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个英国记者留守南京,写下了日军糟蹋妇女的暴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00:47 1

摘要:1937年的冬天,南京城破那一天,有个叫田伯烈的英国记者,手里的钢笔抖得像风中的芦苇。他写下的话,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后背发凉——这不是什么虚构的恐怖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南京城里,对成千上万中国妇女的暴行记录。有人说时间能冲淡一切,可有些记忆偏偏像刻在石头上的字,

1937年的冬天,南京城破那一天,有个叫田伯烈的英国记者,手里的钢笔抖得像风中的芦苇。他写下的话,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后背发凉——这不是什么虚构的恐怖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南京城里,对成千上万中国妇女的暴行记录。有人说时间能冲淡一切,可有些记忆偏偏像刻在石头上的字,越久越清晰。

当时南京城里的惨状,用"人间地狱"四个字都嫌太轻。日本兵进了城,就像饿狼闯进了羊圈。田伯烈这个外国记者,白天躲在安全区里记录,晚上听着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失眠。

他记下的每一页纸,后来都成了东京审判法庭上的铁证。如今联合国新解密的档案又给这些发黄的纸片加上了法律的钢印,证明那段历史不是谁编的故事,而是板上钉钉的罪行。

翻开日本军方当年的文件,白纸黑字写着"随军娼妓"四个字,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们的作战日志更直白,12月15日那天写着"士兵休整,需解决生理需求"。这话说得文绉绉的,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妇女当成了"军用物资"。

从田伯烈的记录里能看到,暴行像瘟疫一样在城里蔓延——12月14日还在挨家挨户抓人,到了16日就开始在学校里集体施暴,等到18日连运输车队都组织起来了,把妇女像货物一样装车运走。

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平均每个受害者一天要遭受近6次凌辱。近半数幸存者落下终身残疾,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美国牧师马吉偷偷拍下的胶片,德国人拉贝写满整本的日记,还有丹麦工程师在地图上做的标记,拼凑出一幅触目惊心的全景图。

英国外交部当年发的抗议电报还在档案馆里躺着,日本政府嘴上承认"军纪失控",转头就矢口否认这是有组织的犯罪。

这种两面派的做法,活像一个小偷被抓现行,一边说"我没偷",一边把赃物往裤兜里塞。

按1907年的国际公约,战时侮辱妇女早就是明令禁止的重罪。东京审判确立了"指挥官要负全责"的原则,可那些日本军官有几个真正受到了惩罚?2017年,专家们从一件日本兵留下的旧军装上提取到了DNA,和受害者后人的基因比对上了。

这种跨越80年的科学审判,比什么辩解都来得有力。

看看那七天的时间表:14日锏银巷四个姑娘被拖走,16日金陵大学三十个女学生遭难,18日开始用汽车运送受害者,到了20日连十三岁的小女孩都不放过。美、德、英各国的领事馆接连发出抗议,可挡不住野兽般的暴行。

如今再看田伯烈那些被墨水洇透的纸页,仿佛能听见当年南京城的哭泣。2025年国际刑事法院新规出台,给历史罪行追责提供了法律依据。记住这些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给历史一个交代——就像给伤口清创虽然疼,但总比任由它溃烂流脓强。

参考资料: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日军暴行档案全编》(2023影印版)
2. 日本防卫省《大本营密电译稿》(2025有限解密)
3. 耶鲁神学院特别馆藏《传教士书信集》
4. 国际红十字会南京事件专项报告(19382025历次修订版)

来源:悦史予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