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年,蒋介石发动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在国民党右派的大肆屠杀下,举国白色恐怖,人心惶惶。然而就是在这最为黑暗的时刻,共产党人没有丝毫畏惧,毅然决然地拿起了武器反抗。
1927年,蒋介石发动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在国民党右派的大肆屠杀下,举国白色恐怖,人心惶惶。然而就是在这最为黑暗的时刻,共产党人没有丝毫畏惧,毅然决然地拿起了武器反抗。
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宣告了反抗国民反动统治的开始,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随后由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秋收起义则为中国的革命开拓出了全新的道路,由毛泽东所独创的三个“第一”更是为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的纪元。
一、 第一支具有独立番号的人民军队
在1927年8月1日前夕,共产党员卢德铭为了参加南昌起义,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日夜兼程赶往武昌,但是在半路上便听到了南昌起义已经成功的消息。
1927年8月12日,部队辗转来到了修水。修水位于湘锷赣边界,国民党势力较为薄弱,是革命运动兴起比较早的县,早在1924年时就建立了青年团支部,1926年又建立了中共支部。
卢德铭认为这里的革命基础比较好,于是让部队原地休整,准备厉兵秣马之后再赴前线。在修水党组织的帮助和宣传下,附近各县的工农群众纷纷下入卢德铭的队伍,部队成功扩充了兵力
9月初,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来到修水,与卢德铭共同举事。
毛泽东提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这个番号已经不能再用了,秋收起义必须使用共产党自己的番号,彻底与代表军阀的国民党旧队伍告别。
这个队伍必须是劳苦大众自己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它的番号必须让人一听就能知道它的性质。
于是,毛泽东提议将原国民革命军改为工农革命军!
最终,警卫团、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崇通农民义勇军与安源的路矿的工人武装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师部驻修水县商会。
二、 第一面属于人民军队自己的军旗
秋收起义部队在摒弃了原来国民党的番号那一刻起,他们的军旗就不能再用了,人民军队必须拥有一面属于自己的旗帜。
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打得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号,而秋收起义的旗帜相比于南昌起义就更加鲜明,这是一面属于共产党自己的旗子。
“镰刀斧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图案被提出,旗的底色为红色,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的镰刀和斧头分别代表工人和农民,旗面左侧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在毛泽东的发动和组织下,修水县的几十名裁缝师傅主动请缨,承担起了缝制军旗的任务,一位樊姓师傅激动地说:“我们祖祖辈辈受尽了土豪劣绅的压迫,今天才算在军旗上看见了‘工农’两字。我们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尽快把旗子做好。”
工农群众第一次为属于自己的军队缝制军旗,他们热情高涨,日以继夜,很快100面崭新的军旗缝制完成,同时还缝制了1000多条红领巾、红袖章。
属于人民自己的旗帜,第一次被人民军队所高举!这一刻,人民军队诞生了。
三、 第一次在农村组织的武装暴动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这句话正是中国所有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心声。
修水处于山区,成片的山林、肥沃的土地却被个别的土地主占有,而农民群众却只拥有贫瘠、荒芜的山地。地主依靠自己的权势无所不用其极,对农民们实行着残酷的剥削,令他们时刻在死亡线上挣扎。
当人民军队来到修水,附近的农民和工人纷纷加入到军队当中,成为而来人民军队的主力军,这是农民革命运动的成功实践,也为后来的革命高潮奠定了基础。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在修水率第一团宣布起义,这是在农村进行的第一次起义。
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写下一首著名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在这首词中精确地概括了他独创的这三个“第一”,这三个“第一”所代表的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共产党所领导农村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立,以鲜明的旗帜,告诉了世界这是一支代表着所有劳苦大众的队伍,是属于人民自己的队伍,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前仆后继的队伍!
来源:历史博览馆