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时代迈向3.0时代,和铂医药依旧围绕技术平台进行价值变现,但其底层逻辑却实现了全面升级。关于这方面,集中体现在“更全、更新、更深”三大维度。
当大部分国内Biotech仍在资本寒冬中收缩管线、裁员过冬时,和铂医药凭借连续盈利的成绩,撕掉了“烧钱求生”的标签。
根据公司日前发布的财报,和铂医药2024年盈利1941万元,经营性现金流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2.2亿元,其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展现了较高的经营质量。
连续两年盈利,仅用“踩中”时代红利来解释显得过于苍白无力。这背后真正的核心是,和铂医药正在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进化。
从最初以“自研+引进”模式为主的创新药企,到如今成为能够批量化输出高潜力分子的平台型公司,和铂医药找到了新的生存法则。
目前来看,和铂医药的进化远未到终点。
对于2025年,和铂医药将其定义为3.0时代的起点。在3.0时代,和铂医药希望成为“可持续盈利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引擎”。
基于这个目标,和铂医药有望进入持续创造高价值的新时代。而从商业模态来看,这可能是中国创新药行业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物种。
/ 01 / 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从2.0时代迈向3.0时代,和铂医药依旧围绕技术平台进行价值变现,但其底层逻辑却实现了全面升级。关于这方面,集中体现在“更全、更新、更深”三大维度。
其中,“更全”指的是和铂医药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合作选择,在自身免疫、代谢、肿瘤等前沿领域都具有话语权。
“更新”则体现在技术与分子层面的持续革新。核心逻辑是基于动态的技术迭代,使公司始终走在行业前沿,能够不断推出新颖的、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分子,满足合作伙伴对创新药物分子的需求。
本质上,和铂医药致力于凭借“更全、更新”的服务能力,让自己成为全球抗体药物开发进程中无法绕开的合作方。这也就是和铂医药所追求的成为全球抗体药物开发“新基建”的目标,即通过自身平台的广泛应用,如同基础设施一般,支撑起全球抗体药物研发的庞大体系。在这一逻辑下,和铂医药能够在不同疾病领域、不同研发阶段获取收益,从而使创收能力更强且更稳定。
与此同时,和铂医药还希望在合作模式上进行升级,从“简单授权”到“深度绑定”,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更深”。更深入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商业模型的稳定性和爆发力。这在和铂医药近期的几个合作案例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一个是超长效TSLP单抗HBM9378与Windward Bio AG的合作,不仅有高达9.7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还有基于净销售额的个位数至双位数百分比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更重要的是还能拿到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权。
简单来说,除了稳定的首付款、里程碑款以及销售分成外,还能享有合作方估值增值的收益,对应更高的价值。
另一个是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深度绑定不仅体现在阿斯利康认购和铂医药的股权,更在于合作的“规模之大”和“周期之长”。
规模方面,除了1.75亿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额外新增项目的选择权行使费外,还包括最高达4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合作周期方面,目前敲定的是五年,但可以在未来延期五年。也就是说,仅与阿斯利康的此次深度合作,就可能在未来十年持续为和铂医药创造高额价值。
深度合作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和铂医药可能会向市场展示更惊艳的合作模式。但无论如何,从“更全、更新、更深”来看,和铂医药的目标不仅仅是开发一两个高价值分子,而是希望构建一个更大且更稳定的商业模型,以确保盈利的持续性。
若该模式跑通,和铂医药将不只是撕掉“烧钱求生”的标签,更将成为一个创造价值的新物种。同时,和铂医药也将成为首个跻身全球抗体开发“基础设施层”的中国Biotech,其估值将从单纯的“管线贴现”,变成“管线贴现”+“平台溢价“的双重逻辑。
/ 02 / 清晰的行动路径
对于和铂医药而言,“可持续盈利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引擎”可谓是一个更宏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铂医药已经制定了清晰的行动路径。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资源集中到技术迭代和产品迭代中,形成正循环。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侧重点在于,不同领域的管线,对应不同的开发策略。
例如,在肿瘤管线方面,公司采用灵活、轻量化的方式推进,以获取短期数据读出,然后实现对外BD。随后,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加速管线后续的开发,撬动价值。
与此同时,研发投入进一步聚焦于免疫临床项目管线的开发。核心逻辑在于,目前MNC对自身免疫资产的追逐火热,这一领域也更容易诞生大型合作。
在上述逻辑下,和铂医药能够充分将现有资金的短期潜在获益最大化,从而最终加速新疗法、新分子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在肿瘤领域,公司目前整体的ADC管线将会以更快速度迈向更复杂分子、更前沿技术的ADC分子研发。
第二,加速技术平台的裂变。
和铂医药所拥有的HCAb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开发平台,是复杂分子的“底层建筑”和“核心框架”。基于这一平台,公司能够在技术平台领域实现拓展。
例如,基于HCAb平台升级而成的HBICE®平台,是开发免疫细胞衔接器的利器,能够克服当前TCE双抗研发存在的耐药性较高、依从性不足和组装效率不够等痛点。
和铂医药子公司诺纳生物打造的ADC 2.0平台具备显著的端到端优势,这在其靶点验证、抗体发现、毒素选择以及临床前研究中都有所体现,使其在ADC领域具备了显著的竞争力。
目前,在HCAb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和铂医药已经形成了包括新一代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一体化ADC技术平台、mRNA递送平台,以及基于CAR功能的HCAb文库筛选平台等在内的2.0版本核心技术平台体系。
并且,在某个细分领域,和铂医药可以形成更专注的布局。例如,在双抗领域,和铂医药拥有HBICE®、HBICATM两大平台,可以开发不同功能的高效分子。
正是这种平台的高度延展性,使得和铂医药当前的合作方向覆盖所有机制,涉足多个领域,源源不断创造潜在的FIC/BIC分子。
接下来,和铂医药仍将会继续投入更多资源,通过内部孵化投资,甚至不排除未来进行对外的非有机增长投资并购,完善平台延展性以及多靶点、多产品和多疾病领域的布局。
/ 03 / 成功的底气
从提出3.0时代的战略目标,到快速贯彻相应策略并加速推进,这不仅体现了和铂医药一贯的高执行力,更与其技术、资源等“底气”密切相关。
一方面,和铂医药的技术平台得到了充分验证。合作伙伴的质量和数量说明了一切。目前,和铂医药子公司诺纳生物拥有超过100个合作方,且合计超过19个诺纳分子完成IND申报。和铂医药自身也相继与阿斯利康、艾伯维、辉瑞、Moderna等顶级药企达成合作。
尤其是阿斯利康,自2022年4月以来,已与和铂医药合作3次,且合作条款一次比一次更庞大。在第三次合作中,阿斯利康更是出资1亿美元入股和铂医药,希望深度绑定,这无疑进一步证实了和铂医药技术平台的价值。
其技术平台在全球具备优势,并且持续得到MNC的权威认证,这保证了其没有后顾之忧,有足够的底气加速3.0时代的布局。
另一方面,资金和资源是加分项。
截至2024年年末,和铂医药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为12亿元,这已经足够稳健。公司预计,这能为公司提供到2028年的现金支持。基于此,和铂医药开始回报股东,2025上半年,计划实施4000万港币回购计划,可能视市场情况进一步增加回购规模。
而2025年以来与Windward Bio、阿斯利康的合作,带来了近3亿美元的付款,又形成了巨额的“蓄水池”。目前,和铂医药累计超过10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将在后续持续释放,并且还有销售分成贡献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在资金方面,和铂医药有足够实力去推动战略的升级。
而与阿斯利康的深度合作,还会形成资源赋能。
其一,双方将在北京共建一个创新中心。阿斯利康对此相当重视,将其定位为“全球第六个、中国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总投资额达25亿美元。显然,双方将以强强联手的方式,在研发层面拿出更多成果和积累。
其二,阿斯利康的深度合作也会起到背书作用,未来有望让更多跨国药企发现和铂医药的价值,并达成深入合作。也就是说,和铂医药有望与更多“阿斯利康”深度合作,收获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巩固全球站位。
从上述要点来看,在和铂医药的进化之路,当前的天时地利人和,使其具备了加速进化的种种条件。让我们静待新物种的出现。
来源:氨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