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欢笑时,精神与形体共舞, 快乐如音符,跳跃在时光的乐谱。 在悲伤时,彼此相拥而哭, 用坚强的意志,抵御痛苦的侵逐。
文/邱晓辉
诗曰:
《心之境》
心中有数心踌躇, 筹谋未来志如初。 蓝图绘就梦想路, 步步为营展宏图。
心中无数意迷茫, 徘徊歧途黯神伤。 仿若暗夜寻灯塔, 渴望光明心远航。
山中泉水倾泻注, 奔腾跳跃欢歌赴。 清澈晶莹映天地, 灵动活泼情难束。
泉流潺潺润心田, 唤醒沉睡希望燃。 涤荡尘埃净灵魂, 赋予生机焕新颜。
心中有数当奋进, 把握时机莫空等。 目标明确勇前行, 风雨兼程志坚忍。
心中无数需反思, 整理思绪寻真知。 借鉴经验勤探索, 迷雾渐散见晨曦。
泉水叮咚奏乐章, 和谐韵律醉心房。 伴随清风舞翩跹, 诗意画卷韵悠长。
心中有数心敞亮, 智慧光芒耀前方。 洞察世事明真理, 淡定从容心不慌。
心中无数莫慌张, 静心沉淀思良方。 学习积累增智慧, 终能破茧成蝶翔。
山中泉水永流淌, 见证岁月诉沧桑。 奔腾不息不停歇, 勇往直前志高昂。
心中有数心不惊, 沉稳应对风雨晴。 规划人生方向定, 梦想之舟扬帆行。
心中无数亦无惧, 勇敢尝试寻谜底。 挫折磨炼铸坚毅, 成功之路渐清晰。
泉水飞溅化雾霭, 如梦似幻仙境来。 心灵沉浸此妙境, 烦忧尽消乐开怀。
心中有数心自安, 坚守信念破难关。 持之以恒不停步, 辉煌成就耀人间。
心中无数且休叹, 抬头仰望星辰灿。 汲取力量再出发, 未来之路光灿烂。
山中泉水育芳华, 滋养万物绽奇葩。 恩泽大地情无尽, 生命之歌传天涯。
心中有数展雄才, 胸怀壮志傲尘埃。 纵横四海创伟业, 名留青史笑颜开。
心中无数勿悲哀, 重整旗鼓再登台。 奋发图强终有日, 荣耀加身笑颜来。
泉水奔腾永向前, 无畏险阻志更坚。 一路欢歌一路笑, 梦想彼岸在眼前。
心中有数心飞翔, 穿越云霄任翱翔。 俯瞰山河美如画, 壮志豪情满胸腔。
心中无数莫彷徨, 坚定步伐向远方。 相信自己勇追梦, 终达彼岸迎芬芳。
山中泉水韵无穷, 诗意流淌在心中。 倾听自然的低语, 感悟生命的尊崇。
心中有数心从容, 笑看风云变幻中。 淡定自若迎挑战, 胜利之花别样红。
心中无数思变通, 灵活应对路路通。 创新思维破困境, 柳暗花明又一峰。
泉水清澈映月明, 宁静祥和氛围生。 心灵沐浴此光辉, 宁静致远心澄明。
心中有数心不惊, 稳扎稳打步不停。 积累跬步至千里, 辉煌未来亲手擎。
心中无数心莫忧, 积极探索解疑惑。 勇往直前不停歇, 成功曙光在前头。
山中泉水响叮咚, 宛如天籁醉清风。 陶醉其间心沉醉, 忘却尘世烦恼空。
心中有数心坚定, 披荆斩棘勇前行。 不达目标誓不休, 梦想成真喜泪盈。
心中无数心莫乱, 冷静分析找关键。 突破困境展笑颜, 人生之路更灿烂。
泉水潺潺永不休, 岁月悠悠情自留。 珍惜当下时光美, 莫让年华付水流。
心中有数心有谋, 高瞻远瞩展宏猷。 引领时代新风潮, 辉煌成就载千秋。
心中无数心莫愁, 虚心求教知识求。 充实自我展风采, 未来之路任我游。
山中泉水意悠悠, 带走忧愁解心忧。 心灵得到慰藉后, 重新出发再追求。
心中有数心无忧, 自信满满步高楼。 展望未来前景美, 幸福生活乐无休。
心中无数莫低头, 昂首挺胸向前走。 拼搏奋斗不停步, 美好明天在前头。
泉水奔腾气势雄, 一往无前破苍穹。 激励吾辈勇奋进, 铸就辉煌建伟功。
心中有数心不空, 丰富内涵智慧丰。 内外兼修品德美, 人生处处沐春风。
心中无数心莫蒙, 拨开云雾见晴空。 坚定信念追理想, 梦想之花别样红。
山中泉水响鸣钟, 唤醒沉睡心灵梦。 激发斗志勇拼搏, 创造美好新生活。
心中有数心有终, 坚持不懈志在胸。 努力付出终有报, 成功之果乐无穷。
心中无数心莫懵, 理清思路方向明。 勇往直前不停顿, 未来定能放光明。
泉水欢歌乐无穷, 伴随岁月永匆匆。 珍惜时光莫虚度, 书写人生精彩中。
心中有数心有荣, 追求卓越不放松。 勇攀高峰创佳绩, 荣耀加身乐融融。
心中无数心莫庸, 奋发图强改运逢。 努力拼搏展风采, 人生璀璨似霓虹。
山中泉水韵无穷, 倾诉世间爱与忠。 感悟其中真谛在, 心灵升华志向崇。
心中有数心有鸿, 志存高远傲苍穹。 拼搏奋进创伟业, 笑傲江湖展雄风。
心中无数心莫慵, 积极进取向前冲。 克服困难迎挑战, 胜利之歌响九重。
泉水清澈映霞红, 美丽景色意朦胧。 陶醉其中心欢畅, 忘却烦恼乐无穷。
心中有数心有聪, 明辨是非理自通。 坚守正道行无惧, 人生之路畅顺中。
心中无数心莫懵, 反思自省智慧浓。 不断成长进步快, 未来前景更恢宏。
山中泉水响叮咚, 唤醒希望在心中。 勇往直前不停步, 梦想实现乐融融。
心中有数心有容, 宽容大度展心胸。 和谐共处人间美, 幸福生活乐无穷。
心中无数心莫忡, 冷静应对自从容。 寻找方法解难题, 柳暗花明又一峰。
泉水奔腾气势宏, 激励人心志无穷。 勇攀高峰创佳绩, 辉煌人生耀苍穹。
心中有数心有蓬, 积极向上展欢容。 乐观面对生活苦, 幸福之花遍地红。
心中无数心莫瞢, 学习借鉴思路通。 开拓创新求发展, 美好未来在手中。
山中泉水意葱茏, 滋养心灵智慧丰。 汲取力量勇前行, 人生道路展新容。
心中有数心有茏, 规划未来目标崇。 坚定信念不放弃, 成功在望乐无穷。
心中无数心莫胧, 清醒头脑方向明。 努力奋斗迎曙光, 未来灿烂似繁星。
泉水清澈韵情浓, 润泽心田爱意融。 感受美好心灵醉, 生活如画乐其中。
心中有数心有桐, 凤凰来栖祥瑞逢。 品德高尚人敬仰, 事业辉煌步高峰。
心中无数心莫胧, 探索求知智慧充。 积累经验成长快, 未来之路畅通风。
山中泉水响琤琮, 奏响生命激情钟。 勇往直前不停歇, 梦想之旅乐无穷。
心中有数心有茏, 胸怀壮志展鲲鹏。 拼搏进取创奇迹, 荣耀辉煌映日红。
心中无数心莫懵, 思考总结智慧丰。 找准方向再出发, 成功彼岸定能逢。
泉水欢流意未穷, 伴随岁月乐相融。 珍惜当下时光美, 创造未来幸福中。
心中有数心有穹, 志向高远傲长空。 砥砺前行不停步, 辉煌成就耀寰中。
心中无数心莫慵, 振奋精神向前冲。 战胜困难迎胜利, 人生精彩乐无穷。
山中泉水韵重重, 倾诉心声情意浓。 聆听自然的教诲, 心灵升华志向崇。
心中有数心有钟, 坚守初心志未穷。 历经风雨终不悔, 人生之路展霓虹。
心中无数心莫懵, 反思改进路路通。 勇往直前不停滞, 未来光明映日红。
泉水奔腾气势汹, 一往无前志在胸。 激励吾辈多奋进, 共创辉煌建伟功。
心中有数心有融, 包容万物展宽宏。 和谐共处世界美, 幸福之花遍地红。
心中无数心莫恟, 冷静沉着自从容。 应对挑战心不惧, 成功在望乐无穷。
山中泉水响铮淙, 唤醒心灵梦想逢。 努力拼搏不停步, 未来之路耀华彤。
心中有数心有鸿, 志在云天展壮雄。 勇毅前行创伟业, 人生璀璨映霞虹。
心中无数心莫忡, 积极乐观自从容。 笑对生活风雨路, 幸福永远在心中。
《精神与形体的永恒相拥》
在生命的漫漫旅程之中, 精神与形体,如并蒂的莲朵。 相互依偎,不分你我, 编织着永恒长存的梦河。
精神似那璀璨的星辰, 在无尽的夜空中熠熠闪烁。 指引着方向,赋予希望的火, 让形体不再于黑暗中失落。
形体宛如坚实的大地, 承载着精神的厚重与广博。 每一步的前行,每一次的跋涉, 都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与依托。
当精神与形体紧密相和, 岁月的风雨也无法将其消磨。 心灵的光芒,肉体的坚韧, 共同抵御着时光的漩涡。
精神赋予形体以灵动的魂魄, 形体给予精神实在的依托。 彼此交融,互为因果, 成就生命不朽的传说。
在晨曦的微光里, 精神与形体一同苏醒。 迎接新的一天,充满激情, 向着梦想的彼岸航行。
在落日的余晖中, 它们共同感受宁静的温馨。 回顾走过的路,无悔无嗔, 心怀感恩,拥抱这美好的时分。
在欢笑时,精神与形体共舞, 快乐如音符,跳跃在时光的乐谱。 在悲伤时,彼此相拥而哭, 用坚强的意志,抵御痛苦的侵逐。
在奋斗的征途上, 精神激励形体勇往直前不停步。 在疲惫的时刻里, 形体依靠精神找到休憩的归宿。
春夏秋冬,轮回不休, 精神与形体,始终相守。 寒来暑往,岁月悠悠, 它们的融合,让生命永留。
无论是高山之巅的瞭望, 还是低谷之中的彷徨, 精神与形体,不离不弃, 携手走过人生的沧桑。
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 精神引领形体不断突破。 在情感的世界里沉醉, 形体陪伴精神感受爱的珍贵。
精神与形体合一不离, 如同琴瑟和鸣的音律。 奏响生命的华章,永不停息, 让身能长存,光芒永继。
《心灵之镜》
在尘世的喧嚣之中, 心灵宛如一面镜子, 纯净、干净、善良且坚定, 映照出真实的光明。
若心灵纯净无瑕, 信念如基石般安稳, 那镜中的世界清晰如画, 事物本质尽显无遗。
善良的光芒在心底流淌, 擦亮了这心灵的镜, 能看透迷雾,分辨真相, 在复杂的路上不会迷茫。
然而一旦心灵被污染, 非法与肮脏侵蚀了它, 那镜子便失去了光泽, 事物的模样变得模糊。
被黑暗蒙蔽的心灵, 分不清对错的界限, 在混沌中徘徊迷失, 合法非法也难以分辨。
纯净的心灵似清澈的泉, 倒映出美好的蓝天, 污染的心灵像浑浊的潭, 掩盖了真相的容颜。
信念支撑的心灵, 镜子闪耀着正义的辉芒, 被诱惑扭曲的心灵, 镜子里只有混乱与荒唐。
保持心灵的纯净, 如同守护珍贵的宝藏, 不让尘埃沾染了镜光, 让智慧的眼眸永远明亮。
用善良编织心灵的锦裳, 用坚定清扫镜子的暗霜, 如此才能清晰地洞察, 生活的真相与希望的方向。
莫让非法的欲望入侵, 莫让肮脏的思想扎根, 守护好心灵这面明镜, 方能在人生路上稳步前行。
纯净的心灵绽放芬芳, 污染的心灵陷入迷茫, 选择在我们手中紧攥, 镜子的清晰由我们把关。
以纯净为墨,信念为笔, 描绘心灵的美丽画卷, 拒绝肮脏,摒弃非法, 让镜子永远真实地展现。
心灵的镜子高悬天际, 映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保持纯净,坚守善良, 才能看清是非曲直的影踪。
在岁月的长河里航行, 心灵的镜子是导航的星, 纯净的光芒永不凋零, 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途程。
愿每个人都呵护心灵, 让镜子清晰,让灵魂安宁, 在善恶对错之间分明, 书写出正义与美好的人生。
序言
心如明镜
人的心灵就像一个明亮的镜子,当人们刚生下来的时候,镜子本身是纯洁无染的。但随着人们的成长,在不同环境中的尘埃就会落在镜子上。心灵的这面镜子,如果人们不经常擦洗它,不保护它。渐渐的镜面上就有了污垢,有了尘埃。以至于,有一天镜子中不能展现出事物的真实面目,人们就会在失真的镜面中看世界,这样看到的世界一定是被扭曲过的镜像。镜子没有一个稳固的支架,也容易破碎。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纯净的,是干净的,是善良的,是有坚定的信念支撑的。他就像擦亮了自己心里的镜子,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一个人如果被一些非法的事物,被一些肮脏的东西污染了心灵。心灵的这个明镜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质,这样,这个人就分不清对与错,分不清合法与非法。
一个人的爱与恨也和自己的心灵相关,一个人的心灵有了正确的判断事物的标准和红线,自然他对对错就会分辨的清晰。如果他的心灵中,没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判断对错的标准和红线,他就会在迷茫中,不知对错。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爱与恨,就是内心的自然反应。
心灵的这个明镜,人们应当经常用忏悔清洗,用善良擦洗,以便人们的心灵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情的对与错。
要让自己成为清廉纯洁的人,就要常常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身心中的“污垢”,及时“清洗”内外的污垢,保持身心的健康。
“心如明镜”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智敏锐、洞察力强,能够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然而,即使是一个心思细腻、洞察力强的人,也可能做出看似“糊涂”的事情。这种现象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情绪影响:即使是最理智的人,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也可能做出冲动的决定,事后看来可能是不明智的。
信息不对称:有时候,人们做出看似糊涂的决策,是因为他们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或准确。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即使是理性的人也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认知偏差: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存在各种偏差,比如确认偏见、过度自信等,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出现失误,从而做出看似糊涂的决策。
社会压力: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因为迎合群体意见或避免冲突而做出并非本意的选择,这种从众行为有时会导致看似糊涂的结果。
道德困境:在面对复杂的道德或伦理抉择时,即使是心如明镜的人也可能感到困惑,难以做出最佳选择。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糊涂”可能是出于对道德责任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即使是心智敏锐的人也可能做出看似糊涂的事情。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扫除一切的污垢,让心拥有明镜般的智慧
圣人修炼的三部曲
《道德经》第十章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有慧故能看清,无执故能包容。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当你的身心像婴儿一样柔软,就要开始“涤除”。
什么是“涤除”呢?“涤”相当于洗衣服的洗。洗什么东西?洗去心灵的污垢,比如贪婪、仇恨、愚昧、傲慢、嫉妒,这些烦恼都是心灵的毒素,我们称之为五毒,都是需要清除的。
“除”是清除。清除什么?清除身心的杂质。清除心的杂质,叫修心;清除身的杂质,叫脱胎换骨。练气之法、打太极拳、五禽戏,包括易筋经,都是在清除身体的杂质,让身体恢复健康。
“涤除”完成之后,会出现“玄览”。“玄览”的“览”是“鉴”的意思,也就是镜子。除掉杂质之后,心就成了非常神秘的镜子。这时,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神秘地沟通了。如果清除了所有的心灵杂质,让心灵变得像是明镜一样,就会出现一种智慧,叫大圆镜智。心像镜子,照出世界上的一切,但镜子本身却如如不动。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你去照镜子,镜子就照出你的样子;你想走开,镜子也不会留住你,镜面上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训练到一定的程度,你就没有烦恼了。老是觉得只过了一瞬间,实际上却过去很久了。我经常讲一个故事:我想请《甘报》的一个记者吃饭,那个记者也答应了,但是当我联系她的时候,她却对我说,你是六年前约的我,我一直等你请我吃饭,怎么等都等不到,现在,我人都在美国了,你才来请我。她也许觉得等了很久,但对我来说,也仅仅是一瞬而已。
我时不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看过《一个人的西部》,就会发现我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人家来找我,我上个厕所就忘了,还到外面看书去了,第二天想起来,想跟人家道歉,结果一转眼又忘了,到我真的跟他道歉时,已是几天后的事情了。我还会经常忘记给家里报平安,一下好多天都没有音信,老婆就非常生气。其实我心里没有那个概念,始终在应对眼前的事,做当下的事,就把一些事情给忽略了。有一年,有个朋友给我寄来两瓶子黄豆,当我记起要吃的时候,已经吃不成了,只能喂老鼠,因为过去好几年了。我最喜欢吃黄豆,但还是忘掉了,因为心里不牵挂。
因为我训练自己“境来则应,境去不留”,所以我不记东西。奇怪的是,虽然我不记得,但用得着它时,它又会自己冒出来。就像电脑一样,你双击一下文件夹,它就开了,里面的东西自然会展示在你眼前;如果不点鼠标、打开它的话,就不知道里面有啥。
“玄览”就是扫除一切的污垢,让心拥有明镜般的智慧。
“能无疵乎”,能没有一点瑕疵吗?能。擦掉一切污垢,就没有瑕疵、非常圆满了。做到这一点,修道就成功了。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时不时就会谈到治国的话题,他虽然退到了人找不到他的地方,但没忘老百姓。他希望治理国家的是圣人,而不是愚人或小人。当然,圣人不一定要当政治家,但要始终想着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说每个老百姓都有这个义务,都应该这么做,都应该有这样的德行和见识。就像曹刿,他去帮鲁庄公迎战齐国时,根本就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只是觉得当朝者不能深谋远虑,就想帮着出出主意。还有范蠡们,他们立了大功,然后转身就走,什么都不求,也是想为国家做点事,事做到了,人也可以走了,没什么甘不甘心的。这就是圣人。没有圣人的智慧,做不到这么伟大的事情。
“能无为乎”,就是能不瞎折腾吗?你记住,“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在爱民治国的同时,做到顺其自然。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能不能不要瞎折腾?老子老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和炒小鱼是一个道理,不要乱翻,翻多了就弄得一塌糊涂了。要小心地、轻轻地翻动它,也就是顺其自然,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
前面说过“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就是这样,他们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瞎折腾,所以老百姓就过得相对幸福。相反,如果一国之君喜欢折腾老百姓,动不动就建个阿房宫、秦始皇陵什么的,社会肯定会怨声载道,不会安定。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天”是大自然,“天门”就是人与大自然交流的窗口: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看到景物,天门就开了;耳朵听到声音,天门也开了;嘴巴说话,和外界沟通,天门同样开了……那么,当这些天门开启的时候,“能无雌乎”?
“雌”代表柔顺的、母亲一样的爱。老子经常用到这个字,他想要强调的是母性的力量——不但柔顺,而且能包容一切。它是大爱的力量,而不是暴力的力量。这就叫“雌”。所以,有人觉得,应该把“能无雌乎”改为“能为雌乎”,我觉得不是。因为这里的“无”如果理解为“无为”,就对了,整句的意思就是:当你用眼耳鼻舌身意面对世界,接受世界的一切信息时,你能不能既有无为之心,又有柔软之意呢?老子的意思是,既要对世界充满爱,也不要有积极有为的功利心,要有自然而然的无为之心。
呵呵,咱反正不急着去死。
这句话我经常说。为什么?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经常忘了享受生活,享受做事,享受和别人的相遇。其实,你走得那么快又有什么用呢?再快,前面也就是那个样子。所以,还是无为更好。顺其自然,学会享受世界、享受生命。无论看到什么,心里都不要在乎,不要生起贪欲。如果心里不贪,对什么都不去在乎,反而更容易用一颗慈爱之心、母爱之心去应对世界。
“明白四达”,意思是有智慧,东西南北都通达。一个人很明白,而且通达东西南北,就是“明白四达”。也就是说,这个人太有智慧了,又会办事,什么都会。那么,当一个人达到这种程度时他可以做到没有机心吗?做到这一点时,就是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郑板桥虽然说了难得糊涂,但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做到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只是他的向往,他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还写了行小字,以作解释:“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他写下这些字时正做知县,想要为百姓好好地做些事,奈何大环境不允许。他不但做不了想做的事,还看了太多他不认同的事,心里难受,希望自己能难得糊涂,最后还是做不到,于是退隐了。郑板桥这样的人很可贵,但他没有老子伟大。他的退隐是行为上的无为,而老子强调的是心态上无为,行为上仍然积极。这就是好人和圣人之间的区别。
人不管多好,如果没有超越的智慧,想摆脱环境的束缚,还能做些该做的事情,非常难。更多的人要么被环境改变,要么被环境排挤,就这两条路。所以,老子问,“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一个人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生起无穷妙用时,他还能做到没有机心,无知无欲吗?可以。虽然什么都明白,但他什么都不执著,所以,虽然精明,却依旧糊涂。
我现在就是这样,但我小时候并不是这样。看我小时候的日记,就知道我是个明察秋毫、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任何人都别想骗我。朋友只要一开口,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很多时候,因为愤世嫉俗,有些人我甚至不想见第二面。后来,我的朋友也就越来越少。《大戴礼记》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朋友交往也是这样。所以,我后来就慢慢学着不要太清醒,哪怕心里明白,也要装得糊涂一点。人占便宜就让他占一点,要糊弄我就让他糊弄一下,都不要紧。他们也就是一点点情绪,情绪过去就没事了。所以,虽然我知道跟我打交道的是些什么人,但哪怕对方有大毛病,我也仍然对他很好。在我看来,他有他的理由,我能理解他为啥有各种情绪。
当然,一旦你真明白了时,很多东西你也就不在乎、不愿花心思想它了,你不在乎它们,你也不在乎世界给你的回应。你在乎什么?你在乎自己的境界。你是活给自己的。不管世界怎么样,你都那样,你永远活在自己的境界里,永远享受自己的明白和觉悟。世界需要你讲的时候,你就随缘地讲一讲,世界不能影响你,你也不在乎世界对你的评价。有时也会随顺世间的一些法则,但那只是“敬”的表现,是对世界的尊重,自己并不在乎。
人生幸福的六个法门
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都在为追求幸福而努力着,关于如何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从古及今无数的智者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虽说法无定法,但是幸福就在人的内心的说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其实虽说从内心寻求幸福已成为一条势在必行的途径,但是只有内外兼顾的追求才是不失偏颇的。我认为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为我们指出的追求人生幸福的六个法门确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圣经宝典,他是这样说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身心灵合一,能不离开吗?聚合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洗除杂念静心内观,能没有瑕疵吗?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自然无为吗?天门动静开合,能保持致虚安静吗?明白事理通晓四方,能不用心机吗?生万物养万物,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而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而不视己为主宰。这就叫玄德。
老子的这段话不但为指导人生获得真正的幸福提供了法门,还为人类修养玄德指明了方向。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不外乎向内和向外两个方向,向外主要是从追寻对物质和空间的拓展上来满足欲望,向内主要是从对精神和智慧的发掘上获得对幸福的感悟。其实人类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恰如其分的发展,才能修成大德,从而创造真正的幸福。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老子所教的六个法门。
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在指导我们:只有保持身心灵合一才能真正获得幸福的法门。
在幸福人生的追求中,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智和安宁的灵魂这三者和谐圆满的发展是我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这三者当中,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它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彼此息息相关,它们中的每一方都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灵魂的安宁而忽视身体的健康和心智的发展,那无异于岌岌可危的空中楼阁;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心智的发展而忽视身体或灵魂的滋养也是极为错误的;而最为危险的一点,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肉体感官的享乐而忽视心智和灵魂的健全发展,这将会产生更坏的结果。因此,真正美好富足的生活意味着人的身体、心智、灵魂三者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要运用好老子教给我们的这个法门,关键要把握三点:一是为保障身体康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二是为充实心灵浇灌完美的文化乳汁;三是为灵魂的安逸创造爱的花园。只有在这三方面都得到充盈和满足,才能让身、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合一,从而获得人生的真正快乐和幸福。
有一句话说:“要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这也正是要达到老子所说的“载营魄抱一而无离”可以说“载营魄抱一而无离”是指导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最重要法门。
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是指导我们自然柔和,精气专一的法门,是获得健康体魄的基础保障。
三、我们可以观察婴儿的生息,婴儿在睡眠时总是呼吸得深、细、匀、缓,使身体真气充盈。婴儿一旦醒来,不是哭闹,就是呀呀学语,总是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但是不管婴儿如何哭喊,永不会见到他们的噪子沙哑,这都是因为婴儿自然柔和,精气专一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学到像婴儿一样地专气致柔正是保障健康的一个良好法门。
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是指导我们涤除杂念,专心致志,保证心灵纯洁的法门。
在接触纷纭世界的人生实践中,我们天天都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乱七八糟的事物,有的对人生有利,有的对人生有害,我们一定要涤除一切有害的因素,只保留对身心健康有利的部分来净化我们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扫除心中的一切私心杂念,达到心灵纯洁、清静如一的境界。“涤除玄览”就是让我们在纯洁中悟道,体悟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无疵乎?”是说我们在体悟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后,就能消除一切不合乎道的观念和行为。
四、“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是指导我们正确地处理一切世间事务的法门。不论是治身治国、还是处事为民都要抛开自我之智,依道而行,才能取得无所不为的成果。
有不少的执政者为了谋取政治资本,不惜劳民伤财去搞自己的“形象工程”,这是一种“妄为”的行为,真正的“无为而治”要从以考虑民生的实际出发,只做对民有利的事情,要真正地去不为“政绩”,专为“民生”。
这里的“无为”还有一种含义就是要抛弃个人崇拜、以博采众长的方法去做好各项事业,完成爱民治国的宏基伟业。真正是天生睿知的人,决不只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许多先哲们之所以能够涉世而成不朽的功业,正是因为他们能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其大智。就像历史上被人喜爱的第一个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那样,从表面看来,他是漫不在乎,大而化之的人物。当他统一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曾坦白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这正是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五、“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是指导人们虚位以受,包容天下的法门。
从气功的角度上讲,当功夫修炼到一定境界,就会打开天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这时就要恪守柔道,虚位以受。而开与阖,是指个人修炼既可出世,又可入世。出世是为了更好的修炼,只有出世修炼成大道,才能更好地入世,否则,凭什么济世安民?“为雌”是指安身立命要循规律、守法治。只有恪守正道,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大海以处低位而容纳了百川,人生以虚怀若谷而赢得天下,这就是“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六、“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是在告诉我们要永远顺道而行的法门。
当人生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彻悟大道,窥破天机,这时依然要不自我炫耀,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顺道而行就是不管到了什么境界都要去说该说的话,去做该做的事,决不做有违于客观规律的事情。
总括老子教给我们的六个法门,就是让我们获得以下的境界:
一是精神与形体合一不离,则身能长存。
二是呼吸如婴儿一样的和气柔和,则气能不耗。
三是息心静虑,返观内照,则心能无瑕。
四是爱民治国,无知无为,则民能淳朴。
五是虚位以受,守雌包容,则聚能不失。
六是事理通达,大智若愚,则能无为,无为则能无不为。这就是我们修炼的“玄德”。
最后老子又进一步地说明了什么是玄德。他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也就是指顺其自然地生养万物是修道育德的方法和过程。“生而不有”,是无私;“为而不恃”,是无争;“长而不宰”,是无为。无私,无争,无为,正是大道之性,这种合乎道的思想、行为就是玄德。玄德表明自我之德与道合一,是德的最高境界,具备了玄德,也就具备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了这种致高致远的境界,就必然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
《道德经》真不愧为一部智慧宝库,无论是歌颂水的“七善”,还是这里所叙的“六个法门”,无不都是指导人生幸福的圣经宝典。
这正是:
《心之明镜与糊涂》
在心灵的深处高悬一面明镜, 心智敏锐,洞察世间的踪影。 能看清事物本质的纹理, 思绪如光,穿透迷雾的层林。
心如明镜的人目光如星, 敏锐的感知,捕捉细微的风鸣。 在纷繁的世界里不迷失方向, 真理的轮廓,在心底分明。
可即便如此聪慧的心灵, 有时也会踏入糊涂的泥泞。 看似迷茫的选择令人费解, 疑惑的云雾,遮蔽了清明。
或许是情感的波澜起伏, 让理智的灯塔暂时暗去。 或许是善意的温柔牵绊, 做出了旁人眼中的“傻事”。
那糊涂并非真正的懵懂, 而是内心深处别样的权衡。 是为了守护珍贵的情感, 或是坚持一份深沉的情。
也许是对人性的慈悲宽容, 放下了精明,选择了包容。 也许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暂时抛开了现实的精明。
心如明镜却糊涂行事, 这是人生复杂的交织。 不是迷失,不是错乱, 是心灵的另一种诠释。
在清醒与糊涂之间徘徊, 书写着独特的人生诗篇。 明镜照亮前行的道路, 糊涂蕴含着别样的温暖。
洞察万物却偶尔糊涂, 这是心灵的多彩画卷。 用智慧与情感调和色彩, 绘出生命的绚烂与斑斓。
莫以表象评判是非对错, 心之明镜与糊涂皆有因果。 在这微妙的平衡中探索, 领悟人生真谛的深与阔。
愿我们都能拥有明镜之心, 也能理解那偶尔的糊涂之情。 在岁月长河中从容前行, 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历程。
《身心魂的和谐之歌》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 追寻幸福是不变的追逐, 健康身体、健全心智、安宁灵魂, 和谐圆满,是生活的归宿。
健康的身体如坚固基石, 支撑起生命的高楼大厦。 让力量在血脉中流淌, 使活力在每一刻迸发。
健全的心智似明亮灯塔, 照亮前行的曲折路径。 智慧的火花不断闪耀, 思维的翅膀自由飞行。
安宁的灵魂像温暖港湾, 抚慰疲惫的心灵归航。 在宁静中感悟生命真谛, 于平和里聆听内心声响。
三者平等,无分优劣, 一损俱损,命运相托。 一荣俱荣,共同闪烁, 相互关联,紧密交错。
若只追求灵魂的安宁, 忽视身体,忘却心智的成长。 如同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梦想的基石脆弱无常。
倘若仅关注心智发展, 不顾身体,冷落灵魂的滋养。 犹如孤舟漂泊风雨之中, 失去平衡,迷失方向。
最为危险,若沉迷肉体享乐, 无视心智与灵魂的健全。 便如深陷黑暗的迷途羔羊, 美好未来,化作虚妄。
真正美好富足的生活, 是身心魂的和谐共舞。 彼此滋养,相互成就, 奏响幸福的动人音符。
让身体充满活力与健康, 让心智绽放智慧的光芒。 让灵魂沉浸在安宁之中, 如此才能拥抱真正的欢畅。
在岁月的长河中前行, 身心魂协调,不再彷徨。 收获满足,感受幸福, 这是生命最美的乐章。
愿我们都能领悟此道, 实现三者的和谐发展。 在人生的舞台上璀璨闪耀, 拥有永恒的快乐安康。
《涤除玄览,纯净心灵》
在纷纭世界的漫漫旅途, 每日与繁杂事物相遇相处。 有利有害,交织如网, 人生的路途充满迷雾。
形形色色,乱乱杂杂, 有的如春风温暖心房, 有的似寒风刺痛脊梁。 我们需筛选,需衡量。
涤除有害,保留有益, 净化人生,点亮希望之光。 摒弃那侵蚀心灵的阴霾, 只让健康的种子生长。
私心杂念,如尘埃飞扬, 遮蔽了心灵的清澈目光。 我们要扫除,要涤荡, 追求心灵纯洁的模样。
清静如一,宛如宁静的湖, 倒映出真实与善良。 在纯洁中开启悟道之门, 探索世界神秘的殿堂。
涤除玄览,洞察万象, 触摸世界本质的脊梁。 体悟那深藏的规律法则, 让智慧在心中流淌。
能无疵乎?这灵魂的问响, 在觉悟后驱散黑暗的迷茫。 消除不合道的观念行为, 走向光明,不再彷徨。
让心灵在纯净中飞翔, 穿越风雨,跨越阻挡。 以清明之眼观世间繁华, 用纯净之心感天地宽广。
在涤除中升华自我, 在玄览里找寻方向。 让人生绽放纯净的芬芳, 与真理相拥,与美好共翔。
不受私心的羁绊束缚, 不被杂念的风暴卷逐。 坚守心灵的纯净领土, 拥抱真实,永不迷途。
愿我们都能涤除玄览, 在纯净中找到人生的归宿。 体悟大道,心无疵污, 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幅。
作者简介: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服务等。
来源:奇幻喜鹊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