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岁演15岁少女,弹幕里飘满“壮”“出戏”,我第一反应不是骂导演,是把手机举到镜子前照了照自己——腰上那圈肉比刘涛胳膊还松,键盘却敲得飞起。
40岁演15岁少女,弹幕里飘满“壮”“出戏”,我第一反应不是骂导演,是把手机举到镜子前照了照自己——腰上那圈肉比刘涛胳膊还松,键盘却敲得飞起。
她出来那天,热搜挂着#刘涛身材#。
点进去,有人贴剧照,有人贴健身房自拍。
我盯着那张剧照愣神:粗布麻衣、乱发、脸晒得发红,确实不像宫里娇滴滴的小郡主。
可下一秒镜头切到她背着一筐炭火在雪地里跑,我信了——这姑娘就是从蜀地逃荒来的,骨头里带着劲。
后来看采访,导演张黎说选她,就因为“逃荒的人不可能纸片”。
一句话把滤镜撕得干净。
我们天天喊审美多元,真来个不骨感的少女,又嫌人胖。
挺双标的。
再说回她自己。
王珂破产那年,她刚生完二胎,半夜接到银行电话,转头就去剧组报到。
三年拍十几部戏,综艺里劈叉、唱跳,回家还得哄孩子写作业。
她没卖惨,只说“健身是我唯一可控的”。
十年雷打不动六点起床跑步,撸铁撸到能单手抱娃拎菜。
有次直播,她边压腿边回弹幕:“瘦成闪电?
闪电劈不到我,我得扛房贷。
”
我刷到这段笑出声,转头把奶茶扔了。
不是被鸡汤感动,是突然懂了:她争的不是少女感,是选择权。
可以演15岁,也能演50岁;可以穿束腰古装,也能穿背心秀肌肉。
身材不是标签,是工具。
现在新剧播完,评分两极。
夸的说她演出了乱世里“活下来的野劲”,骂的还在纠结“脸不够嫩”。
”
说到底,刘涛用一身腱子肉把“少女感”这词砸了个坑——原来年龄可以不是枷锁,键盘侠的审美才是。
来源:率真河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