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这脖子僵得像块钢板,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开会总走神。”在坪山区中心医院中医科诊室,28岁的程序员小林描述着自己的困扰。接诊的中医科主任焉石发现,这位年轻人不仅存在颈椎错位,舌苔厚腻、脉象细弱等亚健康体征同样明显。经过“中药调理+棍针拨筋+火龙罐理
“医生,我这脖子僵得像块钢板,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开会总走神。”在坪山区中心医院中医科诊室,28岁的程序员小林描述着自己的困扰。接诊的中医科主任焉石发现,这位年轻人不仅存在颈椎错位,舌苔厚腻、脉象细弱等亚健康体征同样明显。经过“中药调理+棍针拨筋+火龙罐理疗”的综合治疗,两周后小林惊喜地发现,持续半年的头痛和失眠已得到明显缓解。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在快节奏的当下社会,像小林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坪山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数据显示,前来就诊的25-45岁上班族占比持续攀升,慢性劳损、颈腰椎病、睡眠障碍成为三大“职场通病”。焉石指出,很多职场人士把持续性疲惫当作“职业标配”,实则这些信号提示机体已处于失衡状态,可能逐步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继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器质性病变,同时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形成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类职场健康隐患,中医科建立起多维干预体系。每位就诊者都会接受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综合诊断)与体质辨识双重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调理方案。据介绍,典型方案包含五大要素:道地药材配伍的中药汤剂,平衡火罐、火龙灸等特色理疗,根据舌象定制的食疗建议,办公室适用的简易运动指导,以及针对性的情绪疏导方法。
“职场友好”服务让健康触手可及
为将“治未病”理念深植职场人群,中医科将医疗服务从诊室延伸至企业,送诊上门化解“没时间就医”的难题;定期开办的“办公室中医课”更是场场爆满,医师们带着针灸模型、穴位图,在会议室开讲《春季中医护肝养生》《键盘手自救十二式》《颈椎病防治》。该系列体验课已助力超5000名职场人士从“中医小白”进阶为“养生达人”,从被动忍痛转向主动调养。
对于不同症状群体,中医科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①长期伏案人群:通过棍针拨筋疗法松解筋膜粘连,配合祛风解痉法改善颈肩腰腿痛。
②慢性疲劳群体:运用刺络放血祛除体内瘀滞,结合火龙罐调理阳虚体质。
③情绪失调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调节植物神经,辅以情志疏导重建身心平衡。
“别小看5分钟的耳穴按摩或颈部拉伸,这些中医养生智慧贵在坚持。”焉石提醒,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倦怠乏力、颈肩僵硬影响睡眠、情绪波动难以自控等情况,应及时到中医科进行专业评估。
来源|晶报APP
记者:孔海茵 樊曦钰
编辑:刘珂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