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四环并举”新时代职业院校红色基因铸良匠育人新模式探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6:33 1

摘要: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深入挖掘其与职业教育紧密相连的红色资源,建成职业院校培根铸魂的育人高地,创立“又红又专铸良匠”的育人模式是部省共建江西“五个高地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和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

(中华儿女江西网 乾龙)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深入挖掘其与职业教育紧密相连的红色资源,建成职业院校培根铸魂的育人高地,创立“又红又专铸良匠”的育人模式是部省共建江西“五个高地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和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品德、“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针对职业院校在推进思政课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的问题,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为有效解决职业院校在思政课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方面的不足,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红心育魂、以红铸匠”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四环并举”的红色基因铸良匠育人新模式。该模式以引进本土红色清唱剧《党的女儿》作为教学资源和文化品牌为起点,通过“舞台+思政”的“双育”(育才育德)项目教学改革,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时,依托多项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断深化红色基因融入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具体实施上,该模式通过“四位一体”的教育内容(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和“四环并举”的培养体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实现了红色基因与职业教育的全方位、深层次融合。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这一模式不仅在学校内部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

  将红色基因深植于职业教育之中,对于孕育同时兼备红色精神底蕴与精湛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此举不仅有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为塑造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群体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能。而且,它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直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面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水平,为未来职业生涯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红色基因融入“四位一体、四环并举”模式的实施路径

  课程育人:红色课堂中的职业知识传承。在理论教学层面,本校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红色思政元素,创立了红色课堂。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如《舞台艺术实践项目-党的女儿》《管理学基础》《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石,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如《革命传统教育概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红色文化》等,这些教材不仅涵盖了专业知识,更融入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通过构建“四维共育”的课程内容体系,即职业知识培养、红色基因传承、文化自信增强与工匠精神融入,红色课堂成为了传承江西红色基因、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阵地。

  文化育人:红色校园中的职业素养提升。文化育人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模式依托红色经典音乐剧《党的女儿》、诵读红色家书、红色故事演讲等多样化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以及省级非遗传播基地、红杜鹃合唱团等红色示范育人平台,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基地的深入研究,红色校园文化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了有机融合。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职业素养得到了锻炼,红色基因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实现了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育人目标。

  实践育人:红色基地中的职业技能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本育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与江西省博物馆、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等红色实践基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红色基地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重走红军长征路、接力奋斗新时代”等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文化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红色历史,锤炼职业技能,实现了知行合一。这种“五维协同”的实践育人模式,即走访、观看、研究、学习、讲述,有效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凝练出“思想红、实践红、专技红”三红合一的红色文化践行新思路。

  网络育人:红色网络中的职业精神塑造。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了红色网络育人体系。通过整合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育人形式,构筑了包括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在内的多渠道宣传平台。师生共同创作的原创红色文化精品,如《红旗》《信仰的力量》《追梦》等,不仅在校内广泛传播,还推向了国内媒体,实现了师生职业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共育。红色网络育人不仅拓展了育人的空间,还使红色文化传承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红色基因融入“四位一体、四环并举”模式的实施成效

  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平台构建。为了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本育人模式致力于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平台。首先,通过创建红色课堂,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其次,打造红色校园,通过悬挂革命领袖画像、设置红色文化宣传栏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建立红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进行实地学习。最后,构建红色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红色文化在线课程,打破时空限制,让红色文化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还参与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制定等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与红色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深刻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与价值。

  “德技并修、立德树人”的全面育人理念。本育人模式始终坚持德育与技能并重的全面育人理念,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举办红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构建。从课程教学到校园文化,再到社会实践和网络教育,模式构建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在课程教学上,通过第一课堂创建红色课堂,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在校园文化上,通过第二课堂打造红色校园,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在社会实践上,通过第三课堂实践红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在网络教育上,通过第四课堂构建红色网络,开发红色文化在线课程。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素养和精神的全面培养。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为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学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种精神上的引领和塑造,是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无法替代的。红色基因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与工匠精神有着内在的契合性。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种精神品质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成绩,也为社会发展贡献了更多力量。项目实施后,学生毕业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显著增加,就业率和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率大幅提高。同时,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兼具工匠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研究聚焦于红色基因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与传承,通过构建并实施“四位一体、四环并举”育人模式,即围绕课程、文化、实践、网络四大核心环节,实现学生职业知识、技能、素养、精神的提高。研究发现该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还促进了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研究将深化探索红色基因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应用与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以期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推动数字化转型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进一步优化“四位一体、四环并举”模式,促进红色基因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传承与创新发展,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职业道德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来源:赣鄱儿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