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穷到住到山里,却12年生10个娃,妻子:不想浪费丈夫基因

B站影视 2024-12-03 09:25 3

摘要:2020 年,一段来自广西都安县的视频在的网络上传播。视频中,一间坐落在山坳里的木屋前,30 岁的韦国则正在数着自己的孩子:“老大十岁,老二八岁,老三七岁 ...”一直数到第九个。他身旁站着同样是 90 后的妻子蒙秀萍,虽然年纪不大,却因为常年操劳显得有些憔悴

2020 年,一段来自广西都安县的视频在的网络上传播。视频中,一间坐落在山坳里的木屋前,30 岁的韦国则正在数着自己的孩子:“老大十岁,老二八岁,老三七岁 ...”一直数到第九个。他身旁站着同样是 90 后的妻子蒙秀萍,虽然年纪不大,却因为常年操劳显得有些憔悴。

这个山区土地贫瘠,九成都是石头山。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对年轻夫妻用十二年时间抚养大了九个孩子,而第十个孩子也即将出生。像韦国则家这样的情况实在少见。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时,蒙秀萍回答让人意想不到 ... 竟然是不想浪费丈夫的基因。

1991 年,韦国则出生在都安县的一个山村。那年广西大旱,庄稼欠收,很多农户连温饱都成问题。生父因为家境实在困难,不得不将他送给了邻村一位无子的寡妇。

养母是个质朴的农村妇女,没有读过书,为了多挣一点钱,她什么活都愿意干,她靠打零工,省吃俭用的把韦国则抚养大。

蒙秀萍的童年同样不平坦,她是 1990 年出生的,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把她交给奶奶照顾。

2008 年,18 岁的蒙秀萍在村里的集市上遇见了韦国则。那时的韦国则刚从技校辍学,在县城的工地上打工。他们都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人,这份相似的经历,让两个年轻人很快产生了共鸣。

没有太多的犹豫,2009 年,18 岁的韦国则和 19 岁的蒙秀萍就结婚了。也许很多人会说这都不到领证登记的合法年龄,但是这确实是山区里的普遍现象,结婚代表成人,成人代表了独立,独立了就必须要自食其力,家人就不用再继续养你了。

新婚的日子并不轻松,他们租住在县城工地附近的棚户里,韦国则每天搬砖,蒙秀萍在小店当服务员。虽然生活拮据,但对他们来说,这可能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婚姻或许太早、太仓促,但对他们而言,是命运给予的安排。

2010 年春天,蒙秀萍怀孕了。这个消息让年轻的夫妻既喜悦又忐忑。韦国则开始主动加班,蒙秀萍甚至是坚持在小店工作到临产。他们住的棚户区条件差,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为了省钱,他们硬是咬牙坚持。

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现实的压力接踵而来,奶粉、尿不湿他们更是用不起。韦国则每月工资不到两千,即便省吃俭用,也常常入不敷出。无奈之下,蒙秀萍只能选择用玉米面熬粥给孩子喝。

2012 年,蒙秀萍怀上第二个孩子时,他们经过反复考虑,回到了韦国则的老家。住进了山里的老屋,漏雨的屋顶,摇摇欲坠墙壁 ... 他们种地、养鸡,虽然辛苦,却不用担心饿肚子。韦国则在山坡上开垦荒地,种上玉米和蔬菜;蒙秀萍在家照看孩子,养些鸡鸭贴补家用。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韦国则下地干活,蒙秀萍在家煮饭带孩子。山里的日子清苦,但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的欢声笑语,让他们觉得很幸福。

他们没有条件去医院,所以后面的几个孩子,都是蒙秀萍在家里生的。当时,当地的计生干部曾多次上门做工作,却都力不从心。而韦国则夫妇,却并没有选择节育。

在都安县这片喀斯特地貌上,韦国则一家的生活随着季节轮转。他们在石头缝里找到每一寸可耕种的土地,春天开垦种上玉米、红薯和蔬菜,夏天除草施肥,秋天全家齐上阵收获。

好年景时一年能收玉米七八百斤,红薯一千多斤,但山里天气多变,一场大雨或干旱就可能影响收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让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山里的多是老人和儿童。

到了冬天,韦国则要到山上砍柴,或是到邻近的乡镇打零工为了补贴家用。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一家人的居住条件愈发拥挤。木屋里只有两间房,大的孩子睡一间,夫妻俩带着小的挤在另一间。每到下雨天,屋顶总会漏水,韦国则就用塑料布简单遮挡。冬天的寒风从墙缝里灌进来,孩子们就挤在一起取暖。

村里人对这个家庭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不懂计划生育,有人说他们太不理智。但韦国则家的孩子个个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在村里的名声反倒不错。

日子虽然清贫,但也有温暖的时刻。每到收获季节,孩子们会帮着摘玉米、捡红薯。劳动之余,他们在山坡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晚上,一家人挤在昏暗的灯光下。

2019 年初,那时蒙秀萍已经生了九个孩子,却又怀上了第十个。外人看来,这个家庭的处境令人担忧。

当时一位返乡的大学生发现了韦国则家的故事,拍下视频发到网上。视频里的画面让人心酸:破旧的木屋、简陋的陈设、一群衣着朴素的孩子,以及面容憔悴的父母。

为什么生这么多孩子?视频中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蒙秀萍腼腆地说:“不想浪费他的基因。”韦国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蒙秀萍看来,这是最好的基因。

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人惊讶于这个时代还有如此特殊的家庭,有人感叹他们抚养这么多孩子的不易,也有人质疑他们的生育选择是否明智。这个视频也让当地政府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很快,扶贫工作组来到了韦国则家。当工作人员看到九个孩子挤在两间破屋里,年久失修的房顶摇摇欲坠,厨房里只有几个破旧的锅碗。

当地政府立即将韦国则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给韦国则一家每人 350 元的低保,每月能领到 4200 元的低保金,这笔钱成了全家最稳定的经济来源。但要养活十几口人,这点钱远远不够。韦国则和妻子精打细算:每月光大米就要 400 多斤,孩子们的学习用品、衣物都要钱,更不要说柴米油盐和日常开销。所以他们仍然要继续种地、养殖来补贴家用。

而且在政府支持下,一座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在半年内建成,终于让这一家人告别了漏雨的木屋,解决了韦国则一家的住房问题。新房有五间卧室,还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这在山区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条件。

住房问题解决后,政府又帮助韦国则发展生产,农业技术员来教他科学种植和养殖,还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购置了一批鸡苗和猪仔。在技术指导下,韦国则家的收入开始有了明显改善。

在教育部门的协调下,韦国则的孩子们被安排到同一所村小学就读。学校还特别关照他们家的情况,减免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费用。老师们发现,这些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都很认真,大的还会教小的写字认数。

还给蒙秀萍安排道到县医院定期做产检,有专门的医生指导。医生说她身体底子不错,让她放心。这让韦国则夫妇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2022 年,韦国则家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但生活的改善并没有让韦国则夫妇忘记过去的艰辛。他们经常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材。

十个孩子,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难以想象,但对韦国则夫妇而言,这是他们对生活的特殊选择。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艰难坚持,再到现在的逐渐改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幸福的含义。

注:本文根据中国新闻网《广西90后贫困夫妻12年生9娃:生完第十个不生了》相关报道改编,为提升可读性,对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处理。

来源:元气葡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