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旭(685—759年),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一字季明,吴(今江苏苏州)人,官金吾长史、工书,精通楷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最为知名。
编辑/行简 内容纯属个人看法, 非官方解读,如有不同见解,请多多包涵
张旭(685—759年),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一字季明,吴(今江苏苏州)人,官金吾长史、工书,精通楷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最为知名。
张旭像
张旭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又与李白诗歌,裴旻的剑舞,时称“三绝”。
张旭每次喝得微醺或大醉后,他的灵感就如泉涌。情绪被酒点燃,平日里可能还会有所收敛,醉酒后却能完全释放自我。在这种状态下,他不顾周围人的眼光,甚至在王公贵族面前也能“脱帽露顶”,拿起毛笔就开始尽情挥洒。
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自落笔,故称“张颠”, 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
苏州园区金鸡湖景区·张旭三杯草圣传雕塑
张旭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有“草圣”之称,在书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醉尉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街巷。
开元年间,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在常熟任县尉,他嗜酒如命,每饮必醉,醉后常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作书,甚至用头发蘸墨书写,人称“醉尉”,而他在常熟城区的住地便被称为“醉尉街”。
醉尉街小巷
醉尉街宽不足四步,长不过300余步,总共不到20个门牌号,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它位于塔后街北侧约60米处,与方塔园一墙之隔,处于常熟古城东部,东门大街南侧。
张旭在常熟县尉任上时,其判决书上的书法笔迹奇妙,被一老翁珍藏。张旭得知老翁家藏有其先父遗墨精品后,拿来观览,此后他书法技艺精进。人们将他写字洗笔的地方称为“洗砚池”。
洗砚池位于常熟东门方塔附近,曾长期保留着张旭洗笔砚的池塘,即“洗砚池”,不过如今池已不存,只留下了巷名。
张旭在书法史上地位崇高,他不仅继承了前人草书的精华,还开创了狂草这一书体,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
他的学生怀素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狂草风格,与他并称“颠张醉素”。
后世许多书法家如黄庭坚、米芾、祝允明等,都从他的书法中汲取了灵感,丰富了自己的书法创作。
除了书法,张旭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意境深远,富有情趣。
来源:行简放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