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星星是妈妈的眼睛,海浪是作业本翻动的声音”,孩子稚嫩的声音说道。3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验学校三年级4班教室展开,54名学生在于若芙妈妈的带领下,通过绘画与自己的内心展开对话。
“我的星星是妈妈的眼睛,海浪是作业本翻动的声音”,孩子稚嫩的声音说道。3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验学校三年级4班教室展开,54名学生在于若芙妈妈的带领下,通过绘画与自己的内心展开对话。
艺术疗愈:让内心看得见
活动以“哪吒闹海”的电影片段拉开序幕。“不要担心画得像不像,笔尖跟着心跳走就好”,于若芙妈妈鼓励道。教室里,画笔与画纸摩擦的沙沙声逐渐取代了最初的躁动,有的孩子认真地挥洒涂抹,有的托着腮帮冥想思考,稚嫩的画作中流淌着真挚的情感。
画中有话:孩子的内心独白
在作品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分享,"我乘船在大海上摘星星",“我的小船遇见了海浪,妈妈带着星星来救我”“太阳快要落山了,余晖洒在海上,月亮和星星出来了”......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画出星星与海浪,构图完整,孩子们用童真的笔触展示了勃勃的生命力。令人惊喜的是,多位学生自发添加了充满想象力的细节:救援船、星星的倒影、用彩虹连接的海天交界线……这些充满隐喻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艺术表达对儿童情绪疏导的独特价值。
心灵护航:构建成长支持系统
本次活动结束后,于若芙妈妈会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分级关注,既保护隐私又实现精准关怀。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在讨论自己的画作。这场关于星星与海浪的对话,不仅让孩子们找到了情绪表达的彩色窗口,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关注心理健康的种子。
通讯员 邢晓静 杨娟
来源:优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