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并不是看他如何标榜自己,也不能看他有意识的行为如何,面从无意识的语言中,最能体现出来。
青春期是孩子变为大人的转型期,
是孩子变优秀的关键期,
也可能是鸡飞狗跳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烦恼怎么安抚,
亲子矛盾加剧了怎么办?
相由心生,品由口出。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并不是看他如何标榜自己,也不能看他有意识的行为如何,面从无意识的语言中,最能体现出来。
大部分情况下,从一个人说话中,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行怎样。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这4种话,那么他的人品可能不好,最好不要深交。
什么是“人品”?
人品是一个人在道德品性。
也就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但是这个道德品性受到人的意识控制,却不受潜意识控制。
人的意识具有很强的掩饰性,即便是一个品性不太好的人,比如很不守规矩,没有原则。
但是当受到利益诱惑的时候,或者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可能也表现出很守规矩、很有原则,这是他的意识在起作用,在进行掩饰。
张口就是负能量的话
相信没有人愿意听负能量的话,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负能量的人相处久了,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谓的“负能量”,是指注重盯着外界缺陷和不足的心理特性,比如他们喜欢抱怨家人、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他们常常会将自己的不顺利、不如意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样的人往往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让周围的人也感到压抑和不愉快。
那为什么他们会抱怨?
抱怨的本质,是希望对方作出改变,期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只要自己的预期没有实现,内心就会产生攻击性,只不过他/她们的攻击是用软件攻击,即抱怨的方式。
如果你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受暗示性不算强,那听听身边人的抱怨也无所谓。
但是大多数不是太自信的人,受暗示性都比较强,也就是说容易把别人的抱怨吸收到自己的潜意识,进而影响到自己,这才是可怕之处。
每个人的生活中,必然都会有不满,不论是人还是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只不过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看待,才不至于满腹牢骚和抱怨。
言而无信的假话
人无信,则不立。
有不少人喜欢“吹牛”,在一些场合为了要面子,不惜讲到一些虚无的假话,来证明自己多么厉害。
这样的人,其实最不靠谱。
听起来使人觉得他非常厉害,工作和生活都十分满意,让人羡慕。
但是,后来有几个邻居找他办事,不是说忙就是说不好办,一件事也没办成。
熟悉以后大家才明白,这个人确实在某单位上班,但是只是一个很不重要的角色,也确实和一些领导吃过饭,只不过是陪衬,领导根本不认识他是谁,家庭生活也是一地鸡毛,慢慢大家都远离了他。
越是有身份、有地位、有能力的人,他们越是不会轻易承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承诺了就要兑现,兑现不了就毁了自己的人设。
总是喜欢夸大自己能力,喜欢去轻易承诺别人的人,在交往时都值得我们三思!
攻击他人的恶话
古语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之前看过演员徐峥的一个采访,提到他为何会变成光头。
原来当年,父亲突然离世,母亲又不在身边,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巨大。
才上大二的他,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当时有人建议他,试试抹生姜。
于是他每天用生姜抹头皮,生姜味会四处飘散,闻到味道的人都会讥笑他:“徐峥开始治头发了。”
有一次,生发水被打翻在桌上,还有人嘲笑说:“你们说桌子会长出头发吗?”
有人不以为意地说道:“看他的头就知道,效果不怎么样啊。”这些嘲笑,曾让他一直无法从脱发的阴影中走出,自卑了许久。
身体上的伤痛,随时间会痊愈;可伤人心的话,就算过去很久,再提起仍会心有余悸。
恶语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语言是一种双刃剑,它可以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也可以成为伤人伤己的利器。
挑拨人际关系的话
很多人,说话喜欢拐来拐去,从来都不知道哪一句是真的。
如果是说话很含蓄,可以理解为“害羞、不好意思”,但是故意含糊其辞,就是人品有问题了。
鲁迅说过:“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
从言语中做文章的人,肯定是希望看到“窝里反、谣言四起”的坏的结果。
比方说,你和某个朋友在一起吃饭,有第三者故意走过来,说你的朋友有多么不好,曾经做了龌龊的事情。
当你对朋友的印象变差的时候,也许这一顿饭都吃得不是滋味。
如果你向朋友求证事实,那么朋友可能立马就会翻脸。
通常来说,人品差的人,喜欢当面说阴阳怪气的话,背后乱说话,传播一些不真不假的消息,让人犯迷糊。
人与人交往,一旦产生了怀疑,那么关系就很难维持下去了。
来源:麦莎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