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里,就有一家这样的“美德信用超市”。超市里购买商品不用人民币,而用“美德币”,学生们通过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善行积累美德币,兑换心仪奖品。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这家由学生自主管理的超市已成为校园里最火爆的“打卡地”,孩子们在“德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通讯员 刘明明
一家超市并不稀奇,开在学校里的超市也无甚新鲜,但超市一周只开一次,却次次顾客爆满,营业结束大家也不愿离去,那这家超市,到底是有着怎样的魔力?
在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里,就有一家这样的“美德信用超市”。超市里购买商品不用人民币,而用“美德币”,学生们通过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善行积累美德币,兑换心仪奖品。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这家由学生自主管理的超市已成为校园里最火爆的“打卡地”,孩子们在“德有所得”的体验中,悄然播下美德的种子,火爆的超市卖场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也愈发的生动化、常态化。
超市商品用“美德”兑换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每周五下午,是美德信用超市的营业时间。这一天,兑换队伍从超市门口排到了走廊尽头,足足有上百人,学生们秩序出入超市,仔细挑选心爱的商品,然后付上积攒了好久的“美德币”,欢欣雀跃地离开。
“我们这边的货已经进了第四批了,每次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不愿走,在这里流连忘返,想再多呆一会儿。”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德育与学生发展中心主任王斌称,超市里有300多种学习文具,100多种益智玩具,从橡皮、钢笔、益智魔方,到笔记本、作业本和名著故事等商品,都是学生们日常所需的东西。超市内店长、副店长、安保人员、会计等职务均由学生担任,全程参与运营,覆盖了全校3700余名学生。
美德币通过班级量化评定发放,10元美德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发放范围涵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家务劳动等行为。截至今年三月底,学校已经发放了8.6万元美德币,学生兑换已经超过3万元。“比如说有的学生请假没有来学校,其他同学助人为乐帮他做值日,老师就会奖励他美德币,学校建立美德超市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树立传统美德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向善、向上、向阳。”王斌说。
从“被动约束”到“主动行善”
学生“做好事”更有动力
六年级一班的王展欧同学是美德信用超市里的常客,前不久,他因为帮助同学获得了美德币,来超市里兑换了一支钢笔,“回到教室后用这支钢笔写字感觉特别舒服,特别有成就感。”目前,王展欧最想在超市里兑换的一件商品是变形魔方,为此,他已经攒下了50个美德币,还差170个可以成功兑换。
王展欧觉得,自从学校里有了美德信用超市后,大家做好事更加积极了,那些使用美德币兑换来的商品,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强的荣誉感和满足感,“我们班的赵同学攒了好长时间,用200个美德币换了一个呼啦圈儿在体育课的时候使用,感觉特别好。”王展欧说。
而美德超市给校园里带来的这些明显变化,王斌和其他老师们也有着更直观的感受。“有的同学以前不爱讲卫生,但是有了美德超市以后,会主动捡拾校园里的垃圾。他想通过自己的美德积攒积分,换取自己的心爱之物,有了去做好事的动力,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同学们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王斌说。
拾金不昧收获锦旗
500美德币重奖三年级学生
从品德行为、学习表现、实践活动、文明守纪等方面储存文明行为习惯、积攒美德积分,就可以来美德超市兑换到相应的“奖品”。“美德信用”被“明码标价”,抽象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具体行动,内化美德、外化于行,在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营造出了优良的校园风尚与氛围。
今年1月22日,学校放寒假期间,三年级学生赵语涵探亲途中捡拾到了一个装着万元现金的钱包,寒风瑟瑟里,她坚持留在原地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把钱包归还给了前来着急寻找的失主。2月17日,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失主特意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学校,点赞她小小年纪拾金不昧的义举。
学校经过研讨商量,决定奖励赵语涵500美德币,很快将发放到她的手上,“对于拾金不昧,我们要重重的奖励!”王斌说。
主动满足学生呼声
德育“新生态”不断升级
六年级学生赵梓彤从上六年级开始就在美德超市里工作,到如今当上店长,已经工作了半年多了,平时,他在超市里负责登记,看管纪律、给店员分配工作。“玩具和笔是比较畅销的,大家都觉得开放时间太短,想兑换更多的东西。”赵梓彤称,自己已经积攒了200多个美德币,但想要兑换的目标商品,目前还没有在超市里出现。
对于像赵梓彤这样没有选到心仪商品的情况,学校里也已经做出了计划。“很快我们要对美德超市进行改造升级,扩大面积,下一步就增加商品的种类,让孩子们能够买到更多可心的商品。”王斌表示,学校近期会发放一个问卷,调查一下学生对商品的一些喜好,根据统计结果调整超市里的商品,让同学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此外,在美德信用超市建立之初,学校就将家校合作、校社合作考虑在内,让学生们在学校之外的一些彰显美好品德的行为也能同样受到奖励。“比如说给妈妈洗脚,帮助家长做饭,清扫屋子、叠被子等,家长和班主任沟通后就会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老人、去社区里清理环境等等,也都有美德币的奖励。”王斌说。
一支钢笔、一个呼啦圈、一个变形魔方……这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商品以美德币兑换的方式到了学生们的手中,就承载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是奖励善行的“小超市”,更是塑造品格的“大课堂”,将美德诚信建设贯穿在了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这里,每一枚美德币都在记录成长,每一次兑换都在点亮向善的星光。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