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大骗局,正挥向农民腰包,千万要警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1:07 1

摘要:导读:秋收忙完,粮食刚进仓,一群“黑心人”就盯上了农民的血汗钱。如今城市防骗宣传做得细,诈骗团伙干脆“转战”农村——瞅准农村信息闭塞、留守老人多的特点,设下各种骗局,每年掏空无数农民家庭的钱包。

导读:秋收忙完,粮食刚进仓,一群“黑心人”就盯上了农民的血汗钱。如今城市防骗宣传做得细,诈骗团伙干脆“转战”农村——瞅准农村信息闭塞、留守老人多的特点,设下各种骗局,每年掏空无数农民家庭的钱包。

这些骗子摸透人性、算准农时,甚至伪造红头文件、租办公楼,把骗局包装成“致富机会”。今天就拆穿他们最狠的6个套路,帮农民守住钱袋子!

#我在头条晒家乡##秋季生活打卡季#

01 假农资忽悠团:三无产品套“科学”外衣

一大早,村里来几辆面包车,一群人穿得正式、挂着假工作证,自称“农科院专家”,围着农民讲“太空种子”“量子农药”多厉害。

他们放精心做的视频洗脑,说用了能“增产30%”“包治百病”,还先送鸡蛋、请吃饭拉近距离。可这些“高科技产品”连登记证号、生产厂家都没有,就是典型的三无货。

江西稻农老邱就吃过亏:“12吨假肥料差点毁了一季收成,骗子收完钱电话就成空号!”更糟的是,这类激素农药用一次,土地要三年才能恢复,重金属残留得专业修复。

防范要点:买农资只去正规门店,要发票、查登记证号。正规产品都经过实验登记,别信“特效”瞎话。

02 订单农业陷阱:合同成废纸,血本无归

“公司+农户,高价回收,零风险!”2023年湖南浏阳有个团伙,就用这话骗了8省75户农民,把劣质鸡苗以298万元卖出。

农户把鸡养大,骗子说“品相不达标”拒收,雏鸡死亡率还超90%;他们还频繁换公司名,躲着不担责。河北保定5户农民更惨,去年投12万种“高价回收”药材,成熟后收购商连夜跑路,地里庄稼全烂了——原来合同里藏着坑:“达标标准由甲方认定”,骗子一句话就让农民的投入打水漂。

这类骗局有个共性:选小众品种、靠直播虚假宣传、用各种好处引诱,还没实体产业支撑,常高价捆绑卖假农资。

防范要点:真有稳赚的项目,大公司早内部抢了,别贪“天上掉馅饼”。签合同前找懂行的人看,尤其盯紧回收标准。

03 假公职人员骗补贴:穿制服的不一定是干部

“国家发补贴,交2000元手续费立马到账!”今年夏天,邢台有老人为领“扶贫款”,把买化肥的救命钱都掏了,最后一分没拿到。

这些骗子穿行政夹克,拿伪造的“国家乡村振兴局”红头文件,专找独居老人下手,说能走“内部渠道”办低保、领助农金,要先交“保证金”。可真补贴政策都贴在村委公告栏,农业农村部早说了:公职人员绝不会私下收钱!

江苏靖江警方最近端了个团伙,他们伪造7个部门的公章,还以“充盈国库”为名,骗走老人12万元黄金。

防范要点:国家政策都是公开的,有疑问直接去当地政务服务中心问,别给陌生人转钱。

04 健康讲座卖“神药”:免费体检藏杀机

面包车开进村,挂着“北京专家义诊”的横幅,免费给老人测血糖血压。接着就吓唬人:“你血管堵了70%,不吃药马上瘫!”

成本11.5元的糖丸,被他们包装成“干细胞延寿神药”,卖5000元一盒。河南有个村的老人,停了降压药改吃这“神药”,半年后脑出血进了ICU。

骗子还会打“亲情牌”,认干亲、送脸盆,先给小礼品拉信任,再慢慢推销高价“药”。北京警方2024年破的一个假药案里,这类团伙靠“免费体验”骗了上千万元,受害者九成是农村老人。

防范要点:身体不舒服就去医院,保健品不是药。记住“免费”的背后,往往是让你花更多钱。

05 古董收购连环套:甜头后面是毒药

“你这老瓷碗值50万!交3000元鉴定费,马上现金收!”邯郸有个农户,祖传瓷碗被骗子调包,真品最后被卖了3万,自己只拿到假碗。

这些骗子分工明确:“鉴定师”穿唐装、拿放大镜装专业,“经理”开豪车谈拍卖,还伪造拍卖会照片。他们先搞次“真收购”让农民放下戒心,第二次就卷钱跑路。广东有个老人,就被诱着买了49万元赝品;有个诈骗公司两年里,骗了全国百名老人超千万元。

还有些骗子装成得道高僧、街边神算子,打着“算命消灾”的幌子,专骗农村老人和妇女。

防范要点:家里有古董,就去正规文物部门或典当行鉴定,别信路边“专家”的话。

06 高息理财庞氏骗局:你的本金是别人的利息

“存10万,月返2000!还送米送油!”集市电线杆上满是这类广告。甘肃临夏养殖户马老汉,把卖羊的14万元投了进去,只拿了3个月返利,公司就人去楼空。

骗子用传销模式拉人头:先返利造声势,等全村都跟着投钱,就卷款跑路。2025年的数据显示,农村独居老人涉理财诈骗的案子占38%,超62%的受害者没装反诈APP。

其实这就是庞氏骗局——用新投资者的钱给老投资者发利息,一旦没人再投钱,整个骗局就崩了。现在乡村振兴搞得火,有些不法分子就打着“响应国家政策”的幌子,骗农民的钱。

防范要点:高收益必然有高风险,农民存钱首选银行,别碰“高息理财”。

守好钱袋其实不难,记住三道“铁闸”:

1. 先问“为啥偏偏是我?”——别信“内部名额”“幸运中奖”;

2. 再问“有正规手续吗?”——农资查登记证号,保健品认“蓝帽子”标识;

3. 最后问“能跟子女/村干部商量吗?”——遇事先打12345政府热线或110核实。

秋粮刚归仓,正是骗子最猖獗的时候。农民挣钱磨破手,守钱更要盯紧!

快转发给村里的亲友,多一次提醒,就少一户人家哭!你见过类似骗局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让更多人避开坑!

来源:古诗奶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