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拥有伟大企业的城市才能是伟大的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日前做客《中国经营报》“零观科技”直播,深入分析了杭州与阿里巴巴相互成就的共生密码。
本报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
以“六小龙”出圈为标志,杭州成为2025年春天最炙手可热的顶流城市。
当人们尝试解读这座“AI之城”的崛起密码时,阿里巴巴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浙江、杭州与阿里巴巴的共生关系堪称典范。
“拥有伟大企业的城市才能是伟大的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日前做客《中国经营报》“零观科技”直播,深入分析了杭州与阿里巴巴相互成就的共生密码。
倪鹏飞认为,从阿里巴巴成为全球AI第一阵营企业到杭州崛起为“AI之城”,两者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文化基因、创新生态与战略协同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重文化”成就杭州AI
在倪鹏飞看来,杭州的崛起深植于其“重视商业、重视科教、重视生活”这三重文化基因,而“三重文化”与智能时代天然契合。
杭州的这一文化特质在农业时代便已显现。早在南宋时期,杭州就已经是商业之都,明清时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更是彰显其生活品质的吸引力。近代以来,浙商精神与科教资源结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文化优势。进入智能时代,这三种文化从分离走向融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商业文化催生了民营经济的繁荣,浙江连续多年占据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总数第一;科教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土壤,杭州的高校与科研机构成为AI人才的摇篮;生活文化则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形成了开源创新的社会氛围。
倪鹏飞认为,“三重文化”既是历史遗产,也是适应智能时代的密码,使得浙江在AI时代如鱼得水。“杭州成为智能化顶级城市,起源是2000年左右诞生阿里巴巴,” 倪鹏飞指出,“阿里巴巴获得巨大成功后一直坚守杭州,又带动了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AI企业的蓬勃成长。”
阿里巴巴的崛起成为浙江文化基因的现代化表达。倪鹏飞将阿里定义为“龙头企业、平台企业、通用企业”这三重角色,其成功不仅在于自身壮大,更在于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创新生态。(注:之所以说阿里是通用企业,是因为它提供的技术和服务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首先是需求倒逼改革,企业推动政府创新。阿里对数字化商业环境的需求(如电子支付、云计算)倒逼当地政府率先改革;“数字浙江”战略的推进、杭州“城市大脑”的落地,均源于阿里等企业对高效政务与数据互联的需求。倪鹏飞指出:“阿里虽然是一家商业企业,但其创新需求推动了政府供给侧的变革。”
其次是生态外溢效应,如何从“大树底下不长草”到“森林生态”。传统经济中,龙头企业往往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但阿里却形成了“大树底下长森林”的格局,其核心在于智能经济的超大规模效应。此外,阿里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外溢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基础设施。
“规模经济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人才、科技、资金等硬件资源方面,使得许多想进入或是已经进入的中小企业能够分享、共享;二是软件,创新企业成功了以后,创新的思想、理念、信心等会带动模仿、扩散、联想。”倪鹏飞进一步指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的这句话鼓励了很多人去试一试、闯一闯。龙头企业的创新成功也给其他企业带来了继续创业、扩大创业的信心。
倪鹏飞引用城市学的一个观点说:“一个拥有伟大企业的城市才能是伟大的城市。”他认为,杭州与阿里正是这一论断的最佳注脚。
三体联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样本
日前,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省域实践。
如何通过政企联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样本?倪鹏飞指出,应该以企业为主体、推动政府、企业和家庭(个人)“三体联动”,通过“抓大带小”,调动各方资源和动力,共同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阿里巴巴具有龙头、平台和通用三大特性。政府与阿里签约,能够实现政府和企业的深度供需互动。政府知道企业需要什么、创新需要什么,从而提供支持;阿里这样的龙头企业可以发挥平台、通用的特性,集聚AI的关键资产,形成AI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创新AI时代的创新创业环境。”倪鹏飞表示。
如何持续保持这种先进性?倪鹏飞给出了三方面的具体建议:第一是创新AI时代的创新创业环境。AI时代的环境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都不一样,需要政府与企业创新探索;
第二是抓住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家庭主体(个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不仅激发浙江、杭州当地人的潜能,也能够聚集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人才;
第三是“抓全球”。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抓全球化。规模经济在AI时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全球化”聚集全球稀缺资源,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