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在九十年代遭遇重大打击,险些就从发达国家的位置上跌落了,基本上也可以把这视为中等发达国家收入陷阱,但日本的情况又和南美洲、东南亚有所不同,情况要更复杂一些,而且最近中国楼市的下跌,也有许多人引用日本的案例来分析,两者虽然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差别还是挺大的。
日本在九十年代遭遇重大打击,险些就从发达国家的位置上跌落了,基本上也可以把这视为中等发达国家收入陷阱,但日本的情况又和南美洲、东南亚有所不同,情况要更复杂一些,而且最近中国楼市的下跌,也有许多人引用日本的案例来分析,两者虽然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差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分析日本的经济,就要从它独特的组织体制开始,日本的组织体制和世界上其它国家都不一样,它是一种以二元君主制和一元君主制交替的状态进行的。
通常农耕民族,因为居所固定,便于组织,多采用一元君主制的方式建立国家,但游牧和海洋民族因为组织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多采用二元君主制来组织国家。
这也很容易理解,农耕基本是以村庄、城镇的形式存在的,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聚落,就能很方便的把人力物力聚集起来,但游牧民想这样组织就很难,因为它的聚落是不固定的,你要实行管理就会变得很困难,因为首脑和地方很难进行通信。
为什么古代朝廷建立第一件事就是打通全国邮递系统?
因为只有首脑和地方能够快速通信,才能进行上传下达,而游牧的话想实现精准的指令传达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只能把统治权下放,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多层治理结构,搞出二元君主制了。
海洋民族也是一样,它的精华就是船只,每条船的船长天然就是首脑,你想发号施令没那么容易,所以游牧和海洋民族天然就是二元君主制。
但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奇怪,它既是农耕又是海洋,所以经常在这两种制度之间转换,一元君主制的好处就是土地承载上限高,小小的土地可以养育很多的人口,二元君主制的优势就是扩张性强,它能对新占领土进行比较有效的统治。
这两点在日本身上都有体现,日本的土地承载能力甚至比中国还强点,它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不到十分之一,但人口却有中国的六分之一,人口密度是相当大的,人多就意味着人力资源多,潜力自然更大,而扩张就更不用说了,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叫做征夷大将军,这一点玩过《信长的野望》和《太阁立志传》的人都知道,这征的夷就是虾夷岛,也就是北海道,你想想,一个国家的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法统都是征夷了,这扩张性强不强?
相比起来中国扩张的法统就不太行,虽然宣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从周朝以来基本没哪个皇帝会按这个来做事,至于汉朝的虽远必诛,听上去挺提气的,但你细细分析,其实也就一个无限自卫反击权而已,至于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更是跟个笑话一样,一副挺好了挨揍的倒霉样子,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只知死守不知进攻扩张,基本上一元君主搞得越久,国土就越少,没有打出去的勇气和治理新国土的手段,一天到晚的守肯定是守不住祖宗基业的。
为什么周和汉能把中华文明发展壮大,唐朝还有点什么都护府之类,到了大怂朝和大萌朝就只剩下装怂卖萌呢?
其本质不过是一元君主的控制欲罢了,边区封个节度使,害怕控制不住呀。君主不放心呀,向外扩张,功高震主呀,本质其实都是一元太弱,只能弱化手下组织,怕压不住场面罢了,而二元君主制相比起来就会好点,至少权力不会抓得太死,边境上至少有个总督区,都护府啥的派出机构可以全权做出指令,这样扩张起来的效果当然会好得多。
日本就具备了这两种组织体制的一些共同优势,地方上总共有六十六个国,如果首脑出了问题,还有替补的班子可以用用,谁强谁就上,而一旦领土扩张,还可以搞出更多的国来,无非也就多封一套班子而已。
日本的所谓脱亚入欧和脱欧入亚,本质上就是这两种组织体制交替进行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早期,明显是二元君主制更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日本就实行脱亚入欧,让日本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起来,而到了二战后,自由资本主义已经不行了,进入垄断资本时期,这时日本又开始脱欧入亚,借助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的产业,偏偏这两种形式都还玩得不错,造就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
为什么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快速崛起?
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是战败国不用建设军队,因此军费开支可以省掉好大一笔钱,一个正常国家的军费开支大约占收入的百分之十七左右,也就是六分之一的样子,如果不用搞军队,这六分之一的开支就省下来了,把它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话,可以搞不少赚钱的项目了,而日本在经过几十年还完了战争赔款后,不用军费开支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在八十年代大放异彩,一度压得美国制造业几乎破产。
第二个原因就是日本的技术底子还在,又因为搞一元君主制所以能承载的人口上限很多,人力资源充足加上国家资本主义的产业支持,技术升级的速度就变得非常快,这一招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用过,但日本的技术底子是真的不错,它是一战之前,英德法意美俄之后的第七个工业国,像奥地利这种半调子其实都称不上完全工业化,造不出好的战列舰。
在一战之前,能造出好的无畏舰,其实就是科技发达的一个直接证明,无畏舰必须有先进的动力系统,有了这个,能源科技肯定不差;还必须有全装重型火炮,有了这个材料科技肯定不差;还必须有先进的设计水平,包括计算重心分布、舱室布局和结构设计等等,还要能组织长产业链生产,可以说在当时,只要能造出好的无畏舰,国家的科技实力就已经很强了,和现在造航妈差不多的样子。
日本有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再加上二战后不用养军队,经济发展得超快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国对付日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说以前美国搞死的那些经济小国算是臭虫老鼠一级,美国伸伸手指,跺跺脚就可以捏死踩死,日本就至少是一头狼的级别了,美国想动它就没那么容易了,至少要用枪才能打死,日本在八十年代是真的赚了很多美元的,你想像东南亚那样用海量美元冲击日本外汇是不行的,美国想收割日本,首先就是要打击日本的外汇储备,而打击外汇储备最好的办法就是逼迫日元升值。
美帝逼迫日元升值有两大好处:
第一是降低日本出口顺差,我们都知道,本币贬值是对出口有利的,而升值是对进口有利的,美国先通过逼日元升值,让日本赚外汇的能力下降。
第二是日元升值的过程中,原先日本的天量美元外汇储备的防御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我举个例子,假设日本拥有一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而它对应发行的日元是两百比一,也就是日本可以靠这一千亿美元发行二十万亿日元,如果逼迫日元升值一倍,那它就只能发行十万亿日元了,而美国肯定是在逼日元升值之前就用大把美元兑换好了日元,只等日元一升值,它所掌握的日元资产就值钱了,而日本手里的美元外汇就不值钱了,这时候只要花一半的代价,就可以把日本手里的天量美元外汇兑空,而一旦日元转换成美元抽离,日本必然爆发极为严重的通缩经济危机。
而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它搞经济搞得那么好,美国的这点小手段也看得很清楚,但美国是日本的爸爸国,这命令下来了不得不听啊,所以日本只有趁着本国货币泛滥的时候,拼命购买美元资产对冲,从这一点上来看,日本的经济水平就比什么阿根廷,东南亚国家什么的高明多了,如果日本不趁着手里美元多的时候跑美国拼命买买买,而是在外资流入的时候拼命超发本币,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只会更大,只有趁着外资流入,日元还升值的机会多买美元资产,同时多买诸如中国煤炭之类的能源资产,消耗掉过多的美元储备,这才不会让本币超发太多,将来外资撤走的时候,政府还可以依靠手里的美元资产为依托进行财政扩张,把居民杠杆对冲掉。
因此,政府在经济危机之后实施了多年的超大宽松货币政策,这都是靠美元资产和资源品来支撑扩表,靠着这些海外资产对冲,总算为日本经济保留了一口元气,没有像其它中等发达国家一样被直接玩死。
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本币绝不能无限制的大幅升值,当然也不能无限度的大幅贬值,最好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外汇控制也绝不能放松,在本国还没有高超的金融控盘水平前,任何放松外汇的行为都会招致美元资本的来回冲击,同时在外资大量流入,国内资产被货币泛滥炒得太高的时候,一定要多一分清醒,不要随便用这些派生出来的货币去无限扩大产能,要知道别人准备搞你,肯定已经想好了对付你的过多产能的办法。
最好像日本一样,趁着本币升值,本币财富增加的时候多配置一点外币资产,这样一旦美元流出,内资萎缩的时候,还有一笔美元资产可以救命,如果不明天时,当外资疯狂涌入的时候不知道对冲,只知道拼命扩大产能,上杠杆提高资本开支的话,当外资准备收割流出的时候,顺手打击一下你的出口业务,你的本币资产就会遭受沉重一击,这时候有外币资产和资源品对冲的话就会好受得多,经济、货币和股市都是有很深层次联动效应的,必须放眼全局,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否则就只能被动防守,永远也攻不出去。
标题中写的日本人跨越了陷阱,但是日本岛并没有跨越。因为日本在海外有很多资产,然后在海外也有很多日本人,像什么巴西、阿根廷、中东那些地方,各个地区都有很多日本人在那里去生活,而且都过得不错。
这说明日本整体的对外投资,差不多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日本岛因为资源实在是有限,所以将来如果地缘政治发生严重问题,比如说海上被某大国封锁的话,日本的中等发达国家的地位就很不稳妥了。
来源:坦荡的青山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