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中东土豪,萝卜快跑的出海密码有多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6:33 1

摘要:2025年3月29日,百度旗下无人驾驶平台萝卜快跑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协议,宣布将部署超过1000台全无人驾驶汽车,这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首次大规模出海。

文/王德生

2025年3月29日,百度旗下无人驾驶平台萝卜快跑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协议,宣布将部署超过1000台全无人驾驶汽车,这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首次大规模出海。

而就在同一天,萝卜快跑还与阿联酋Autogo公司联手,剑指阿布扎比最大无人车队。

这一连串动作,不仅让中东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的“新战场”,更揭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深层逻辑——用技术硬实力撬动政策红利,用成本优势碾压国际对手。

但这场胜利绝非偶然。从阿联酋AI部长奥马尔·苏丹·奥拉马那句“希望明年大会车队全由萝卜快跑支持”,到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试乘后高呼“这就是未来!”,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正在用数据、成本和场景适配能力,撕掉“跟随者”标签,成为规则制定者。

然而,沙漠中的狂欢背后,暗礁犹存:本地化运营、政策博弈、极端环境考验……这场中东突围战,究竟是中国自动驾驶的“成人礼”,还是全球化野心的“试金石”?

01

政策红利与极端场景的双重诱惑

中东从来不是科技荒漠,而是野心家的试验场。

迪拜选择萝卜快跑,本质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联姻。对阿联酋而言,经济转型压力迫使其押注数字经济——2023年沙特向小马智行注资1亿美元,阿布扎比向文远知行发放首张全域自动驾驶牌照,早已显露端倪。

而萝卜快跑的入场,恰逢迪拜启动“5G-A全国商用”计划,超高速网络为车路协同铺平道路。

更关键的是,中东的极端气候成了天然测试场:50℃高温、沙尘暴、复杂交通流……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里的技术验证结果,足以说服全球市场。”

但政策包容性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与欧美对数据安全的严苛审查不同,阿联酋在2025年WGS峰会上明确表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是国家变革性发展的关键。”

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力,让萝卜快跑仅用1个半月便完成从高层对话到千台落地的“迪拜速度”。

反观美国,通用Cruise因安全争议折戟旧金山,Waymo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玩家反而在中东找到“政策洼地”。

02

成本砍到Waymo的1/7,靠什么?

“成本仅为Waymo的七分之一”——这是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最震撼的标签。

拆解其成本密码,硬件降本与数据复用构成双引擎。以此次部署的颐驰06车型为例,车身搭载4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颗摄像头的“豪华配置”,却通过百度Apollo与江铃的联合研发实现规模化量产。

更关键的是,中国复杂路况积累的1.5亿公里数据,让算法泛化能力远超对手。李彦宏曾直言:“在中国练出的自动驾驶,放到全球都是降维打击。”

商业模式上,萝卜快跑选择“农村包围城市”。不同于Waymo聚焦高端出行,其在国内已覆盖公交接驳、夜间窄路等场景,日均单量突破30万次。这种“接地气”的运营经验,恰好匹配中东城市化进程中的混合交通需求。

而Apollo ADFM大模型的应用,更让车辆具备“自学习”能力——面对迪拜突然出现的骆驼群,系统可通过实时感知调整策略,无需工程师远程干预。

03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

萝卜快跑的出海路径,暗藏中国科技企业的集体转型:早年靠“性价比”换市场,如今用“生态”建壁垒。

与Autogo合作阿布扎比车队时,百度不仅输出车辆,更将调度系统、运维标准打包植入。这种“交钥匙方案”,让合作伙伴从“采购商”变为“利益共同体”。而在新加坡,右舵左行测试经验直接复用香港牌照成果,实现“技术平移”。

总结

无人驾驶的“大航海时代”,中国需要更多“萝卜快跑”

当1000台无人车驶入迪拜街头,这场博弈早已超越技术本身。它既是中国供应链(江铃)、算法(Apollo)、商业模式(萝卜快跑)的体系化胜利,也是全球化2.0时代“技术主权”的争夺缩影。

这场中东战役证明:中国科技企业正从“追赶者”转向“领跑者”,而唯一能限制他们的,或许是自身的全球化想象力。

下一个十年,无人驾驶的终局不属于某个国家,而属于那些敢把实验室搬到沙漠、敢用数据重构规则的人。萝卜快跑的中东故事,或许只是序章。

来源:网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