4月2日小米公布首季财报时,SU7项目亏损8.9亿的数字被刻意淡化。在资本市场,交付量破纪录的公告推动股价单日上涨12%,但摩根士丹利的研报却泼来冷水:若扣除政府补贴,每辆SU7的实际亏损超过3万元。这场用互联网打法包装的传统制造业突围战,正在制造新的矛盾——当营销热度退去,被低价策略吸引的首批用户,能否成为品牌忠诚的拥趸?

从手机到汽车,小米始终在演绎"用争议换流量"的商业哲学。但汽车不同于消费品,涉及用户生命安全的产品,用PPT参数堆砌的性价比神话,终将在真实路况中接受检验。当我们在庆祝又一家中国企业突破技术封锁时,是否也该追问:那些被刻意模糊的代工比例、被营销话术包装的"黑科技",究竟能支撑小米走多远?这场交付量狂欢的终局,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橙子音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