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创50指数近1年涨幅有34.08%,恒生科技指数近1年涨幅更是有55.7%。
3月的行情,“高切低”这个说法就不绝于耳。
截至2025.3.31:
中证消费指数近1年涨幅还是-8.54%;
恒生消费指数近1年涨幅9.11%,比A股消费强势不少。
但是,比起科技板块来说,显然还是低了。
科创50指数近1年涨幅有34.08%,恒生科技指数近1年涨幅更是有55.7%。
高低对比,一目了然。
尤其是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后,市场对消费板块预期满满。
甚至有不少博主提出“科技+消费”双线布局。
一是这两个都是我国重磅发布刺激的方向;
二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个会被资金轮动到。
结果,这两周来,高(A股科技、恒生科技)确实在震荡回调,这个我能理解,毕竟是短期涨了不少,有获利资金止盈,回调一下也正常。
我想着,低(A股消费、恒生消费)总该好好涨一波了吧~
但是,无论是“中证消费指数”还是“恒生消费指数”,近半个月来,也在震荡回调......
说好的“高切低”呢?
一个标的/板块想要涨,我认为无非3点:要么资金推动,要么盈利推动,要么预期推动。
对照这3点,我来梳理一下,如果消费接下来要涨,可能是哪些因素推动。
1、资金推动?
资金流入对资产价格的抬升是立竿见影的。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没有大放水的情况下,全球资金就这么多,不是流向西边,就是流向东边。
从全球股市来看,今年资金确实做了“高切低”,从高估值的美股和印度流向了低估值的港股和欧洲股市。
另外,相比于过去港股几次反弹,本轮南下资金流入也更加坚决。根据路透社数据,2025年一季度,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向香港股市投入了创纪录的4,350亿港元(约合559.3亿美元)。
正因为今年港股获得更多资金流入,使得“恒生消费指数”涨幅高于“中证消费指数”。
这一点也直接提现在恒生消费指数相关ETF规模变动上。
以恒生消费ETF为例,仅在3月内,规模就实现了翻倍增长!
流通规模从3月3日的7.4亿元,增长至3月31日的15.7亿元。
如上图所示,即便近期港股有所波动甚至回调,但该ETF的规模始终保持在15亿以上,资金粘性非常高。
目前,挂钩恒生消费指数的ETF有3只,在持续巨额资金流入下,恒生消费ETF是其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一只,资金关注度非常高,连续9周持续获得净买入,买入势头很猛!
因此,从“资金推动”来看,恒生消费指数有望继续受益于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实现进一步上涨。
2、盈利推动?
企业营收提升,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提振投资者情绪,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A股主流消费指数,比如中证消费指数,绝对重仓的是“食品饮料”,尤其是白酒。
我简单罗列几个食品饮料龙头的业绩:
伊利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0.39亿元,同比下降8.59%;
贵州茅台: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7.76亿元,同比增长16.95%;
海天味业: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9.38%;
乍一看,这个盈利情况好像还行,似乎没有咱们预期那么悲观。
但是,说到营收数据,不得不放出在港股上市的消费股财报数据,那才叫炸裂。
上个月刚披露财报数据的“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
去年12月10日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毛戈平”近期也发布了首份全年财报——在2024年度实现营收38.85亿元,同比增加34.61%。
同样是发布上市后首份年度财报的还有“蜜雪冰城”,2024年,蜜雪冰城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8.3亿元,同比增长22.3%。
更炸裂的还有号称“黄金界的爱马仕”的“老铺黄金”。根据老铺黄金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净利润约为14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236%至260%!
从“盈利推动”角度来看,尤其是在全球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如此炸裂的营收增速,无疑是大力提振市场情绪,也给今年来陆续流入港股消费板块的资金吃了一颗定心丸。当前,港股消费确实是基本面在持续复苏的稀缺资产。
3、预期推动?
俗话说:买预期,卖现实。
当资金流入和盈利增速都不明朗时,就需要“高预期”来推动。
这也是今年来,A股消费板块偶尔涨一波的主要逻辑——潜伏政策预期。
最明显的就是在3月16日公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前一个工作日,“中证消费指数”单日涨幅高达3.91%!
可以说是对消费刺激政策的预期给拉满了~
结果,行动方案出来后,或许是没有超预期的真金白银刺激,导致中证消费指数开始掉头下跌。
后面是否会有“更重磅的消费刺激政策”呢?
老实说,谁也说不准~~
我个人倾向(希望)是有的。。
消费这块,除了“政策预期”,还有另一个预期“AI+消费”。
之前说过,对于科技板块来说,短期是否落地,是否盈利,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是否有预期,是否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AI+消费”正好给了消费行业除了政策刺激之外的新预期。
“AI+消费”前景在哪里?
借助AI和大数据,消费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捕捉消费者偏好和行为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以达到降本增效。
在“恒生消费指数”成分股中,我们看到不少企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泡泡玛特非常擅长利用大数据和社交媒体捕捉流行趋势,定期推出限量版及与热门IP联名的产品。
同时与旅游景区、文创展览等合作,举办主题展览和互动活动。
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将品牌打造成一种集娱乐、收藏和社交为一体的消费生态圈,成功激发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参与热情。
此外,在我们印象中偏传统的“周大福”也在积极做数字化转型。
例如,借助线上社交平台和电商渠道,周大福能够实现精准营销和消费者互动,从而在保持传统高端珠宝形象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形成了多元化的销售和体验模式。
反观A股上市的以“白酒”为主的消费企业们,除了前两年茅台联合瑞幸推出了酱香拿铁外,我想不到白酒企业还做了哪些数字化转型。
好在,“恒生消费指数”几乎不含白酒,反而重仓运动服饰、旅游、家具和玩具等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业,是最为“纯粹”的消费指数。
资金推动:“恒生消费指数”有望继续受益于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从而实现进一步上涨。
盈利推动:以“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毛戈平”等为首的在港股上市的“新消费”财报业绩炸裂,基本面持续复苏,能提振投资者情绪,更好地稳住今年来流入恒生消费ETF的资金。
预期推动
① 政策预期:接下来是否有超预期的消费刺激政策,确实说不准。
②“AI+消费”新预期:恒生消费指数重仓的“新消费”企业,更擅长利用AI和大数据来精准捕捉消费偏好和行为模式,以实现降本增效;也更擅长跨界合作,拓展消费场景。
综上,目前来看,我认为低位的消费板块,尤其是“恒生消费”是切实存在上涨“催化剂”的,就看什么时候爆发一波了。偏好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恒生消费ETF,场外联接A类020743,C类020744。
来源:范范爱养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